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中最有活力的一支,交易成本经济学不但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而且在政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际关系研究已经引入交易成本经济学来解释既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一些经验现象,并且积累了一些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理论文献。这些文献分别涉及超国家结构、贸易自由化、殖民主义、安全合作和国际组织等问题。交易成本经济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一种路径,与其研究对象的通约性和分析层次的多元性有关。本文在概述交易成本经济学思想渊源、发展线索和内在理路的基础上,回顾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主要应用成果,并对这些既有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
自1919年英国威尔士大学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关系讲席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迄今为止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伴随世界政治的风云变换,国际关系研究不仅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在现代社会科学门类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3.
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看德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9,24(2):45-51
德国法律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渊源:主观意义继承了古希腊法哲学本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客观意义继承了古罗马成文法的法律效力和合法性。以此为特点构成了德国法律体系的两个方面:以公正性和合理性为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法律是法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以法律的合法性、立法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法律构成了实践(实证)法律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法律原型、德国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德国《基本法》中的主观法与客观法三个方面对德国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德国历史学派与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鹏 《德国研究》2011,(2):40-45,79
德国历史学派对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民国经济学者主要关注这一学派诞生的渊源,其保护主义政策以及历史主义方法.在构建本土经济学的进程中,民国学者一方面视德国历史学派为榜样,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扬弃,为中国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广泛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金秀芳 《德国研究》2005,20(2):50-54
德语作为外国语(DaF)在教学上具有悠久的传统,但作为学科,DaF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以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名称和不同的专业关联出现在德语地区.创立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语言教师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德语语言课程的需求.本文介绍了该学科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目前在德国高校中的情况,阐述了其基本内容、学科的重要性和重点.最后展望了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夏新华 《德国研究》2005,20(4):48-51
在德意志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一,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日耳曼固有法文化与罗马接受法文化的双重性;第二,德国法律文化存在着国家主义、团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倾向;第三,德国法律文化崇尚思辨理性,强调法典化和立法技术;第四,德国法律文化也体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解释学简单地说就是对“文本”进行解释的理论,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方法论,它经历了古典解释学向现代解释学的转变。在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为之作出了贡献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真正能够吸取各家所长,把解释学同现象学、符号学和语言哲学等不同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进而将现代解释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数法国著名解释学家利科。一利科解释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为现代解释学的集大成者,利科一方面发展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想主要包…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将韩国研究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的时间并不长。必须承认,对于多数西方大学来说(尤其在西欧),如果没有韩国政府组织和韩国基金会等机构的直接支持,要把韩国研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是不可能的。不过,由于认识到了韩国研究的重要性,这些大学中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和在攻读学位时选学韩国问题课程的学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9.
黄世席 《德国研究》2007,22(3):48-54
由于德国相对较高的体育运动水平,其相关体育法制的发展也处在前列.德国体育运动是完全自治的,立法中对体育运动的专门保护条款比较零散.德国法律对体育问题的规定涉及体育合同、集体谈判协议、职业体育合同的法律适用、环境问题、反兴奋剂的规制、知识产权以及电视转播权等,其中有些涉及体育问题的争议解决还需要借助欧盟法,尤其是有关涉及体育运动的行为不得有违欧盟法的原则性规定.至于体育争议的解决,则可以由体育组织内部解决、仲裁以及法院解决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国家法角度看,德意志帝国没有由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而消亡。作为平等的国际法律主体,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于1973年同时被联合国接纳,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在1990年两德统一之前,联邦德国与德意志帝国在国际法上的主体身份是一致的。1990年10月民主德国根据《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之后,联邦德国成为整个德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惟一代表。对于德国的法律地位和柏林曾一度拥有的相对特殊的地位,关、英、法、苏四国的行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50—60年代,由于语言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数学和语言学这两门差别悬殊的学科发现了共同的边界,并且彼此渗透,产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数理语言学作为这门新学科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统计语言学,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的方法来处理语言资料。例如统计语言的结构成分的出现频率;研究作者的文体风格;在比较语言中衡量各种语言的相关程度;在历史语言学中确定不同时期语言发展的特片等等。  相似文献   

12.
陈慧 《德国研究》2007,22(1):29-32
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法律制度.借助于日本,德国法律制度被传入中国,并支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法典编纂运动,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走上了德意志模式.新中国成立后,转道苏联,中国法律再次受到另一种德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深刻影响.这使得德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思维方式无形之中成为中国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周逸江 《德国研究》2021,36(3):4-22
一直以来,德国将气候安全主流化作为其对外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积极致力于推动国际层面气候变化安全化的实现.德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其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上的行为策略和动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现有研究对德国在气候议题安全化中的角色关注不足,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对安全化主体行动策略和动因的分析也较为笼统.本文基于对哥本哈根学派和已有学术研究的梳理和反思,尝试构建安全化策略与动因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对德国推动气候变化安全化的策略和动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德国通过寻求气候安全化话语主导权,利用多种话语平台,积极壮大话语同盟,推动气候议题进入全球安全议程.其安全化政策偏好受到对这一问题与自身相关性的认识、应对气候风险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和安全化气候议题的政治收益三方面因素的驱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韩国很多前沿性的政治研究或经济研究中使用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公共选择理论在西方政治学中被称为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其基本特点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理性选择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产生的,当时,西方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经过200多年的磨合,已经稳定下来,相应的政治学科和经济学科也已经成熟,各自的一些基本假设经过了经验的检验。理性  相似文献   

15.
丁纯  蒋帝文 《德国研究》2021,36(2):4-18
本文主要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研究德国经济增长对维谢格拉德四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维谢格拉德四国稳健的经济表现背后,德国经济对四国的支撑作用不可忽视.德国作为四国集团最强大的邻国,与四国建立了较为紧密的投入产出关系,德国经济增长可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四国经济产生相对较大的拉动及推动作用.展望未来,短期内德国经济的低迷可能增...  相似文献   

16.
邓白桦 《德国研究》2023,(6):4-29+146
本文对德国区域研究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回顾了其自古典东方学到现代区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我国的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可以从组织架构、机构设置、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学科共建等方面借鉴德国区域研究的经验。在组织架构上,我国可以建立顶层机制进行统筹规划,就全球性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和理论创造。在机构设置上,我国可以根据各高校的办学特点,以特定区域为单位建立研究中心,在有条件的地方组建跨区域研究联盟。在学科队伍上,各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建立多学科、跨学科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上,各高校可以以外语知识和技能学习为基础,以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和理论方法学习为主导,为本硕博各阶段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规划性和连贯性。在学科共建上,各高校可以主动邀请企业参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向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提供项目资助。  相似文献   

17.
王江 《德国研究》2001,16(3):54-57
德国法律服务业实行渐进和有限制的开放策略 ,遵循WTO基本规则 ,逐步制定了一套有关外国律师在德国境内执业的规定 ,这对中国加入WTO即将进一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实力源于自身在欧盟区域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成功地将自身经济力量转化为引领欧盟一体化方向的主导权,领导欧盟应对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各种挑战。在此过程中,德国基本承接了区域内权力的转移,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将经济学范畴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下的"权力转移"概念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德国掌握欧盟区域主要权力的原因与表现方式,并借此探索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权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欧洲成为浙江新移民的主要移居地。这些浙籍华人对侨居国和原籍国的关系、两国的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区域稳定等问题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以德国浙籍华人新移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其跨国公民身份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浙籍华人新移民的"跨国公民身份"不再意味着一纸护照,而是移民超越国界的身份构建过程。跨国公民身份在浙籍华人的权利、义务、参与及身份认同四个维度上有着不同的体现,导致其在德国的生存状态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华人-墙-德国人、华人-窗-德国人、华人-门-德国人、华人-透明的墙-德国人,而语言能力成为跨国公民身份构建过程中的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20.
杜涛 《德国研究》2005,20(1):40-44
康拉德·茨威格特是德国著名比较法学家、国际私法学家.他的<比较法导论>已经成为世界法学名著.他作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对德国战后法学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