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摩尼教及其东渐》(林悟殊著,中华书局1987年8月出版),顾名思义,即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在目前出版界颇着意于“时效”的风气下,来谈这本书,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老讲什么“热”,文艺作品有“武侠热”、“琼瑶热”、“性文学热”,学术著作则有宏观热、文化热。比起这种种“热”来,这本书确实有点冷,有点僻。  相似文献   

2.
再给﹃种田热﹄加温辽宁何洪武最近,有报道介绍鄂北枣阳市近年来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种田,外出者返乡种田,土专家规模种田的一股新的种田热。在“股票热”、“收藏热”、“打工热”等滚滚热浪中,枣阳的“种田热”令人眼前一亮。什么能“热”起来,肯定“热”中有效益跟着...  相似文献   

3.
李俭 《瞭望》1992,(42)
眼下,咱华夏大地可谓“热浪”滚滚:股票热、重奖热、上项目热、引进外资热、批租土地热、房地产热、兴办开发区热……实在难以尽数。这些是不是都该“热”,笔者暂且不论。我想要说的是,在这诸种“热”中,可有一种理当“热”的却还没有“热”将起来,这便是贯彻、落实《条例》这项重大事情。 国务院制定的《全艮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赋予企业14项经营自主权,这几乎包括了目前企业应该有的所有权利。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上,政企职责分开上,还是在可操作性上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有过“风声、雨声、不闻读书声”的怪现象,响过“锅、碗、瓢、盆”的交响曲……,而如今,“考研热”、“学外语热”、“学计算机热”、“科研热”、“副修热”等等,股股热浪,热遍校园,我们不妨名之曰:“大学生之热身运动”。不难发现,经过寻觅、探索的青年大学生,又一次蜂拥着重返书斋。  相似文献   

5.
王杰 《理论视野》2007,(1):30-31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间,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出现了“国学热”,或者说是“传统文化热”、“儒学热”,与之相伴随的还有读经热、祭祀热、私塾热、修家谱热等等。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国学热中,以下倾向需要引起注意,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1·要警惕国学热中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国学是我国几千年来延绵不断的思想、学术和文化,本来无所谓冷热,但是,由于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有过100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当我们看到否定历史、否定文化并不能解决问题、并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时,国人的平和心态逐…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大潮激荡,潮起潮涌。在股票热、地产热、开发区热、公司热一浪高过一浪之际,昔日宁静并富有几分神秘的各级党政机关大院里,也陡然兴起了一股“下海”的热潮。 “下海”队伍中既有权重一方的市长、县长,也有称雄一隅的乡长、镇长;既有身居各部要职的司长、局长,也有各级机关位不高但手握实权的处长、科长;既有学识渊博怀揣文凭的博士、硕士,也有虽无特长但经验丰富的科员、办事员。据保守估计,去  相似文献   

7.
却说大圣驾祥云,驭瑞霭,放眼今日神州,但见热浪滚滚,气象万千。在诸多“热”流中,有一流似热非热,氤氲其间,杂以香雾缭  相似文献   

8.
凌亢 《瞭望》1993,(45)
立国之道有二:一经济,二教育。前年以来的“开发热”,本应两头热:经济开发热,教育开发也热。但实际上变成一热一冷:经济热,教育冷。经济热到全国皆商,甚至弄到:教授作家争下海,官员政府也经商。而教育又冷到什么程度呢?不仅全国上下几乎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现象、内在需求。因而,它的现状怎样,发展趋势如何,就为许多人所关注。 多方面的材料证实了这样的情况:“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近十年来,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由热到冷、由冷到热的发展过程。从企业文化建设被写入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在一些地区与行业已是有组织、有领导、更自觉、更广泛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雪球”正在越滚越大。企业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好的基础,面临着好的机遇。目前的发展态势,正如有的同志所概括的:是共识增多,起点不一,热势继增,“花”繁“果”鲜。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3,(27)
记者:最近我在有关部门采访,时常听到人们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该热且必须要热的改革,至今尚未热或者说热的温度不够,不需要甚至也不必要那么热的东西,却热得烫手。你是否也有如此感觉? 范恒山: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确出  相似文献   

11.
从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看,尚处于“理论热”和“表层热”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理论界热于企业界,宣传热于行动。原因尽管很多,笔者认为有几点误识,是妨碍企业文化建设深入的重要原因。 一是“多余论”。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完全相同,而且二者活动的内容、方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热”中的政府角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 《学理论》2011,(20):47-48
公务员热的现象从深层面上折射的是我国政府角色定位带来的社会职业选择趋向,其原因有三:强政府角色错位定位是公务员热的行为动因;政府与市场的越位角色定位是公务员热的基础动因;政府与社会的缺位角色定位是公务员热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16,(3)
正辛士红2015年11月11日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撰文指出,所谓"热官",就是那些管人、管钱、管物、管审批、管招生等的领导和干部。官不在大,有权则灵。"热官"之热,是因为权力炙手可热,进而有求于己的人踏破了门槛,热闹了门庭。俗话说,有油水的地方易滑倒。如果说当官是高危职业的话,那么"热官"则是超高危职业。谁权重势大、谁能够说了算,马上就成为别人公关的对象,各种诱惑会纷至沓来,各种算计会不期而至,各种馅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版图上,长江是一条炎热的带子,沿江摆放着有“三大火炉”之称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市。 “火炉”夏天的热,别人难得亲临其境。记者盛夏期间顺江东下,先后踏访了“三大火炉”,“热”字自然成了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正确把握和运用"冷"与"热"的辩证法,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大小,不盲目、不麻木、不推诿、不回避,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冷”与“热”的处理,应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6.
江荫  文慧 《瞭望》1989,(29)
当今社会,诸“热”颇多,“文凭热”、“西装热”、“出国热”等,不一而足。“一条街热”也在诸“热”之列。七大古都就兴建、再建了好几条古代文化商业街,成败得失之间,几多教益,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17.
七月意识流     
七月:天热,地热,心也热,意识之流随着因庆祝香港回归而加大力度的爱国主义宣传热潮,在一片民族打击乐的锣鼓声中,有节奏地起伏鼓荡。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思潮”在部分青年中何以“热”起来?这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探讨和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有必要的。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是对外开放造成的,“热得有因”;也有人认为,“西方思潮热”有着一定的社会基因,“热得有据”;还有人认为,西方思潮中有着一定的积极因素,并且接触和回答了青年们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热得有理”。的确,  相似文献   

19.
"公务员热"的动因及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由于公务员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各种制度、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大幅增加,公务员考试也成为全国竞争最激烈的考试。公务员报考热固然有利于国家吸纳人才,但其突然热起来的背后也有着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制度、社会、经济原因,如就业形势的严峻、社会保障体制的不足、"灰色收入"文化的盛行、公务员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乏力等。而从公务员热中所反应的社会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中国经济热点迭出: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公司热、股票热、复关热……当人们还无暇对这些热点细细分析时,又一新的热点——期货热已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