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志男 《人民论坛》2010,(11):30-31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不断强大与对台政策的正确是首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关键因素;两岸交流、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是民意基础与有效途径;"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国大陆自身的不断强大与对台政策的正确是首要条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的签署是关键因素;两岸交流、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是民意基础与有效途径;"两会"制度化协商的深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两岸关系向着和平发展是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早春三月,全国两会在北京胜利召开。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央对台大政方针不变,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呼吁两岸同胞共同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总书记讲话总揽全局,内涵丰富,立场坚定,政策清晰,为做好新形势下对台工作定了调,指明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方向。两会期间,李克强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4)
<正>一年一度的对台工作会议于1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情况下,大陆举行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对台工作会议,对于当前及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所谓两岸关系面临新形势、新变化,即过去一年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取得了一些新突破,也出现了一些新挑战。"新突破"方面,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建立起常态化联络沟通机制,负责人实现了互访;两岸两会协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40年来,作为两岸和平发展见证者,参与者,我欣喜地感受到两岸关系在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泽民对台"八项主张"、胡锦涛"两岸和平发展"及习近平"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等一系列对台方针指引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岸交流硕果累累。两岸先后从"小三通"实现了"大三通"并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人员往来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6.
刘红 《统一论坛》2011,(2):23-24
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在取得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建立、两岸"三通"等一系列重大突破的同时,"涉台外交"也是一样,态势对中国外交大战略有利,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对巩固"一个中国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12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简称"12·31"讲话)。讲话全面回顾了30年来大陆对台政策与对台工作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全面总结了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首次全面系统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提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断,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确立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号召两岸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讲话为站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2014年,两岸关系总体保持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大局,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接见台湾地区代表团体,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互访,展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路和新作为。但同时,"反服贸运动"、"九合一"选举等岛内因素对  相似文献   

9.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大陆对台和平统一政策的确立,两岸从此进入和平统一的新阶段.三十年来,我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取得了重大发展.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制定,奠定了新时期我党对台工作的理论摹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通过政治谈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不断完善了我党对台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原则;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主张,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新理念、创造了新契机,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台声》2011,(2):12-12
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继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同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