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其核心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是人民之梦。中国梦体现了近代梦、现代梦与当代梦的统一,国家梦、民族梦与人民梦的统一,中国梦与中国世界梦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质上是实现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其奋斗目标是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从"大同梦"到"中国梦",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奋斗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清晰的思想脉络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随着时代进步和现实条件变化,"中国梦"必将增添新的内容。考察其历史渊源、思想脉络和时代内涵,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12)
正336.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牢牢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中华儿女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就能够有力地托举起伟大的中国梦。——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33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儿女历经百年沧桑始终不渝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但中国梦在  相似文献   

4.
席向仁 《江西政报》2013,(13):27-28
每一颗中国心都有一个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当代教育人正赶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中国梦"而齐心奋斗的时期。作为一名学院管理者,更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铸就"名校梦"、"名师梦"和"发展梦"。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蕴涵着深刻的文化价值意蕴,体现了共同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内在统一。这一文化价值意蕴,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将自我生命与群体生命"合二为一"的价值传统,从而决定了"中国梦"在当今时代所独有的精神特质,即"中国梦"是建立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基础之上,融"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为一体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时代特质深刻地体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传统,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从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奋斗经历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7.
王小鹏 《前沿》2013,(20):41-42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中国梦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根”;中国梦是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统一,体现了“民生为本”;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民生为基”.民生是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和最好诠释,以“民生为基”,才能真正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国富民梦,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沉积和发展,是中国人民精神品格的全面展现。"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中国精神的强大凝聚力,中国精神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于一体的宏伟目标。从幸福学的角度来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追求"人民幸福"之梦。中国梦的三个维度中:国家富强是人民物质幸福的基石;民族振兴是人民精神幸福的依托;人民幸福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有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时下,正值改革攻坚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有助于消弭价值冲突,凝聚民族向心力,激发国民爱国、爱党热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三个自信,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并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现路径、动力源泉,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一百位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6,(15)
正368.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牢牢把握中国梦的本质和内涵,中华民族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就会聚起强大的正能量,就能够有力地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北京新达共创科技有限公司杨建军  相似文献   

12.
正人生如船,梦想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梦,而我们,同属于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懂得了个人幸福与国家梦想的关系,每个人心中又升腾起关于国家社会的梦想,我相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这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与"美国梦"不同,"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  相似文献   

13.
国家、人民和民族三个主体的发展逻辑各自呈现出本身的维度,同时,三个层面的发展线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的中国梦,蕴涵了意味深长的哲学理性因子与思想颗粒。国家富强内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人民幸福是基于个性需要和以人为本的多维度整体,民族复兴彻底摈弃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中国梦价值突出表现为整合与创新了当今中国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一车两轮"实现中国梦架构的思想性因子:中国道路是必然,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是动力性元素和物质要件。  相似文献   

14.
宋凯 《中国保安》2013,(6):30-32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个人的梦。  相似文献   

15.
潘玉萍 《传承》2014,(12):92-93
中国梦是理念、目标及道路、精神和力量的有机统一体,中国梦蕴含丰富的治国理念、民族复兴理念和以人为本理念。中国梦具有国家、民族和人民三层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宏伟目标和人民生活幸福的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中国梦这一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6.
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萌生了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一明确路径在当下中国具备了丰富的价值基础.在价值观视域下,实现中国梦的路径自信概括有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为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价值自信;第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精神自信;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力量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是中国传统注重群体观念的演进,是现实中民众、国家、民族利益的有机统一。国家富强了,民族振兴了,人民方能幸福;人民幸福了,国家才真正富强,民族方真正振兴。中国梦,彰显民族大义,情牵海峡两岸,凝聚海外侨心。把中国梦界定为"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指归明确,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人大研究》2013,(12):F0003-F0003
中国梦,百姓的小康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辛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相似文献   

19.
汪玉凯 《乡音》2013,(7):39-40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新月异的国度,民族复兴自不在话下。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人民幸福内涵广阔,幸福如月映千江,感受因人而异,但在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有出彩的机会,是幸福感最起码的条件。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现时我国在公共治理方面面临双重压力,现有发展方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而公共治理变革与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什么是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亿万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需要制度的保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