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2006年11月开始,网络上出现了“熊猫烧香”病毒,随后愈演愈烈,发展到100多个变种。短短两个月时间,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经过几次大规模的爆发后,“熊猫烧香”掀起了电脑病毒蔓延的狂潮,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追捕“熊猫烧香”制作者刻不容缓,很快,警方成功破获了这起案件。  相似文献   

2.
李磊 《政府法制》2007,(9):46-47
从2006年10月到今年2月,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该病毒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并将感染的所有程序文件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同时该病毒还具有盗取用户游戏账号、QQ账号等功能。万幸的是,2月12日,湖北省公安厅宣布,该病毒制作者李俊已被抓获。  相似文献   

3.
萧齐 《警界科海》2003,(9):34-36
专家估算,目前全球的电脑病毒可能已达两万多种,而且仍在以每月300~500种的速度递增。这个数字表明,网络用户对防治病毒始终不可掉以轻心;防毒业界与病毒制造者及黑客的斗争也是一种持久战。  相似文献   

4.
周婷 《法律与生活》2010,(18):61-62
见到小武(化名)之前,主审法官告诉我,他是一个“屡抓屡偷的惯偷”,判刑和法官的教育似乎对他不起作用。 等待小武的时候,我先见到了他的父亲老张。这个中年男人,看上去很憔悴,  相似文献   

5.
娄小青 《江淮法治》2010,(20):47-49
面对面舞池巧周旋反侦察毒贩屡“甩梢” 万事俱备。只待交锋! “马师”前些年曾认识了一个收过他“货物”的“下线”人物。这是个大户,差不多每次带的现金就数他多。后来,他觉得不能总闷着头干一种“买卖”,便拿出很多钱,转头去了青海开金矿。把钱往这上面投资,虽然也是违法开采国有资源,可总比贩那玩艺儿安全些,那玩艺儿只要被抓住,那是要掉脑袋的。50克以上,脑袋就保不住了,这个法我懂,他想。  相似文献   

6.
一名屡有前科、劣迹斑斑的“黑老大”,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成功渗入基层政权,戴上红顶官帽。他涉及的案件,堪称阜阳2009年打黑第一案。  相似文献   

7.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11,(22):58-60
有人说,他是屡破大案的“高原神探”;有人说,他是守护百姓安宁的“高原雄鹰”;还有人说,他是一个为警察事业而生的人。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他会在41岁,正值人生壮年的时候突然离去。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3,(8):7-8
只因误信一条短信息,辽宁的一位吴先生不远千里来到厦门领取自己的“奖品”——“一台价值16000元的手提电脑”。他先把300元的礼品托运费汇入指定的银行账号,而当他拿着银行收条来领奖时,联系人已不见影踪,再去查那300元,也已经被人领走了。像吴先生这样的短信诈骗受害者,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为数不少,利用手机短信搞诈骗活动的案件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军 《检察风云》2007,(7):40-42
"熊猫烧香"密织"僵尸网络"百万网民噩梦惊魂   2006年11月起,我国著名的网络安全公司江民反病毒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来自不同地区的电脑用户发出呼救:电脑网络正在遭受不明病毒攻击,电脑系统出现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电脑中所有可执行的.exe文件都变成了一只憨态可掬、拱手举着三根香的"熊猫"图案,严重的整个公司局域网内所有电脑全部中毒,公司业务几乎陷入停顿.……  相似文献   

10.
姜东良 《法人》2009,(2):67-67
从“母猪客”张文成非法集资3.3亿元,到“小姑娘”杜益敏集资7亿元,再到“银泰房产”16亿非法集资大案。浙江丽水,这个山清水秀的小城,近年来屡发非法集资大案,一度成了国内非法集资的“危机样本”。  相似文献   

11.
“流氓软件”,互联网的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对“流氓软件”的界定模糊,形成了电脑病毒和“黑客”之间的法律灰色地带。近日,一个民间组织以自己的方式吹响了向“流氓软件”宣战的号角,他们要以连续诉讼证明:互联网不是黑社会。  相似文献   

12.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12,(4):61-61
当代福尔摩斯解密全球重案,侦探之王带你重返犯罪现场。本书作者李昌钰博士(Dr.Henry C.Lee),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现场重现之王”与“犯罪克星”等等美誉.  相似文献   

13.
说起“神探”来,在重庆检察系统可谓颇有名气。他就是获得重庆市检察机关十佳侦查员、涪陵区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侦查局副局长庄永东同志,他能出其不意、攻克一个又一个大案、难案,令腐败分子胆寒;可就是这位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屡破大要案的亨特式“神探”的背后,却充满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世界第一起恶性计算机病毒案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31日,我国公安部发出通知: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发现一种称为CIH的恶性计算机病毒,许多计算机应用单位被此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损失,不仅使大量数据丢失,而且损毁计算机硬件,甚至将计算机主板上的芯片破坏。该病毒发作的时间为每月26日。9月1日,中央电视台在晚间新闻中播出了CIH病毒的传播情况和公安部的通告。一时间,计算机经销商和计算机用户风声鹤唳,一片惊慌。这是自计算机诞生以来第二起大面积的恶性病毒案件。世界上第一起恶性病毒案件发生在1988年,它是由“蠕虫”病毒引起的。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蠕虫”病毒攻击…  相似文献   

15.
屡立战功的刑警大队副队长,突然涉嫌犯罪被关进监狱。他说:“我坚信能等到保护人民警察正当权益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6.
网络无疑是这个时代最富有特征的东西。它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正如任何技术发展都有代价一样,网络这柄双刃剑也给我们提出了各种新问题。其中之一即为大规模的网络侵权。近年来,网络侵权、“艳照门”、“熊猫烧香”等即为明证。实践中,引起公众关注的网络侵权则主要是侵害^格权,如隐私权和名誉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20日,微软开始实施WGA和OGA计划来验证用户是否使用正版软件程序。软件使用者一旦被验证为盗版用户,其电脑桌面将变为黑色,并出现对话框,提示用户“是盗版软件的受害者”,并且这种提示将每小时出现一次,与此同时.用户的办公软件界面上也将出现“盗版”的相关标识。这一事件引发了知识产权界的诸多争论,  相似文献   

18.
最近某一网友以“上海热线”删除了其注册的citiz.net免费邮件地址为由向上海热线质疑,这位网友认为其在申请注册免费邮件时,“吸铁石”的“用户接收条款”并没有告知用户这方面的内容,因此,“上海热线”此举侵犯了她的合法权益。围绕着免费邮件是否应受法律保护问题,存在着争议。对此,我们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06,(12):54-54
沧州市新华区检察院是一个屡获殊荣的集体,该院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市文明单位,被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五好”和“人民满意检察院”,在行风评议活动中,连续两年获辖区第一名.被省检察院荣记一等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网上黑客案屡有发生.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电脑病毒的种类,可植入电脑程序的黑客手段也有十几种。为防止电脑黑客的破坏.有关部门从立法及技术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元月1日起施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凡涉及国家秘密的电脑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凡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不得在国际联网的电脑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