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科学编制黑龙江省"十二"规划,应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主题,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以加快建设"八大经济区"为突破,重点解决好四个问题:紧抓重要战略机遇;确定发展战略思路;明晰发展战略定位;突破发展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2.
由黑龙江省海外联谊会、黑龙江省中华文化学院联合主办,黑龙江省棋院协办的"迎奥运2008同心杯龙港澳粤围棋友好交流赛"于8月1日至4日在哈尔滨同心大厦隆重举行。这次龙、港、澳、粤围棋友好交流赛,是为迎接北京奥运,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国加油,为奥运加油而举办的主题赛事。来自黑龙江、香港、澳门、广东的6支代表队本着为北京奥运加油助威、友谊交流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政治建设,也可以说是一门政治艺术。如何建设党建学科,构建合理学科体系,是需要着力思考和研究之处。每一门学科都是对世界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精神,党建学科的精神可以归纳为"首创精神"、"奉献精神"、"继承和超越精神"。在党建学科建设过程中,要以"首创精神"为主前锋,以"奉献精神"为主要环节,以"继承和超越精神"为主要手段,切实以学科精神引领党建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5月25日,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动员会议,研究部署学院专题教育活动有关工作安排。会议由院长庞达主持,副院长柳鸣、鞠彩霞及处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黑龙江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关于印发省委统战部及省直统战系统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并就省直统战系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及具体工作安排向与会同志作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保障权利的群体,法律援助制度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保障。从黑龙江省的角度来看,由于多方面原因存在,使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仍然存在着若干问题。目前,从国家政策和法制建设方面为法律援助提供了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要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通过发挥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作用,以"小制度"来寻求黑龙江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中所存困难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影响--以"游"为中心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政治性的动物",而庄子则是"非政治性的动物";老子的自由主要体现为政治上的"自治",而庄子的自由则表现为精神领域的解放和超越."逍遥"和"游"是庄子的两个非常独特的观念,二者体现了庄子自由精神的基本形态.庄子以"游"和"逍遥"所确立的独特的"精神自由"、"精神乐园"和"精神故乡"极具诱惑力.庄子为中国知识阶层追求自由精神不仅奠定了"诗意性"的观念基础,而且也以自己的行动为士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的讲话中,对新时代领导干部转变作风提出了明确要求。黑龙江省委要求全省上下打胜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推进全省十九大精神及"两会"精神的落实,助推黑龙江省振兴发展。转作风优环境必须明确各级领导班子第一责任人,即"关键少数"的职责,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实现全省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和营商环境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地提出新发展格局.形成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强大、畅通的国内市场的支撑.在"十四五"开局之际,要全面深化改革,连接国内大循环中的"断点",打通"堵点",化解"痛点",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有效的制度安排.黑龙江省"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但经济发展大循环中的"断点""堵点""痛点"仍未根绝.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省重要讲话精神,着眼形成"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打好"十四五"开局,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6月23日,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李岩,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鞠彩霞、刘海峰、项义军和全院教职工参观了黑龙江省方志馆和"英勇不屈的东北抗联"展馆,接受了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 走进黑龙江省方志馆,苍莽无垠的龙江大地、辉煌灿烂的龙江历史、绚丽多姿的龙江景色展现在面前.省方志馆以"龙江巡礼""龙江足迹""龙江志鉴"为主题,综合运用图文展板、实物,并引入新媒体信息技术,以黑龙江地情为依托,以黑龙江地区纵贯数千年厚重历史为底蕴,全面直观地展示黑龙江历史脉络、重大历史事件、基本地情和发展成就,生动阐述了黑龙江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0.
张庆伟在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实现全面振兴发展,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报告从黑龙江省党情实际出发,提出了"四个从严""一个保证"的党建对策,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助推我省全面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爱国、崇文与执着,就是徽商精神。新时代企业家应借鉴徽商精神及文化,以"人"为中心,以"新"为抓手,以"质"为重点,弘扬爱国、敬业、守法、追求卓越及敢于担当的社会服务精神,创立更高格局的中国企业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5月30日,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召开学习座谈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传达贯彻吉炳轩书记在省委常委学习会上关于进一步做好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会议。座谈会上,学院各党支部代表分别发言,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的理解,并结合处室工作实际进行座谈。办公室支部对党代会报告中的"六个显著"、"八个始终坚持"进行了集中阐述。教务处支部表示要把党代会的精神带进学院培训课堂,增加教学培训相关内容,切实做好党外干部培训工作。教学科研支部提出将依托现有课题,结合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发挥理论研究基地作用,争取多出高质量、有影响的理论成果,为社院教育培训工作及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作贡献。总务处支部提出,要以学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龙江省全面振兴两次讲话的主题、主线及工作重点难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讲话中指出,东北振兴发展,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要努力"在深化省情认识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结合上解放思想、在体制创新上解放思想"。三个"在"为黑龙江省从根本上解放思想明确了方向和对策路径。要抓住三个"在"破解思想解放的难题,实现思想大解放,助推黑龙江省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精神寓于企业家追求之中。企业家追求把企业"做强-做大-做长",就需要以"知识素养"(理性精神)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实践精神)为表现,以"憧憬未来"(自由精神)为指向。企业家在实现追求的过程中,就自然要实现"理性-实践-自由"三个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要从非公制经济企业运营实际出发,遵循企业家精神发生发展的内存逻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知识素养弘扬理性精神、修炼创新能力弘扬实践精神、憧憬未来弘扬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精神寓于企业家追求之中。企业家追求把企业"做强-做大-做长",就需要以"知识素养"(理性精神)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实践精神)为表现,以"憧憬未来"(自由精神)为指向。企业家在实现追求的过程中,就自然要实现"理性-实践-自由"三个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要从非公制经济企业运营实际出发,遵循企业家精神发生发展的内存逻辑,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高知识素养弘扬理性精神、修炼创新能力弘扬实践精神、憧憬未来弘扬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16.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修正案首次以"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形式对国家精神损害赔偿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缺乏相关的具体配套实施细则,这将导致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实施陷入无序的境地。以"精神损害抚慰金"为切入点,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计算标准、适用标准、追偿制度等方面,就完善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在深入开展学习突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创新桂院工作、促进和谐发展"为主题,着力解决教职工中存在的与社院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  相似文献   

18.
为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用十七大精神凝心聚力、指导和推进工作,昌乐县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以"求实效"和"真管用"为落脚点,从抓实"三个层次"、搞好"三个结合"入手,在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了十七大精神宣讲工作。目前,全县已组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宣讲报告会490多场,听讲人员达7.5万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活动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安队伍的建设已经进入"公安精神"文化建设的阶段,不少省份的公安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本地的"公安精神"。精神是一个哲学和文化学范畴内的问题,考察"公安精神"必须以哲学和文化学的宏观视角为切入点。"公安精神"外在表现为公安民警的群体人格,从内在来讲又是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以"理性"精神为主导,其率先步入现代化也与这种理性精神的普遍贯彻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以"情理"精神尤其是儒家的"血亲情理"为主导。由于两者之间的深度差异和张力冲突,中国社会如何在情理性的文化传统中完成理性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肯定西方理性精神的现代意义的同时发挥中国情理精神的前现代-后现代意义,我们有必要通过"后儒家"的构想,探讨一条把中国传统的情理价值观加以现代化,以达成两种精神内在统一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