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4,(11):F0004-F0004
中国侨园杂志社与韩国新华报社日前正式建立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在侨园杂志社到访韩国首尔的欢迎仪式上,双方共同签订了全面友好合作备忘录。鉴于各自媒体对外宣传的职能需要,双方今后在媒体运营上,结成全面友好合作的关系,互相交流往来,资源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挥好各自纸质媒体和网站的优势,共同为中韩文化、经贸交流搭建有益的平台。为中韩友好关系传播正能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10)
中韩FTA已于2014年11月完成了实质性的谈判,两国在投资、金融等领域达成数十个协议。如何将中韩FTA在朝鲜半岛的作用发挥最大化,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是战略设计考量的重点方向。为此需要分析中韩两国各自在中韩FTA中的战略基点设定,彼此协调,寻求共识,以促进中韩FTA的良性发展,稳定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通过结合中韩资料,本文基于中韩视角分别分析了两国意图通过FTA实现的战略目标,结合了东北亚地区整体局势,提出了中韩FTA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6)
中韩建交以来,两国政府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近些年来两国关系由"暖"变"冷",与两国公共外交的初衷背道而驰。所以,正视问题的存在,理性分析问题的形成原因,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中韩两国公共外交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20多年前中韩建交结束了冷战时期朝鲜半岛南北集团对峙的政治格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关系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中韩关系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四个发展阶段,但注入的"正资产"是主流,产出的"正能量"在不断深化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不断被赋予新内涵。中韩关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两国政治与安全领域协商沟通交往密切,但两国政治互信度有限;中韩经济贸易合作广泛,互利共赢,成为助推两国关系的"合动力";中韩关系的拓展深化得益于民相亲、地缘邻近、文化相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信任外交"是朴槿惠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基调,中韩两国能否在信任的基础上构建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韩朝建立南北信任关系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访华期间,曾应邀到胡耀邦总书记家中作客,畅叙国谊与家谊,会见充满情趣。在邓小平、赵紫阳、彭真等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中曾根首相的会见、会谈中,双方也就从长远观点发展中日关系发表了富于政治家远见的看法。本文较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上述的会见。  相似文献   

6.
韩国总统金大中的邀请, 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10 月 17日至 22日对韩国进行了正式访问,为中韩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朱总理对韩国的访问是在朝鲜半岛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表明我支持南北和解、自主和平统一的坚定姿态。也表明推动中韩合作伙伴关系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朱镕基总理抵达韩国的第二天就与金大中总统举行了会谈。虽然朱总理是第一次访问韩国,但是却是他与金大中总统的第五次会面。金大中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形容韩国欢迎朱镕基总理来访。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就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毅男 《侨园》2012,(8):62-64
前言2012年5月,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谈取得突破性成果。三方领导人不但正式签署了中日韩投资协定,还同意今年年内启动自山贸易区协定谈判。这为三国的经贸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据统计,三国间的贸易额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6900亿美元,增长超过4倍。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据韩方统计,去年中韩贸易额为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8.7%,占韩国全年贸易总额的19.8%,韩国对华投资累计额接近500亿美元。本人在回顾现代中韩经贸合作情况,并展望中韩经贸合作发展前景的同时,愿借助中韩(朝鲜半岛)历史典籍,以及专家学者的文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变迁。从长远来看,冲突对新规范、价值和制度,以及新群体结构与社会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运用冲突理论分析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冲突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处理这些冲突的相应对策,对于双方构建和谐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光爱 《各界》2008,17(11)
欠发达山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加强国家投入资金的监管,为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从农民最关心最及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让新农村建设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从实处考核乡镇工作,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基本颜色词的词义形成过程中,隐喻及转喻认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中韩基本颜色词红-■■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隐喻、转喻意义两个方面对红-■■的语义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揭示了中韩两国在红色的认知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并对其原因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1.
深秋初冬之交的韩国和日本,枫叶正红,层林尽染.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江泽民主席应金泳三总统的邀请,于11月13日至17日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随后,江主席风尘仆仆飞抵日本大阪,出席了在那里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我们有幸作为随团记者采访了江主席韩日之行的全过程,经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事情.“今天万里无云”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有着4000多年的友好交往史.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到1992年8月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3年多来,关系发展迅速,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和接触,双方在各部门和领域都建  相似文献   

12.
郭韶艳 《学理论》2012,(32):57-58
康德对"不许说谎"这一完全义务给出了一个苛刻的绝对的理性论证,说谎不仅违反了人是目的的原则,有悖于诚信规范,而且从长远角度看对受骗者和行骗者双方都无益。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杜绝谎言,有时会不得已地说谎,并且这种"谎言"是被允许和谅解的。当然这种谎言永远是一种"万不得已",我们须尽力减少它,并不假思索地坚持诚信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2):62-64
议程问题的争论 要开始双方副外长级的外交谈判,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双方一开始就陷入了有关议程问题的争论. 开始,由章文晋副外长先跟驻华大使柯利达磋商即将开始的第二阶段正式谈判的议程问题,所谓"第二阶段正式谈判"即指后来双方副外长级的22轮谈判.一个议程,谈了几个月谈不下来.中方要求英方首先承认中国对香港整个地区的主权,然后进入同中方磋商如何保持香港稳定繁荣与移交主权等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建设不仅仅是思想领域的问题.而是关乎全局的大问题.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确立和长远规划,不应只从意识形态自身着眼,而应从整个国家、执政党和社会等宏观层而把握.我们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全局高度、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高度来研究和谋划意识形态工作,努力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5.
石岩  杨蕾  大光 《侨园》2010,(12)
<正>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韩友好协会主办,辽宁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辽宁大学承办,旨在"提高中国大学生掌握韩国语应用能力,满足中韩两国交往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加强中韩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的"第五届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  相似文献   

16.
对双边关系的全新定位,成为推进中韩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 5月27日至30日,韩国总统李明博进行他上任以来对中国的首次正式友好访问。此前,李明博已先后访问美国和日本,并对新形势下的韩美、韩日关系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定位;而中韩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中却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由此,国内外舆论对李明博访华期间,中韩双方将如何定位双边关系,确立未来双边关系发展的基调,以及能否形成推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指导原  相似文献   

17.
中韩关系20多年的磨合为两国关系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条件,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面临着难得机遇。中韩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非易事。外部因素干扰、军事安全合作滞后、民族主义情绪浓厚、贸易摩擦、共有文化解读与历史认识的分歧等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为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两国应提升中韩关系的战略高度,将之打造为东北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支柱,为此要积极推进中韩FTA建设,共同构建东北亚发展新模式;强化中韩安全合作,以此为基础寻求建立中国与美韩同盟的沟通机制;加强对日协调,推动中日韩三方合作;密切并扩大两国间多层次的人文交流,加强两国智库间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中韩自贸区建设有助于消除中韩经济合作长期存在大量贸易逆差的痼疾,便于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中韩经济交往中来,中韩关系的推动力量将因此由两国政府向政府加社会驱动的方向发展;自贸区实施利于开启东北亚经济合作新进程,改善地区安全环境;中韩自贸区实施的示范作用在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将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从而成为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自贸区建设有助于为中国在新一轮对外开放过程中寻求国内改革的动力和推手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合作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13日,温家宝总理结束了对韩国和日本为期4天的访问。4月正是百花争艳的季节,温总理的这次出访,谱写了中韩、中日友谊与合作的新篇章;对于今后中韩、中日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于东亚的持久和平与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出访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增信释疑,充分显示了中国进一步推进中韩、中日双边关系发展的诚意,也有效加强了中韩、中日之间在战略层面上的互信。  相似文献   

20.
欧债问题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与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形势不稳定密切相关,也是欧盟及欧元区内部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解决问题除了紧急救助措施之外,关键在于进行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机制性、根本性的改革。欧债危机可能短期内难以很快解决,但与欧元区寻求互利共赢的合作还是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从长远来看,多极化格局与态势有利于中国经济布局与未来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