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论坛》2015,(4):17-21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意的核心在利益,利益诉求是政府回应的切入端口;网络民意的媒介在网络,网络渠道是政治沟通的物质前提。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存在以下问题:回应力不足阻断沟通回路,信息不完备影响沟通实效,主体差异性导致目标错位,渠道不畅通造成沟通受阻。应对这些状况,就要做到:以满足利益诉求为重点,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以推进信息公开为突破,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以消除主体差异为契机,努力达成民意共识;以畅通沟通渠道为基础,保障民众的表达权。  相似文献   

2.
王晓玲 《学理论》2012,(12):29-3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自然而然也会反映到政治生活中。由此,出现了网络政治沟通。政府在网络沟通方面常采取网上信息公开、微博问政、虚拟社区和网上论坛等方式。即使这样,政府也面临着公民的质疑。因此,需要采取明确政府与公民的责任、优化信息、完善沟通的渠道网络等措施来保障沟通的畅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获得新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通道和参政议政的平台。如何发挥出网络对公民的正面影响,利用网络舆论的正能量对网民进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熏陶和培养,对于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的政治、民主、文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微博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微博以其草根性、即时性、融合性等特点,开创了"微博问政"的新形态,折射出参政议政模式的新变化,它已成为表达民意、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微博在全国"两会"期间得到广泛运用,代表委员们利用微博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征求意见,网民通过微博表达心声、参与提案,微博问政已蔚然成风,微博已经搭建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桥梁。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6,(12)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自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反映利益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广大公民开启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参与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但同时,由于互联网虚拟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失范、失序,亟需寻找妥善的措施来引导公民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同时,不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影响社会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进行规制和保护,从而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政务微博要走近民众,就得改变自己,改变学风、网风,甚至政风。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微博实际上促进了政府行为的变革。从2009年国内各大门户微博测试版上线,到现在两年间,中国的微博用户以爆发式增长接近两亿,毫无争议地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也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遍地开花,凭借其"秒互动"的传播优势,成为政府倾听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  相似文献   

7.
李华 《学理论》2012,(15):77-78
2010年称为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问政方式,开始进入大众视角,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门户网站之后,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媒介。微博问政逐步取代传统的公民与政府的交流方式,成为公民参政议政、政府改变执政理念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视域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广富  张弛 《理论探讨》2015,(2):171-173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介,正在成为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技术平台,成为公民获取政治信息、表达政治诉求和影响政治决策的重要渠道。新媒体独特的政治功能备受关注,使其坚持党性原则与主流思想,强化交互共享的服务平台,健全法律法规的制度体系以及宣传权责意识与伦理观念,是有效促进中国公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推向新阶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田田 《学理论》2013,(6):7-8
政务微博从兴起到快速扩张,已成为民众与政府之间沟通互动的新渠道。它在引导网络舆论、提升政府形象、推动网络民主等方面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在此背景下,对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微时代"的"微革命",如何让微博不成为"危博",是一个需要各级政府机构深刻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公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决定其必然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而公共政策过程的价值取向和回应效能使这一影响成为可能,二者互为环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中国公民社会为公民提供的组织化和舆论性的参与途径,改变了公民参与不均衡的状态,并引导公民理性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政策诉求,从而增强了政府回应的有效性.而政府回应推动了日益壮大中的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使其成为一股引导公民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再到"制度性参与"的正向有序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互补性政治生态和作用机理,使中国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一种实现政府善治与社会和谐的双赢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新世纪中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定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年来,伴随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普及以及公民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上的网络问政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并日渐成为现实政治行政体制微观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嵌入"于服务型政府总体改革目标范式下的网络问政,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与价值诉求预设了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网民的不断增加,整个互联网政治生态也在不断扩大。普通公民在网络上对于一些公共事件拥有着巨大的舆论力量。对于广大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空间中讨论与政治相关的事件并发表意见。"互联网政治主要研究互联网与政治的关系,包括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和互联网中的具体政治问题。由于互联网技术使每一个利益主体在政治上的自主表达诉求更为自由,主体的视野得以不断扩大,因此互联网政治本质上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互联网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映射和重组。"所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传统政治参与存在着有效政治参与的不足、政治系统与民众的政治沟通不畅等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民众缺乏参与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有效沟通的渠道有限,制度化的信息传递不畅通,缺乏上下互动性.互联网的出现,为我们解决政治参与要求与体制之间矛盾,提供了多样的参与渠道,并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弥补了传统政治沟通的不足.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积极地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民生问题的政治伦理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看,民生是由一系列公民权利组成的权利集合,民生不是政府对公民的恩赐而是公民对政府的权利诉求.关注民生是政府伦理的底线,是政府应尽的职责.民生问题的真正解决不能依靠临时性救济,而必须在民主政治的体制之下,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保护机制,以制度化的途径确保所有公民都拥有社会普遍认可的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6,(2):15-20
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设置和政府产生的内在逻辑蕴含信访的发生学原理。作为中国政治结构给民众所安排的一种诉求表达机制,信访在政府与民众的体制性沟通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它表达的既是民众对政府能解决利益诉求或权利救济的期待和信赖,也是政府对民众通过体制性渠道反映个体或群体利益诉求的信任。然而,囿于非公开化的处理过程、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目标的确定性与结果的不确定性之间的悖论等因素,大多数信访行动会失效。失效的信访行动会通过影响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秩序的失序而导致政府信任流失。政府信任的无限度流失会影响执政党的政权巩固,因此,在无法完全革除信访制度的当前,急需从重新审视信访的功能定位、革除压力型信访考评机制、整合信访机构并形成合力等角度提高信访效度,进而增强政府信任。  相似文献   

17.
在转型期均衡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中,政府责任主要体现为表达环境的营造、表达渠道的提供、表达过程的监管、弱势群体的帮扶以及利益诉求的回应。政府必须认清公民利益表达的重要意义,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转型,保持自身立场的超越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18.
《团结》2009,(4):30-31
强大的政党制度应当具有高水平的政治制度化和高水平的群众支持。杨爱珍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撰文.分析了政党制度的发展与公民意识的关系.文章认为.政党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正是公众有了利益表达的诉求.才有公众对政党这种利益表达工具的诉求。当然,公民意识离不开成熟的公民社会培育.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政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成熟的公民意识是政党制度发展的文化基础.同样.成熟的政党制度也具备培养公民提高公民意识的功能。我国政党制度能够有效地畅通政治权威系统与社会的沟通.实现政党之间互相监督.  相似文献   

19.
网络问政:模式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互联网不仅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社交、娱乐的工具,还成为表达政治观点,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就是这样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政府与网民的双向互动机制。日渐兴起的网络问政正成为我国民主发展的新形式,深刻地改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李梦  郭洁琼 《学理论》2014,(4):60-61
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对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寻究完善微博问政的途径,以期使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发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