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国际局势出现种种新的变化。在此形势下,一些地方和单位,愚昧迷信抬头,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且以“法轮功”等形式出现和蔓延,甚至个别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这些思想和行为,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具有严重危害性:一是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动摇人们的信念,破坏社会凝聚力;三是阻碍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四是损害人们的物质利益,危及人们的生命;五是损害  相似文献   

2.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比较开明的皇帝。他统治期间(627年—649年)只用了“贞观”这一个年号。在贞观前期,他重人事,少迷信,励精图治。 一、贞观前期,太宗对迷信思想有所怀疑,有所否定。 太宗不相信世上有什么神仙,他嘲笑秦始皇、汉武帝慕求神仙的愚蠢行为。贞观元年,太宗讲:“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迷信应该是愚昧和落后的产物。科学的目益发展和人类的日趋文明进步,理应带来迷信日渐衰退。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与迷信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较量,虽然几乎每一次的较量都以科学战胜迷信而结束,但迷信从未因失败而退出历史舞台,只要环境和条件允许,它就会以改头换面的方式死灰复燃。在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迷信更是披着“神圣”的外衣,打着“科学”或“现代”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毒害人们的身心。要破除迷信,必须科学地认识迷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要求我们在反对迷信的斗争中,加强理论和历史的研究。这里有认识论问题,也有社会调查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眼见为实。这是宣传和相信神秘事物的人们最常用的一个理由。他们“亲眼见到”了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神秘“事实”,所以不得不相信它。对此,就需要从认识论上作一番分析。“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格言教人们不要轻信“耳听”,是一个有益的生活格言。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还进一步教人们,也不要轻信“眼见”。“眼见”并不一定为“实”,还要用脑子,凭借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作分析,才能认清事实。请问,是太阳围绕地…  相似文献   

5.
共同犯罪中“利用”式犯罪是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类案件,这类案件具体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利用式犯罪,即对他人的前行为持肯定态度,但其与他人无意思联络,仅仅是“单纯”利用他人的先前行为产生的效果或者影响作为自己犯罪的有力工具;另一种是“复杂”利用式犯罪,即与前行为人形成意思联络介入到犯罪中,利用前行为的效果或影响单独或者与他人共同实施犯罪;第三种是在被利用人始终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人利用被利用人的行为实施犯罪,但二人又无意思联络.  相似文献   

6.
“所谓时尚,简言之即指社会当时的风尚,它是社会上相当多的人在短时间内追求某类事物、某种行为,并使之在整个社会中随处可见,从而使人们相互之间在外表行为模式上发生连锁性感染的流传现象”。说得更通俗一点,时尚就是一种使人们对某类事物或某种行为一时间趋之若鹜,心向往之,行  相似文献   

7.
科学在发展中不断夺取迷信原先占领的阵地。但是,迷信不会自行退却,科学每前进一步,往往会受到迷信的阻挠或抵抗。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科学与迷信对立问题的研究,提高人们识别真假科学的能力,营造一个学科学、信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巫蛊信仰在中国已延续了数千年。一方面,人们相信巫蛊咒诅可以致人生病、死亡,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将之视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另一方面,围绕着蛊言蛊事所形成的神秘文化又历史地承担着社会控制的功能。当前,既要依据法治建设的要求,对巫蛊迷信行为进行严格规制,也要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及现实影响,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解决相关纠纷,协调各种社会控制资源。  相似文献   

9.
走出广告浪费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作广告是等死,作广告是找死”是现今企业界颇为流行的一名话。现在,完全不相信广告的企业基本上没有,相反,相信广告的作用达到迷信程度的倒大有人在,中央电视台历届“标王”正是有力的证明,它们的起落让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品牌就是广告打出来的。只要有钱作广告,就可以作出品牌来,由此导致了许多在广告投放上不计成本的企业的兴衰。事实上,广告在企业创建品牌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但决不是唯一有效的要素。更何况巨大的广告费用的支出本身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打造金字品牌的同时也可能毁掉一个原本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许多…  相似文献   

10.
不能犯未遂是犯罪未遂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迷信犯作为一种不可罚的行为与不能犯未遂具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对不能犯未遂问题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我们准确界分罪与非罪行为。本文认为不能犯未遂与迷信犯在行为危险性、犯罪故意方面、认识错误方面以及法律后果上具有重要区别。认识这些区别有利于我们在理论和实务中对相关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人们日益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早在六七十年代 ,就有西方学者提出经济和政治上的“相互依赖” ,作为一种崭新的诠释当代国际关系的理论范式。时至今日 ,全球化与“相互依赖”间的互动关系已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进程大大改变了国家行为体的对外决策模式。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相互依赖”新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2.
试分析信赖、相信与承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任问题的研究中,信赖、相信和承诺都是出现频率很高的概念,存在着严重的与“信任”一词混用的情况,其实,这几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信赖是一种人对人的依附心理状态,用于事或物上,也是一种单向的坚定相信的心理状态。相信也是其主体对人、事、物的一种心理指向,在很多情况下,只是表现为相信某一事实,这种事实可以是与其主体无关的。承诺往往以言行的形式出现,是引起一种行动的前提,如果承诺能够得到切实履行的话,可以导向信任关系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愚昧迷信抬头,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甚至个别党员干部也参与其中,相信唯心主义,不相信唯物主义,在群众中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这种思想和行为涉及党的根本理论和思想基础,涉及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又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需要划清唯物和唯心的界限;正确区别和对待人民群众与党员  相似文献   

14.
髡,剃发也,是秦汉律中的一种刑罚。对于髡刑,学者有不同意见,其实髡刑是将犯人的长发剪为长三寸左右的短发。根据法人类学的材料,髡所以成为刑罚,与古人对头发的迷信观念有关。髡刑虽没有肉体痛苦,但由于古人相信头发是人体精气之所在,剃去头发将伤害生命和健康,所以受刑者会遭受精神上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讲,髡刑是一种精神刑罚。  相似文献   

15.
议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学界对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定还存在不足之处。作者论述了对危害公共安全罪定义中“公共安全”、“足以危害”等概念的理解 ,认为所谓危害公共安全罪 ,是指故意或过失地实施危及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危及社会生活安宁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安全文化的功能就在于将社会全体成员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念和现代专业安全文化知识的生产力,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安全行为加以规范。安全文化可以凝聚人们…  相似文献   

17.
髡,剃发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刑罚。对于髡刑,学者有不同意见,其实髡刑是将犯人的长发剪为长三寸左右的短发。根据法人类学的材料,髡所以成为刑罚,与古人对头发的迷信观念有关。髡刑虽没有肉体痛苦,但由于古人相信头发是人体精气之所在,剃去头发将伤害生命和健康,所以受刑者会遭受精神上的痛苦。从这种意义上讲,髡刑是一种精神刑罚。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时代下,人自出生起,就与政治(或政治行为)密不可分,时时与政治(或政治行为)发生关系。在此情景下,是不是就意味着人都会参与到政治(或政治行为)中去呢?如果不是,人与政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人是否先天享有其自由的权利呢?就成了我们讨论的重点。文章试图以严复的《〈民约〉评议》为起点,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既然人天然与政治有关,就必须确立人对于政治的优先性原则。不仅要赋予和肯定人们“参与政治的自由”,更要用体制保障人们“逃避政治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对生命起源的探索,对生的渴望、死的恐惧和长生的梦想,是人类自有意识以来反复出现的思维母题。中国民间兔俗中体现了这种愿望:中国古人或者通过药物等医学保健方法或迷信手段实现个体的长寿甚至长生,例如玉兔在月宫中捣制不老仙药的传说;或者通过生命的传递达到人类整体生命的延续甚至永恒,例如母兔望月而孕、女人对月祈生、情人月夜偷青、中秋节阖家团圆、人的归葬之地以蛇盘兔为吉兆的风俗等等。兔在这两个方面都对人类实现长生梦想提供了极大帮助,人自然对兔深怀感激之情,并把兔选人了生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靠的规则依据,可以用人的理性去认识、揭示和利用。本文通过对理论界和学术界提出的四种思路的评析认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走“以道理服人”“以攻心为上”的心智发展之路,以传统或习惯服人,以信仰服人,以事实服人,以道理服人,让民众相信它,进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