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的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从有了人类就有青年和青年的社会活动。但翻阅一下历史就会知道,严格意义上的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则是从近代开始的,是人们对社会群体利益、人类对自身发展深刻认识的结果。在近代社会中,尽管各种类型的政党、派别都对青年予以关  相似文献   

2.
青年小群体是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相互认同而自动自发结合起来的一种社会群体。它是青年相互交往和作用的特殊形式,对青年的社会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青年小群体的有关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95后"上班族作为新生代的社会群体,相比80后、90后而言,具有独特的个人行为特征。作为未来社会生育的主体,他们的生育观念对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本文采用抽样访谈的研究方式,析取出这一群体对于生育现象的基本认知,并从社会文化、经济规律、社会政策、自我价值实现等角度予以浅析,以期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青年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公共利益:新公共服务与治理理论的联结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 ,该社会群体中不确定的个人都可享有的社会价值。从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来看 ,政府不再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 ,为此 ,新公共服务思想和治理理论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主张以多元化的管理、法治、责任心和回应性来促进公共利益的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5.
青年民粹主义的涌现是当代西方民粹主义的显著特征。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党与社会关系的畸变,即政党的社会代表性断裂、社会回应性错位、社会整合性降低、社会合法性流失、社会沟通性失灵、社会流动性失能、社会引领性弱化。政党与社会关系的不畅,引发青年利益表达激进化、身份认同焦虑化、价值判断简单化、政党认同低迷化、政治参与叛逆化、政治情感负面化与未来前途迷茫化,从而推动了青年思想与行为的民粹化。当代西方青年民粹主义的兴起,为新时代做好青年工作提供重要启示:密切关注青年利益诉求;批判引导青年思想认知;综合提升青年社会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通过聚焦"90后"工薪族青年群体,探究青年自我价值感及其实现路径.从身体价值感、家庭价值感和社会价值感角度描绘青年自我价值感在消费社会中的塑造与丧失的途径.自我价值矛盾性是青年自我价值感形塑的重要特征.价值多元化、阶层固化和科技的双重性造成青年价值矛盾的主要根源.构建"参与—保障"青年自我价值观冲突的融合路径,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青年自身的努力和国家和社会给予制度的保障,在成为社会治理有力量的主体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整合手段,统一战线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完善统战部门参与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的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各地制订的处置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信息公开、舆论导向机制;强化对口联系、协商共管机制;建立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与完善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统战干部主动应对群体性社会事件能力的培训机制;不断完善预防、化解、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的法治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8.
西方青年文化作为青年这一特定年龄层所特有的社会群体价值观和群体生活方式,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文化组成。在现代化理论层面上,它是西方工业文明从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的必然附属物。社会的全面实用主义化和曾经作为西方社会发育结果的社会理性主义的幻灭,伴随高度的物质文明,建构了青年以享乐主义为外在特质的文化类型的基础。同时,尽管西方青年文化长期以“反社会”为自身文化特质,实际上它却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脱高社会既存的文化选  相似文献   

9.
从近五年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分析可见:广州的中产阶层,在个人价值取向上与其他社会群体基本一致;对个人生活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社会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满意度明显高于其它社会群体;中产阶层不满意度较高的评价指标集中在公共服务、社会权益保障等方面;中产阶层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更支持、更倾向于采取社会行动;中产阶层中公职人员与非公职人员的社会心理与情绪存在较大差异。须关注中产阶层社会心理与情绪的社会政治影响,全面看待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治社会化是引导、培养和塑造公民的政治与既定的政治秩序和政治要求相一致的。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由青年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内涵及特点和方式来阐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探讨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具体措施,更好地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快青年政治社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来源.共青团作为群众组织的这个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众组织.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共青团组织是它联系和沟通社会、引导和影响人民的直接通道.共青团工作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青年社会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和拥戴程度的大小.因此,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认识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是确定青年工作方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和重要来源。共青团作为群众组织的这个功能定位.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群众组织。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共青团组织是它联系和沟通社会、引导和影响人民的直接通道。共青团工作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青年社会群体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认同和拥戴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3.
青年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青年顺利成才事关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社会承认作为人才价值实现的关节点,是青年成才的重要环节,对于青年自觉完成人生飞跃和继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意义重大。社会承认的客观现实和重要地位,必然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人才观教育,积极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发挥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青年成才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4.
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中的新生主体力量,在脱贫攻坚、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乡村精英、知识青年等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谋求发展的趋势下,青年逆向流动且稳定在县域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课题。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是政府组织动员、乡村发展吸引、创新创业驱动和个体价值追求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结果。吸引和留住青年助力乡村振兴,需要健全支持青年发展的普惠性政策,优化青年发展的社会氛围,提高青年服务乡村社会的能力,进而解决好青年的生存之忧与发展之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如何客观描述与准确把握改革20年来中国青年价值观演变的历史进程,如何全面正确评价青年价值观变化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青年价值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青年价值观研究中的三个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历史背景,从青年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来考察青年价值观的变化主题和对社会的“文化反哺”意义,并提出当前青年价值教育要坚持“导向价值”、“主流价值”和“主体价值”三者统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优先意识是青年群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对个体价值取向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为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选择中的引导作用,通过对两次大型社会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认同有助于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优先意识,对个人层面的认同对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影响从不显著变为显著,这说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得到青年群体的认同并促进了青年群体社会优先意识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青年中出现了过于追求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追求个人利益而轻视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倾向。当代青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探究当代青年个人价值选择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社会责任,加强荣辱观教育,培养时代意识,建设良好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帮助与引导青年正确追求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流动知青”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但由于某些现存社会制度内含的针对某些社会群体的社会歧视,该群体具有社会弱势群体的某些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尚处于边缘状态的“流动知青”将成为未来青年就业群体中的主流群体。中央政府应尽早着手建立不分城乡、不分区域、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青年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性角色是多样的。健全的性角色体现着青年的社会品质和心理品质。青年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个性心理、生活情趣与自我意识等方面。科学地探讨与掌握青年性别差异的各自优势、劣势 ,其目的是要指导青年完善性角色 ,最大限度地发挥角色潜能 ,使其合理地作用于社会 ,进而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