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他为中国青年运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20年底,他创建的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我国最早的青年团组织之  相似文献   

2.
张太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运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今年是他领导广州起义英勇牺牲65周年。本文谨介绍他在创建和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过程中,做出的特别的贡献,以此来纪念和学习这位共青团的先驱。一、创建和领导了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10月张太雷参加了李大钊创建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后,便在李大钊的帮助下,去天津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到11月初, (谌小岑回忆是“11月10日左右的一个星期五”。有待进一步确证。)天津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青年运动的光辉旗手胡克实在纪念任粥时同志90周年诞辰之际,回顾任弼时同志对青年工作的杰出贡献具有重要意义。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成熟的领导核心成员之一,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相似文献   

4.
贺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的卓越活动家,是我党早期的优秀革命家,也是山西团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在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中,贺昌与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王振翼等一起,呕心沥血,艰苦创业,为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为山西工人运动的发展,为积聚党在山西的革命力量、推动山西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宋士锋 《工会论坛》2011,17(1):144-146
陈独秀、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毛泽东、张太雷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创建人之一,已得到了普遍认可。经过研究发现,这都是从党的组织创建方面来说的,而从党的思想创建方面看,瞿秋自足党的思想创始人之一,而且是主要的思想创始人。尽管党中央肯定了瞿秋白“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但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指明这一点,具有特别的历史性和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杰出领袖。她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下,将妇女问题与政治问题紧密结合,力争妇女运动在统一战线中的合法性,坚持国际主义原则,践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向警予对妇女运动统一战线的探索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及构建新时代和谐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指导、帮助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促进了全国各地团组织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俞秀松、张太雷等早期重要领导人的成长及其活动创造了条件,并影响促成了团的一大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订。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西方知识界将青年运动视为青年"压力行动"或"抗争行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本质属性与政治内核,中国青年运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构性力量。基于不同的学术视野和学科方法,学界普遍将中国青年运动作为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机制、政党体系的组织要素以及青年集体行动的实践类型,由此衍生出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叙述方式、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在新发展阶段深化中国青年运动研究,有必要将研究视野逐步拓展到"制度文明"的高度,揭示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体制机制及其制度优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  相似文献   

9.
近代浙江的青年运动,起始于19世纪40年代,至辛亥革命已形成青年学生的革命性群体,推进了浙江先期的民主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掀起现代浙江青年运动的高潮。现代浙江的青年运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历史时期。其间,从“五四”运动开始,经历了建党建团、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这一历史过程,呈现出现代浙江青年运动的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发展轨迹。浙江的青年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形成、建立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青年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要义,制度是构建青年共同体的压舱石。制度依附于组织而存在。随着中共建党与青年团创建,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渐次展开,一个宏大的制度网络在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中浮现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宝贵财富和制度结晶。"党管青年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制度体系的政治内核,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是"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化。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具体制度、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青年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与西方青年社会运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构建青年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核心要义,制度是构建青年共同体的压舱石.制度依附于组织而存在.随着中共建党与青年团创建,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渐次展开,一个宏大的制度网络在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中浮现出来,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宝贵财富和制度结晶."党管青年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制度体系的政治内核,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是"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在青年工作领域的具体化.党的青年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具体制度、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青年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运动与西方青年社会运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术界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下面就以改革开放以来,几位国家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的主要贡献为依据,来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随后党的主要领导人及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同时在理论界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论争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而展开。中国共产党人针锋相对,以充分的论据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同时此次论争也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青年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是抗日战争时期青年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整个中国青运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全面地认识这一时期青年运动的历史,对于进一步考察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从总体上准确把握共青团自身改革发展的趋势,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仅就中国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作一论述。 一、建立青年抗日统一战线的先声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国内阶级矛盾开始下降,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青年运动开始汇入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洪流中。9月21日,共青团中央发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和青年运动有着特殊的关系。青年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接领导和推动了青年运动的发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青年运动。反过来,民主革命时期的青年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应对困难和成绩问题的历史可溯源到党成立前后:在建党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初步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教训和俄国十月革命经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早期共产党人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等又进一步系统而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相似文献   

17.
共产国际、青年共产国际会议及其文件,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及其领导的青年运动的发展,是中共二大《关于少年运动问题的决议案》产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虽然该决议案带有浓厚的共产国际色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初步尝试与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青年运动中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宪法思想初探何志春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对于他在法律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本文仅就刘少奇的宪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天然的大国情怀与必然的大国逻辑。青年群体敏感于时代变化,常常在民族复兴的节点上最先呐喊。而先进政党始终能够调控青年运动的方向,从而成为青年运动的定盘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不断从自发走向自觉。纵观历史,中国青年运动的轨迹与实现中国梦的历程相互交织,其内在逻辑的二元归一存在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讲话,也是代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面向二十一世纪,面对世界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对中国青年的关注和期望,是指导共青团工作和中国青年运动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文献。我们要把学习胡锦涛同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