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近年来 ,东北亚各国 (地区 )在所属地方的共同努力下 ,在对外开放、地区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发生着新的变化。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各种开发计划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 ,目前仍存在着影响和阻碍区域合作的种种因素 ,而地方政府间各种交流的加强及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国家间关系、减少国家纠纷、促进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东移,中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能源是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利益互补的领域,中俄能源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也是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安全保障的基础。双方能源合作既受制于各自的国家利益,还受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美国试图利用俄罗斯来压制中国并给俄罗斯设置障碍;日本为获得更多的能源利益将与中国进行竞争;韩国的能源多样化战略也将与中国发生冲突。因此,东北亚各国要克服民族界限,远离政治控制,实现能源合作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区域化,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却面临着巨大的难题:东北亚的主要国家——中、日、韩尽管拥有相近的文化,但彼此间的文化认同程度并不高;东北亚地区难以建立起经济合作区域化机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本身尚存在六大固有障碍因素;新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也成为阻碍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的又一因素。因此,在东北亚各国间建立一种固定的对话与交流机制应当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经济合作软基础结构委员会也称NEAR委员会,是由日本世川平和财团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发起,于1992年9月宣告成立的.该委员会的成员由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朝鲜和蒙古的官员、企业家和学者组成,东北亚各国每个国家约有15名委员.NEAR委员会的简要活动情况:1992年11月在日本岛根县召开了总会(GM会议);1993年2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执行委员会会议(EC会议);1993年5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国别专家委员会会议(NE会议);1994年11月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召开了《东北亚环境与发展》项目国际专家组会议.在1993年2月北京执委会会议上决定:东北亚的共同称谓为“NEAR”;并确定了8个东北亚合作项目:1.信息交流;2.建立NEAR信息交流网络(韩国负责);3.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主要国家民族国家意识强烈而区域意识薄弱,在各自定位方面不同程度存在对东北亚的偏离以及平等观念的缺乏,妨碍了地区经济合作的开展;各国对美国的态度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合作状况的复杂化。东北亚合作的实质性进展需要在思想观念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各国间不仅要加强相互交流和文化融合,达成高度的心理认同;而且要从东北亚视角为中日韩各个国家和相互关系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转变和消除支配与服从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北极航道通航,北极地区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亚区域围绕北极事务展开合作不仅能使各国共同受益,而且有利于北极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当前,东北亚地区的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已明确提出或正在酝酿北极政策,并积极开展对外北极事务合作。东北亚国家北极事务合作即存在一定基础又面临多种挑战,应将北极事务合作纳入东北亚区域合作议程之内,加快推动北极事务合作机制建设,并采取多种形式创造性地推动合作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产业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日、韩、中、俄、蒙各国的环境产业发展处于不同的层次,而各国经济迅速发展所造成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东北亚环境产业的发展与合作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有利条件。目前,东北亚各国政府间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双边、多边及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各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分工合作已成为东北亚环境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各国在油气资源等方面有很多互补之处,合作潜力很大。其地区油气合作的必要性主要从“供需利益、安全保障、合作潜力”三方面来考量。目前,东北亚六国已通过不同方式为石油合作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初步尝试,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合作态势。该地区下一步的油气合作可以在东北亚石油共同市场、东北亚石油合作机制、东北亚国家环保合作等重点领域展开。  相似文献   

9.
佐藤政府上台一年多来许多事实证明,日本对外扩张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佐藤政府在美国指使下签订侵略性的“日韩条约”,建立“东北亚军事集团”,参加“遏制”中国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它联合苏联,反对中国。它支持美国侵略越南战争,在亚非国家中积极展开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同东北亚各国的农业合作各具特色。中俄农业合作领域广阔,中日农产品贸易规模大,中韩在农产品加工、海洋资源利用方面合作规模大、层次深,而中蒙、中朝农业合作目前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各国的农业合作面临着投资保护、争端仲裁与执行机制不完善、贸易摩擦和农业贸易限制等问题,尽管如此,东北亚各国进一步开展农业合作仍然潜力巨大,尤其是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广阔,中国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农业合作中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这里既有能源的消费大国中国、日本、韩国,又有能源的生产大国俄罗斯。该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复杂。许多地区安全的焦点问题也都与能源安全问题有关。目前,东北亚国家的对外能源战略既有合作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在东北亚形成了以俄罗斯为能源供给方、多个双边能源合作相互竞争的格局。同时,各国的国内能源战略近年来也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自1975年在墨西哥首次召开“世界妇女大会”,女性交流的范围逐渐扩展,女性个人和团体有了追求的目标。本文研究分析了东北亚女性的交流与合作,东北亚女性由原来传统的封建礼教约束生活向人性化的生活转变,特别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民主政治制度认识到交流合作和制度化的关系。从东北亚女性交流合作的内容来看,主要体现了参政要求,学术教育交流,政府层面(GO)的女性交流以及女性团体的文化交流。东北亚女性交流合作对地域繁荣发展的作用在于通过制度确立改善提高了自我价值和自身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化因素是对区域经济合作起潜在作用的因素。东北亚文化结构是一种多元的文化结构,可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心理与观念层面,多元中既存在差异性、又存在共同性,共同或相近的文化因素是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粘合剂。东北亚各国、各地区政府通过全方位文化交流,促进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和水能资源,其它能源如核能、潮汐能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但其能源生产与消费具有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消费品种和数量差异较大的特点。进入19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该地区的中、日、韩三国尤为引人注目。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以强大的能源发展作为基础和推动力。目前,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均不同程度地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亟需各国之间的合作。东北亚区域各国的能源合作是从双边起步的,多边合作将是东北亚能源国际合作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以及对能源进口的高度依赖,要求东北亚各国必须在能源市场加紧合作以确保能源安全。东北亚各国在能源的生产和消费领域进行合作,可以增强购买力和协商力,提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力,有效化解油价大幅度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加速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北亚各国能源合作进展很慢,但是其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东北亚各国可以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开展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地方合作是各国地方政府超越国界同其他国家地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它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领域入手,有利于振兴地方经济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注重解决世界性共同问题。国际地方合作古已有之,当代姊妹城市是其典型范例,今后,这种形式将会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一、由中国(主要是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日本、韩国、北朝鲜、蒙古、俄罗斯(主要为远东与西伯利亚地区)6个国家组成的东北亚地区,被公认为亚洲太平洋地区中最为活跃、充满生气、富于开发前景的地区,它有可能较快地形成一个区域合作集团近5年,上述6个国家以及对此感兴趣的其它国家和地区相继召开了关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国际研讨会,出版了一大批专门著述.有的国家或机构还编辑出版东北亚合作的报纸及杂志.一些专门研究东北亚的科研机构也纷纷问世.如中国黑龙江省出版了《东北亚经济报》,成立了东北亚研究会.在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增设了东北亚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和东北亚研究所.吉林省出版了《东北亚论坛》和《东北亚研究》等刊物.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全面论述了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方面,如东北亚地理概念与范围;东北亚合作的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东北亚合作的前景与可行性;为推进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8.
论东北亚地区新的渔业合作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周边水域主要是以中、日、韩为主导来利用和管理的,同时相互之间进行了竞争性开发和利用,在渔业资源的保存方面缺乏应有的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关系也是以日本为中心形成的。随着联合国海洋公约的生效以及近年来韩国和中国渔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规模的扩大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这一地区的各国按各自的需要宣布了经济水域,1998年中国也宣布了经济水域,从此东北亚地区进入了完全的经济水域体制。针对这一情况,东北亚各国的渔业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东北亚地区的国际渔业合作应形成以经济水域体制为基础的新的渔业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东北亚各国间的经济利益不一致,东北亚FTA的签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次区域经济合作是目前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中较现实而可行的方案,即建立一种以某一点为中心产生辐射效应的同心圆型合作模式,也就是说在东北亚地区先选定交流合作比较密切的韩、中、日三国的城市为中心城市,再进一步扩大这些城市对其他城市产生的辐射效应。次区域间的经济合作较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有着很多优点,较适合于各国在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现状。  相似文献   

20.
亚太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亚太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十分活跃,发展势头很快。从我国东北沿海南下到西南,正在形成与我国直接有关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主要有: (1)“东北亚经济圈”。80年代末,日本的一些学者提出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圈”的设想,主要是想推进朝鲜半岛、中国东北和日本西海岸地区的经济合作。后来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东北亚经济圈”的设想,把原苏联的远东地区也包括在内。今年10月12日叶利钦访日期间也曾呼吁有关各方加快开发“环日本海经济圈”地区。区域内人口近3亿,国民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