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明钧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11):15-1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入世”后也必将溶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西方教育的进入和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挑战,高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试从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这一角度,结合世界各国德育改革的趋势和特征,对我国高校德育改革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寇翔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传统德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致出现低效甚至无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把体验式作为德育的新途径,促使大学生社会化的完成,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体验式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寇翔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而传统德育的方式方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以致出现低效甚至无效。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把体验式作为德育的新途径,促使大学生社会化的完成,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隐性德育对高校德育改革的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席彩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27-28
隐性德育是教育者采取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所开展的德育活动,是指在学校的环境里,除正式教育计划之外的各种活动、各种文化宣传、各种规章制度、各种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产生教育与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实施过程中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的,教育的痕迹不太明显,这种教育没有被列入计划,教育效果是不能预期的,受教育者也并不知道自己在接受哪一方面的教育。目前,隐性德育以其独有的方式在学校普遍存在,且在高校德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隐性德育与高校德育观念的发展1.树立长… 相似文献
5.
6.
7.
尹伶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65-66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德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从更好地提升与完善德育实践这一层面提出了高校德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
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高校德育评估规律就是高校德育评估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或高校德育评估系统与高校德育系统、教育评估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的一种本质与必然的联系。高校德育评估系统的复杂性与多层次性决定着高校德育评估的规律的多样性。高校德育评估基本规律主要表现为德育评估系统外适律、德育评估要素耦合律、德育评估量质统一律。 相似文献
9.
秦尚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9):38-39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世界也正在进入一个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时代。时代在变化,德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学校德育的内容、体制、方式、方法等都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面对新的世纪,面对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德育工作应当紧密结合时代的特征和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确立新的观念,从而推动高校德育模式的相应转换,切实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德育躲避与反躲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第一次提出德育躲避问题。德育躲避是指德育对象对德育活动的有意无意的回避、置之不理、无动于衷,是德育对象对德育的消极对抗。德育本身的不足、社会文化变迁、德育环境的不良影响导致了高校德育躲避的产生。德育反躲避需要确立效益优先的价值观,需要承认公德与私德的分离,需要重新审视德育原则和德育精神,需要树立德育民主观念,需要整合德育资源,需要正视大学生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12.
一、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随着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德育改革应首当其冲 ,这在高校已达成初步共识。笔者对高校德育改革认识的思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高校德育目标改革的认识。高校德育目标 ,是指通过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活动 ,促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达到我们所预期的规定 ,从宏观来说 ,就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从微观来说 ,就是通过提高大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水平 ,确立坚强的精神支柱 ,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3.
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与此同时.担负此项重任的全体高校教师必须具备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德育范式应该实现从“独白式内容范式”、“问诊式方法范式”向“对话式效果范式”的转型。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在价值上体现为从以内容为重点到以方法为重点,最后向效果的转型;在形式上体现为从“独白”到“问诊”,最后向“对话”的转型;在服务对象上体现为从服务政治向服务经济再向服务社会的转型;在培养目标上体现为培养“理想远大、行为高尚”的红色革命者到“思想进步、行为规范”的合格经济建设者,最后向“德性崇高、行为合理和谐”及全面发展的健康生活者转型。 相似文献
15.
胡敏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Z1)
素质教育的提出顺应了重视人的主体性及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的现代哲学与教育潮流。因此,有关素质教育的讨论,很快引起了教育决策界的关注,并迅速成为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素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德育课程的考试存在一些问题,诸如过分依赖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品行;考试内容陈旧,仅局限于基本理论和原理;考试形式过于单一,多以期末闭卷的形式考核学生等。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考试改革必须本着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进步这一理念来进行,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考试内容,丰富考试形式,综合、量化、动态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考核。 相似文献
17.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主体性德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结果,是人本主义思想在高校德育观念、德育功能和德育目标上的反映。高校主体性德育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科德育课程主渠道地位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德育课程是德育的一种课程形态,它融合了课程的优势与德育的特征,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点,奠定了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理论基础,而我国的德育传统又为其主渠道地位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周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14-15
创新是新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新情况、解决德育工作新问题、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的根本方法。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德育突出理念、内容、载体、方法四个维度的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创新,主要是树立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德育理念;高校德育内容创新,主要是拓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核心内容,加强大学生道德选择能力教育;高校德育载体创新,主要是创新利用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开展大学生德育;高校德育途径创新,主要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