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法院柏城法庭副庭长姚玉忠,1991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高密市法院工作。今年50岁的他在基层法庭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成为市法院在基层法庭工作时间最长、年龄最大的法官。他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严于律己,廉洁执法,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姚玉忠转业到地方工作时,面对将要从事的工作,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我干啥,我就干啥,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1994年,因工作需要,高密法院准备派人到条件比较艰苦的仁和法庭工作。姚玉忠…  相似文献   

2.
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为素材,本文力求从法律人/政治家的视角来思考影片展现的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的问题、难题和意义;特别是分析了包括法官职业化在内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政治视角来深刻理解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到法院工作已有好几年了,期间经历的事情也很不少,但最令我难忘的是刚参加工作时在基层法庭经历的那一个风雨之夜。我刚到法院工作就被分到离县城八十里外的东里镇人民法庭任书记员。所谓法庭,不过是一间破旧的房子,在一幢四层楼后面,屋里光线昏暗,一过晌就得亮着电  相似文献   

4.
古林  刘宇 《人民司法》2023,(3):78-81
<正>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洋口港人民法庭设立于2009年,法庭干警平均年龄30.7岁。近年来,法庭立足辖区法治需求,通过力量下沉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先后获得“江苏省优秀人民法庭”“江苏省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省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  相似文献   

5.
高水平对外开放离不开法治,这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积累的历史经验,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法治建设的外在需求,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从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既需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从理论上厘清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的辩证关系,并在立足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基础上,从国际法治角度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响应;也需要在实践上对过去四十多年来法治从保障对外开放到引领对外开放的治理模式加以回顾和总结,并回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提出新的需求。因此,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建设需要厘定相应的原则,在统筹推进中加强涉外立法,在深化改革中完善以国际商事法庭为重点的涉外商事审判工作,在开放包容中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6.
许文思 《法制与社会》2010,(11):117-119
本文运用法学思维解读电影文本,借助电影文本透视法学问题,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依托,从法学角度对巡回法庭,法官,“马背上的法庭”所解决的几个案件,以及影片中的其他情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将影片中所描述的法庭和法官与影片《判我有罪》作了相应的对比,发掘其中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展现出乡土社会中,法官在现代法治与传统习俗之间的徘徊,揭示法治与本土资源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14,(8):40-41
朱正栩: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兼闹店人民法庭庭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14年6月被评为“最美基层法官”。1995年到河南省宝丰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等职务。2007年7月,她主动要求到地处农村的闹店法庭工作。闹店法庭辖一乡三镇,人口15万,当事人95%以上是农民。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朱正栩深切地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和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打一次官司,而法官能不能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好这些纠纷,也许就是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家庭幸福、安居乐业的大事。在法庭的调解下,濒临破碎的家庭恢复了平静,反目成仇的乡邻重归于好……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朱正栩都觉得特别欣慰。她说:“虽然基层法庭的工作琐碎、平淡,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是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和理解。我觉得,这就是我人生中所收获到的最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法治是实现基层维稳运行机制理性建构的制度保障.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权保障、公正司法等法治维度下的基层维稳机制应成为其理性运行的内在制度逻辑.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基础看,法治有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维稳能力;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条件看,法治有利于有效引导公众的维权行为;从理性建构基层维稳机制的保障看,法治有利于有效约束基层政府的维稳权力.  相似文献   

9.
为国徽增光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岱庙法庭审判员窦圣林,30年来,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勤政、秉公执法,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1996年被授予泰安市“十佳法官”的荣誉称号。做一名普通审判员1994年,法院进行机构改革,当时任岱庙法庭庭长的窦圣林同志已满54岁。他为了给年轻人一个锻炼的机会,就再三向组织请求退下庭长位置。院党组批准了他的请求,同时考虑到他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准备调他到院机关工作,但他直言谢绝:“法庭是办案的前沿阵地,虽然苦点累点,但在这里我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更好地办案子…  相似文献   

10.
严爱华 《检察风云》2014,(18):70-71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依法治理”需要百年乃至更长的进程。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倡导法治文明,是当今社会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程。奉贤区金汇镇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法治中国、平安中国”的总体要求,思在先,行在先,在开展“平安城区”建设中,法治先行,今年初推出了“法治基层行,梦圆新金汇”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宅基、模拟法庭“季季行”、法律讲堂“月月行”、普法宣传“天天行”、法律服务“社区行”、法治活动“村居行”和普法资料“家庭行”“六行”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的立体式法制宣传,成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1月中旬以来,江苏省通州市检察院的15名检察官,陆续到辖区15所学校上法治课或举办“法律咨询超市”。这是该院建设和谐校园、法治校园,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又一举措。早在2002年1月,这15名检察官就分别担任了通州高级中学等15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5年来,他们先后为在校学生上法治教育课150余场次,组织模拟法庭5次,  相似文献   

12.
绿色的法庭     
康临芳 《法庭内外》2008,(12):46-48
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官,每天上班的主要工作都在法庭进行,接触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感受他们之间的纠纠葛葛。每一天我面对法庭的国徽,都会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不能保证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当事人都会称心如意,但我保证我是以最大的努力去平息他们内心的矛盾,让法律这枚信念的绿色种子散播在他们的内心。或许,正是由于内心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当事人刘某才会在两年内5次走进法庭。  相似文献   

13.
贺振华 《中国司法》2023,(10):81-88
<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2023年8月,司法部部长贺荣先后到河南省温县司法局祥云镇司法所和郑州市金水区司法局经八路司法所,实地察看司法所建设,详细了解司法所在基层法治建设中职能作用发挥情况,对司法所履行乡镇党委法治机构职能、积极提供法律咨询等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更好发挥司法所在基层依法治理中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5年前,我从院机关被下派到渝鄂边界的一个人民法庭工作。那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人在法庭值班。临近中午,一位40岁左右的汉子抱着一大包材料走进了法庭。他情绪激动地告诉我,他曾当过10年乡村民办教师,后来凭借5000元起家承包工程,打拼10余年才挣得40多万元血汗钱。前年他承包了镇政府修建的一段三峡库区沿江公路。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基层法庭空间的某些另类实践出发,可以探索法庭空间的新型理论框架。从环境心理学和更广泛的社会心理学看,中国基层法庭另类实践中体现的“感受相互性”和“空间重叠”的概念,是推进法庭空间理论再理解的引擎。由此而进,在法庭空间的理性、庄重、冷峻之外看到感性、活泼、暖心的价值,并看到不同案件纠纷类型适用不同法庭空间塑造的制度意义,可以提升司法活动的整体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司法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6.
站在庄严的公诉席上李丽从政法干校毕业后,我穿上了豆绿色的戎装,加入了新时期检察官的行列。当我头戴国徽,身穿威严的检察装,走上庄严的法庭,用洪亮的声音说出:“我以国家公诉人的身份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时候,一种神圣之感油然而生。这一方公诉席,在我们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市基层司法人员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从1995年以来,我院查处的经济、法纪案件的情况看,基层司法人员犯罪呈现以下特点:一、从发案的部位看,主要集中于公安派出所、基层法庭以及监管改造单位基层科室。公安派出所发案率较高。在立案侦查的17起案件中,发生于公安基层派出所的11起,占总数的65%。法院基层法庭的3起,占17.5%,监管改造单位3起,占17.5%。二、从犯罪嫌疑人身份看,基层单位负责人比例较大。在立案查处的21人中,公安分局局长派出所所长9人,占42.9%,监狱改造系统基层负责人4人,…  相似文献   

18.
弹指一挥间.我到法院工作已有15个年头了。最初5年,困工作需要,我先后换了3个法庭,2004年,刚到民二庭工作不到一年的我.又被组织选派到村去任第一书记。2007年,我结束选派任务,回到民二庭从事审判工作。从村书记到审判员,一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特别是已经几年不办案子,干什么都觉得生疏。  相似文献   

19.
评说速览     
1尽心呵护公众对法治的信仰"我还要上诉。"日前,"上访妈妈"唐慧诉湖南省永州市劳教委案被一审驳回,走出法庭之后,她掩面而泣,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无独有偶,浙江杭州强奸冤案当事人张高平出狱后,表达了相似的心迹:我这10年吃尽了苦头,流干了眼泪,但是我的心没死,我始终坚信法律是公正的。作为一位母亲,今天的唐慧无论对女儿的不幸经历多么痛心疾首,对自己受到的劳教处分多么不服,都没有采取有违法治的过激行动,而是选择依法诉讼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作为一起冤案的受害者,张高平哪怕在囹圄之中也不自暴自弃,始终坚守着"正义虽然迟到但不会缺席"的信心。这份对法治的朴素信仰,令人为之动容。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小到文明过马路,大到依法治国,法治的根基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拥护,法治的伟力源于公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唐慧和张高平这些普通公民对法律的敬畏和坚持,正是我们建设法治中国最可贵的民意资源。  相似文献   

20.
审限是案件自立案到审结的法定最长时间限制。法律设立此制度,其目的是防止诉讼时间拖延,促使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结时限为六个月,简易程序为三个月,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基层法庭从立案之日起对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六个月内审结,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三个月内审结。基层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基础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