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繁发生的校园屠童暴力案件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暴行发生令人措手不及,作案人员多以报复社会为犯罪目的,且损害结果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校园屠童案件的发生是校园防卫不足、社会内部矛盾、行为人自身因素、传媒反示范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为此,应综合各方力量加强校园安全防卫建设,缓解社会矛盾并消除社会不公,规范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建立原因与对策一体化的预防体系,降低或减少类似案件发生的机率,以达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频繁发生的校园屠童暴力案件作案手段极其残忍,暴行发生令人措手不及,作案人员多以报复社会为犯罪目的,且损害结果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社会的治安稳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校园屠童案件的发生是校园防卫不足、社会内部矛盾、行为人自身因素、传媒反示范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为此,应综合各方力量加强校园安全防卫建设,缓解社会矛盾并消除社会不公,规范新闻媒体舆论引导作用,建立原因与对策一体化的预防体系,降低或减少类似案件发生的机率,以达到构建和谐平安校园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我国校园惨案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校园惨案的发生折射出当今社会转型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为此,应通过对校园惨案的原因分析,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构建一个安全的校园保障网络,杜绝校园惨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校园血案的频繁上演透视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深层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利益失衡、分配制度的不公所导致的贫富差异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是校园血案的根本原因所在,主要体现在转型时期的震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保障机制薄弱和心理疏导机制滞后等方面.只有化解深层社会矛盾,才能从源头上防止恶性事...  相似文献   

5.
校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同样存在矛盾,校园的和谐离不开矛盾的化解,文章认为矛盾化解是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矛盾化解机制的最终目标是将矛盾有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或者程度以内,不致恶化。统战工作在高校由于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因此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内接连发生的一系列校园血案,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血案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社会转型造成社会结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和文化结构失衡。预防此类案件还应从社会入手,包括畅通利益表达、化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抓好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高校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是影响校园稳定与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利因素。通过考察引起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提出解决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原则和方法,以期有效地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保障学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江省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多样化社会思潮在高校校园的集散,正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发生着复杂性影响: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校园多样化社会思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发生着深刻影响;多样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我们应主动回应、积极应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期间,北京社会矛盾发生的风险点依然很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有引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社会矛盾涉及的相关主体以及社会矛盾涉及的内容.虽然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各部门各区县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工作较有成效,但北京重大群体性事件防范工作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未来社会矛盾还将呈多发态势,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仍然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重要任务.源头预防是做好群体性事件防范工作的努力方向,现场妥善处置是防范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个体反社会型校园暴力是社会不特定个体因其在社会进程中受挫而产生反社会心理后针对在校年幼个体所进行的暴力发泄,具有入侵性、突发性、非理性等特征。个体反社会型校园暴力的形成具有多个层面的原因,并且逐层递进。应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建立一套针对此类校园暴力的长效应对机制,建立校园周边地区社会紧张情绪的评估预警机制,减少校园周边矛盾,改变媒体报道视角,对校园周边地区进行治安调整和治安承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