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互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影响最大、地位最高的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一种为社会确立秩序和价值的学说,包括"礼"、"名"、"仁"。道家思想是一种认为世界本质是不确定和富于变化的学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根本,即"自然"、"无为"、"谦退"。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既对立又统一,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交相互用,彼此互补。  相似文献   

2.
"导学案"是由"预学引导"、"课堂助学"和"反思在案"等环节组成的一种师生共享的高效教学载体,是集教师教案、教学反思和学生学案、笔记、练习、"学后记"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取舍、整合和创新利用的一门校本课程。一、"导学案"的设计"导学案"是备课组集体创新的结果,同一组内分  相似文献   

3.
"先富、后富、共同富""大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要义是"致富",本质是"共富",核心是允许和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关键是"先富"带帮"后富"、"后富"赶超"先富"。坚持和贯彻落实"大政策",必须准确把握其整体特性,充分认识其国策地位,全面理解"致富"内涵,正确把握"先富"与"后富"的评判与评价,深入认识"共富"的要求和"致富"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几乎是理论学术界的"共识"。可是,最近有的学者却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简单地"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这种所谓的"命名"无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做法,是极其片面的。事实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三块",而恰恰是同一事物(即"新唯物主义")的三个不同方面,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水乳交融、互涵互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谁也离不开谁,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足取的。"新唯物主义"之为"新唯物主义",乃在于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位一体"。脱离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科学实践观和唯物史观"支撑""滋养"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假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5.
和是"和谐"。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和是"公平"。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和是"友爱"。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6.
邓志平 《桂海论丛》2010,26(4):60-63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科学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蕴涵三个维度:真、善、美。"真"即科学性,包括规律、真理、方法三个层次;"善"是核心,其内涵是以人为本和与民共享;"美"是目标,体现的是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真"是基础、"善"是本质、"美"是目的,真、善、美辩证地统一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试谈扩展社会学的传统界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学是一种具有"科学"和"人文"双重性格的学科,社会的存在和演化都包含在广义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之中,人的社会性与生物性互相兼容,互相结合,这是社会学研究的基础。从我的"人"这个中心,一圈圈推出去,就构成了两个"差序格局"。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不仅仅是人的特殊的一面,还要研究人与自然一般相同的方面,"人"和"自然"、"人"和"人"、"我"和"我"、"心"和"心"等社会学至今还难以直接研究的东西,是我们真正理解中国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一"、绝对的"和"相对的"《生活与哲学》教材中,多次提到"绝对的"、"相对的"这样一些用语,这里的"绝对的"一般来说是指无条件的,"相对的"一般来说是指有条件的。"运动是绝对的",是指运动是无条件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是相对的"是指静止是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因而也叫相对静止。"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是指对立、斗争是无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和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理想,其本质具有政治伦理的价值和意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廉洁务实"是国家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应尽的行政伦理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以人为本"的群众路线确立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政策分别是"三和路线"和"新思维"。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和路线"是大势所趋,是对斯大林领导战略作出全面调整的一部分;"新思维"同样是应运而生,用以应对当时苏联的内外交困。"新思维"与"三和路线"有许多相通之处,如面临着基本相同的改革需求、都急于求成并且矫枉过正、都"饱含"着"人道主义"因素、最终失败的最主要主观原因都是对国际形势过于乐观、成败得失都与能否正确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有关等。由于各种原因,两个政策和两个人物,从总体上看,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值得我们反思的内容很多。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和教学任务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地处美丽的赣江之滨,前身是由美国卫理公会于1897年创办的教会医院,同时也是"全国百佳医院"、"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和"江西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不同"和"区别",都只是"差异"的基础,而非"差异"本身。"不同"是一种直觉的、笼统的感性认识;"区别"是依据某种"参照"界定对象之间相应具体的"不相同"之处,是对笼统不同的具体、理性认知;"差异"则是在"区别"基础上的标准化分类,其在实质上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差级分化认知——这种由于权力建构和"标准"垄断的差级分化认知,促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基于"差异"的自我维持和主体性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生态辩证法是关于"人—自然"系统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它是"人—自然"系统的理论表达,其主要包括"人—自然"系统演化的构成环节和"人—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人—自然"系统的演化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而构成的。生态吸引与生态排斥、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衡、生态危机和生态发展是构成"人—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环节,展现着其运动原因、运动状态和运动后果的辩证特征。"人—自然"系统的演化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是自然运动和社会运动以劳动为中介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所形成的一种融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特点和功能的新规律,是"人—自然"系统所具有的整体协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吕明新 《创造》2003,(10):48-48
投资环境的优劣,是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环境好,资金会来,项目会来,人才会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也会来。"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局面",就必须从改善服务入手,进一步营造和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和富商"的良好氛围。优惠政策——动心。要想在招商引资大潮中永立前头,必须有独到的招数。一是以"势"动心。营造强大的社会声势,倡导"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和"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刁难者是罪人"的理…  相似文献   

15.
"桯"是古楚方言词,其义是"牀前几"。通语义为"直木"("屋柱"、"柄下节"、"登、几之腿")和"横木"。在历代文献中,各有其演变的轨迹。"桯"与"桱"、"荡"、"楹"、"樘(橕)"、"經"、"鞓"、"莖"、"莛"、"耓"、"裎"和"鞓"等字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君子"与"小人"相对应,是孔子思想中的理想德性人格。"君子三畏"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既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更是"君子"之所以不同于"小人"的深层原因。而孔子之所以要将"天命"、"大人"和"圣人之言"作为"君子"人格的本原、本体和元价值之源和"君子"之所以为"君子"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自然之序"、"社会之序"和"精神之序"的表征意义外,其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是殷周以来的"敬畏"传统;其二是"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归因;其三是"仁"的自觉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和"物化问题",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重温孔子的"君子三畏"思想,培育和强化敬畏意识,完成对人之为人的敬畏之心的存有,无论是对于人类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德性自觉,还是对于抑制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慎独”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湘芬 《湖湘论坛》2003,16(1):79-80
"慎独"是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慎独的"慎"即为谨慎、慎重,是认真之意,慎独的"独"就是内心的专一和真实状态,或为个性,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或在大庭广众之下,均要认真对待个人意识、保持内心的专一和诚实.慎独的前提是"诚意",关键是"慎心",方法是在"隐"、"微"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郑瑞同 《前进》2015,(3):55-56
年轻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新鲜血液和生力军,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后备力量和希望所在。年轻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基本功的锤炼。笔者认为,作为年轻干部,只有潜心练好"听、说、看、写、做"五功,争做"爱听、愿说、会看、能写、善做"的优秀年轻干部,才有可能取得政治上的进步和事业上的成功。练好"听功"。古人郑板桥有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人间疾苦声。"能否练好"听功",是衡量年轻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者,自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奠基者、开拓者。简单概括,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思考,在全面建设时期开始萌芽、全面整顿时期初显框架、改革开放时期最终形成;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障,其前提是"中国特色"、本质是"社会主义"、关键是"体系""配套"、活力是"改革""完善";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奠基理论和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曾婕 《政策》2013,(4):66-68
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是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五个湖北"建设是6000万荆楚儿女共同的"荆楚梦",是"中国梦"的"湖北篇"。以先进的广播影视文化,聚集"五个湖北"建设正能量,是湖北广播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五个湖北"是中国梦的"湖北篇""复兴是最大中国梦!"这是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