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个人诚信、企业诚信和政府诚信,其中政府诚信是核心,起着基础性、决定性、导向性作用。在市场规制法中援引私法中的诚信原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行性,因为该原则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精神"和无数利益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的需求。在市场规制活动中从法律制度和法律责任层面规范市场规制行为、加强对政府诚实信用的建设对现代经济法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诚信是建立在规则伦理基础上的 ,按照规则平等对待每一个与之交往人的“诚信”,形成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伦理 ,维系社会公共秩序的公民道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信用关系的混乱状态 ,使“诚信”成为讨论的热点。构筑我国现代信用体系 ,首先打造“信用中国”,其次 ,建立社区信用档案 ,再次 ,打造诚信个人。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是私法领域特别是民法领域内的"帝王条款"。它原本属于道德规范中的概念,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是一种信守承诺的责任感,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它作为法律术语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后渐渐扩展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诚实信用原则能否在公法领域内的民事诉讼法中适用,以及如何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规则,也是任何社会中市场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资本和无形资产。信用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伦理要求。近年来,市场主体的信用缺失已成为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建立信用伦理必须德法并用,以法律为后盾,以政府制度为支撑,以个人信用为突破口,并加强对市场主体的信用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5.
诚实信用原则(以下称诚信原则)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早已为我国民法所采纳。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从大陆法系各国合同法发展的历史来看,对诚信原则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现代意义上的广义诚信原则由《瑞士民法典》首创。该民法典第2条规定:“任何人都必须诚实、信用地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与狭义诚信原则相比,它不再是仅约束债务人的原则,而成为债务人和债权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换言之,它不再是仅在履行义务时遵循的原则,而且也成为在行使权利时应遵循的原则;它不再是仅适用于债法的一项原…  相似文献   

6.
一、诚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200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2001年朱总理在“十五”纲要报告中提出了倡导诚信。2001年高考的作文命题中心也是提到“诚信”,今年“两会”期间,十数位代表和委员同时提交了有关诚信问题的议案。诚信问题之所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诚信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润滑剂”。从最初的物物交换到货币充当等价物,再到契约关系,无不以信用为基石。诚信问题不解决,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就难以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入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更加完善,每个人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市场也对其主体是否恪守“诚信”原则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无信不立,市无信则乱,诚信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原则。而目前在国内,各方面的信用状况堪忧。市场经济不是不讲规则、不讲道德、不讲信用的经济,而恰恰相反。诚信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是构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现代经济的道德基石。所以,要在全社会进行信用教育,树立起全民信用意识,通过宣传及法制手段,普及诚信道德观念,重建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则是信用经济的基石。要把加快“诚信青岛”建设,打造诚信软环境作为提高青岛市核心竞争力,塑造城市精神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点工作来抓,下大力气构筑社会信用体系,整肃诚信秩序,营造诚信氛围。  相似文献   

9.
所谓政治基础,从现代意义上来说,就是现代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赖以建立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建立其上的基本制度。民主法治,既是一种精神、一种原则,也是一种治国之道,是构建社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社会生活中的美德,信用是这种美德的外化与实践表现。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对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有着多重的推动作用。信用以其强化社会诚信,推动人们遵守规则,保持社会生活的有序,维护公众利益,从而对社会和谐有着正面的促进意义。随着社会的转型,目前的社会诚信状况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从制度、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诚信是企业市场经济中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宝,它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打破发展瓶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方面。“诚”主要是讲诚实、诚恳;“信”主要是讲信用、信任。“诚信”的含义,主要是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要求,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力量。“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倡导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亦凸现出极其重要性。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具有公平竞争、平等交换、效率效益、诚实守信的原则。我国加入WT…  相似文献   

13.
中西传统信用观念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诚信危机,表面上是社会道德水准下降,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传统信用观念与现代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结果。中西传统信用观念在信用来源、信用价值意义、信用适用领域、信用对象、信用保障机制等因素上存在差异。我国信用文明转型应当保留传统信用文明的积极因素,汲取西方信用文明的有益因素。制度建设是我国信用文化变革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和基石,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无信不立,国无信则败。营造诚信环境,塑造诚信形象,打造“信用中国”,“诚信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率先垂范。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带头弘扬诚信理念,唱…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确保市场经济得以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也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应普遍遵守的道德规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态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劳动关系主体如何贯彻执行诚信原则,已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话题和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协调需要和期待诚信原则:契约层面的劳动关系需要以诚信原则为基础:劳动关系中的非对称信息需要和期待诚信原则予以弥补;需要构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市场道德体系,以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呼唤诚信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任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组织活动中,信任不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本文从经济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出发,系统分析了组织信任的功能及其社会心理特征,力图从中揭示组织信任产生的社会条件,并阐述了低信任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一、市场经济中的诚信要求信用历来是人性与商业中的一项美德。诚信  相似文献   

17.
讲求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只有以诚信作基础,才能维系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和市场秩序.然而,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中,诚信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应从加强教育入手,通过政府引导、法制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和信用中介作用、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等,构筑全社会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8.
诚信原则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 ,对当事人进行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 ,同时可以平稳当事人彼此之间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再次 ,诚信原则还在法律解释和合同解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淑慧 《工会论坛》2006,12(6):116-117
儒家诚信伦理对中华民族诚实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但诚信不是一个孤立的道德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信任、信用、信义,这些概念在多重意义上形成了对诚信含义的延伸或补充。因此需要对这些概念加以界定,并理清它们与诚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除价格机制、供需机制、竞争机制之外,信用机制也是市场运行的重要机制。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是一种道德的精神,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商业规范和制度,是经济契约关系,由此来协调、制约和平衡买卖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因此,信用机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维持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对于完善和健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