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范同寿 《当代贵州》2010,(22):47-47
<正>中国第一座设备和技术都领先的钢铁厂,竟出现在遥远荒僻的贵州青溪,这不仅非常让人惊叹,简直是一种历史的意外。说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到魏源。他广泛参考中外文献,编写成了对中国近代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世界史地巨著《海国图志》。并在这部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这一命题的提出,打破了夷夏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第一堂管理学课,教授就给我们讲了以下三个历史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隋朝。隋朝时期有个大臣叫柳彧,是隋文帝杨坚时代的治书侍御史,他看到杨坚每天忙于各种烦琐细碎的事务性工作,就对杨坚说:“您只负责发布政令、施行教化就可以了,不要被那些琐碎的小事所缠扰,更不能因纠缠小事而妨碍大政,  相似文献   

3.
李敬泽 《党课》2011,(12):122-123
有一次孟子碰见告子,二子讨论了一个大问题:人性之本质。告子说:“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也就是说,人性如洪水急流,东边决了口就向东流,西边决了口就向西流。  相似文献   

4.
芦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的决心”。这个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为国民党多年以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宣言”。接着国  相似文献   

5.
隋文帝时,刑部侍郎辛有一次穿着大红色的裤子上朝,根据当时的习俗,认为这样做能使自己官运亨通。隋文帝认为这是一种“厌蛊”之术,命令尚书都官侍郎赵绰将辛杀掉。赵绰说:“按照法律规定,辛不应被处死,我不能执行陛下您的诏令。”隋文帝非常生气,对赵绰说:“你不杀了辛,我就杀了你!”随即下令把赵绰杀掉。赵绰说:“陛下杀了我,也不能杀辛。”赵绰被押出去准备执行斩刑时,隋文帝又派人问赵绰:“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赵绰说:“我一心执法,决不吝惜个人的生命。”隋文帝闻知此言,生气地把袖子一甩,进后宫去了,过了好长时间,才让人把赵绰放了。第…  相似文献   

6.
西尧 《奋斗》2008,(9):61-61
《资治通鉴》第176卷有一段关于文风的记述,说的是隋文帝的“壮举”。隋文帝杨坚当上皇帝后,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国的公私文书都务必行文朴实。泗州刺史司马幼之的文章奏表写得很华丽(估计有堆砌词藻的嫌疑),结果,隋文帝把他交给司法部门治罪。  相似文献   

7.
从赵轨的自律说开去李万全史载:隋文帝时期,齐州别驾赵轨,向以清芳自律闻名.他在任职期间,其东邻有棵桑树,熟透了的桑植落到了他家的院子里,他就派人把桑椹一粒一粒捡起送往邻居家中。他对家里人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因为嫌此物轻,而是不愿违反...  相似文献   

8.
田田叶 《世纪桥》2012,(11):28-29
林则徐是我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晚清统治岌岌可危、国家民族面临重大生存危机之时,在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林则徐开始以不同于以往的视角看待西方世界,开始思考有效的救国救民方略。他关注现实,注重实效,尝试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变通自己,开始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步伐。这些行为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即壮大自己而“制夷”,在“制夷”中得以振兴富强。但是,近代经世致用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等传统思想的内在发展,作为统治阶级,作为君主专制统治的维护者,林则徐的思想又不可避免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框架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用人也要“打假”○刘疆电视连续剧《隋唐演义》里有这样一段:隋文帝夫妇去晋王府看望晋王杨广,只见晋王府里的仆人尽是些老成粗壮结实的人,花园里没有广植花草,就连琴上也蒙了厚厚一层尘土,似乎杨广一心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其他。这种“守成之君”的气象使老皇帝杨坚...  相似文献   

10.
说华夷     
范震威 《奋斗》2007,(8):62-63
华夷.指的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华夏之人.以及古代生活在中原周边地区的其他部族或部落联盟国的夷人。若用现代理念来界定,华指的是华夏族人,后来称秦人、汉人、唐人、宋人等等,而夷指的就是生活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少数兄弟民族了。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漫长的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魏源对外政策的“三大主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源在其《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三大主义”:一是“以夷攻夷”,即利用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制服敌对国;二是“以夷款夷”,即利用和平外交手段联合一国或数国共同对付主要敌人;三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长处以制约敌对国。魏源的“三大主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夷务”思想体系,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乔云霞 《党史文汇》2006,(12):40-41
2006年8月8日是仓夷烈士在大同就义60周年纪念日.仓夷带着青春的朝气,冒着枪林弹雨所写就的生动的历史实录,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英勇抗击日寇的华美篇章.今天,我们重读<仓夷文集>及其战友对他的回忆,深为其人品和战地文章所震撼.学习仓夷的道德文章,是对他最好的纪念.仅以此文,告慰先烈,昭示后人,同时也可以此净化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正>史载,隋文帝杨坚称帝后,赵轨转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别驾,有才能卓著的名声。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他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最佳,赢得了百姓喜爱,深受隋文帝赞赏。  相似文献   

14.
蔡欣然 《世纪桥》2005,(6):74-77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有这样一些名字是我们熟悉的:“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的湘军大帅曾国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革新派国士魏源、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共和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当代也有杰出代表层出不穷:朱镕基、李铁映等人,都来自“惟楚有才”的湖南。湖南人嗜辣,红红火火的剁椒让湖南人骨子里总是涌动着澎湃的激情,三湘江水又赋予了他们灵动变通的天性。于是我们看到,当新思想、新变革迎来阵痛的时候,总有湖南人站出来,点  相似文献   

15.
万杰 《当代贵州》2009,(18):65-65
文如其人,读白居易的《养竹记》,你就能理解这四个字的意韵。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这是《养竹记》的第一节。开门见山,咏物托意,理趣盎然。  相似文献   

16.
去年全国抗洪救灾的斗争,真正是一幅气吞山河震撼世界的历史画卷。这场斗争,波澜壮阔,动人心弦。当此时也,上下一心,人无分老少,地无分南北,时无分昼夜,天无分雨晴,迎战洪峰,死保江堤,其顽强精神,其英雄气慨,真是感天动地。但是其间也有一段很不和谐的杂音。记得《中国青年报》1998年8月11日发表一篇记者来信,揭露有人到灾区要吃要喝要住空调房,影响十分恶劣。来自湖南抗洪前线的这篇记者来信很快为大小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转载或转播,可见舆论对此批评之猛烈,亦可见人心之所向。当时正是  相似文献   

17.
说汉匈     
范震威 《奋斗》2007,(10):62-63
司马迁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此说已逐渐得到方家的共识。我之所以说“逐渐地取得共识”。也源于另有别说.但难以将司马氏的说法推倒。在20世纪的学者中。王国维先生认为。匈奴就是夏代的荤粥(即獯鬻),商代的鬼方、昆夷,西周的猃狁,春秋以后称戎狄、胡。  相似文献   

18.
克己制胜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8,(1):44-44
子夏和曾子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天,两个人在路上相遇。曾子打量了一下子夏,说:“你一向很清瘦,怎么最近看起来发福了?”子夏回答道:“我战胜了自己,心中有了定数,所以发胖了。”曾子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呀?”子夏说:“我读书时,读到古代圣贤提倡的那些仁义道德,感到十分的敬仰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尚志发 《奋斗》2006,(7):57-57
歌王夏里亚宾在哈尔滨真的有麻烦了。 “全俄法西斯党”手段凌厉,立即利用他们的报纸和杂志大肆讨伐夏里亚宾。《我们的道路》、《民族》、《为了祖国》、《亚洲之光》、《根源地》、《前卫》,还有日本人的《哈尔滨时报》都一齐指向了歌王。罗扎耶夫斯基化名法西洛夫披挂上阵。说“夏里亚宾从来都是个只爱金钱。不爱祖国的吝啬鬼!”“夏里亚宾已经完全失去了俄罗斯人的特征”,甚至还翻出了歌王的陈年老账:“为了金钱.夏里亚宾曾给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跪。”说他“当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与著名作家结交是为了贬抑与他齐名的索宾诺夫,为了混个有思想的人的名分。”  相似文献   

20.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5):17-17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语出时代刘基《拟连珠》。大意是,东西苦甜,尝到的人知道;道路安危。走过的人知道。说明获得真知就要亲自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