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Schilling(1928)首先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随后有犬的(Yokimoff,1931)、牛的(Adler等,1934)、绵羊的(Neitz,1934)、猪的(Splitter,1950)、猫的(Seamer等,1959)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国内也有兔的(晋希  相似文献   

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suis)引起以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猪一般呈隐性感染 ,多在应激因子作用下发病。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贫血和黄疸。1 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猪附红细胞体 ,属立克次氏体、无浆体 (无形体 )科、附红细胞体属 ,该属有 14种附红细胞体、无固定形态、宿主特异性强 ,如羊附红细胞体仅能感染绵羊和山羊 ,猪附红细胞体和小附红细胞体仅能感染猪 ,后者无病原性 ;温氏附红细胞体和猫附红细胞体仅能感染牛和猫。猪附红细胞体的直径一般为0 .8— 1.0 μm ,大型的…  相似文献   

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以发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近年来 ,该病在全国发病的报道很多 ,给养猪业带来了极大危害。甘肃省的一些市、州 (地 )也有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和流行 ,但全省的总体发生和流行情况尚未掌握。为了查清该病在甘肃省的流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控制 ,笔者于 2 0 0 2年 10月 30日至 11月 15日配合农业部对甘肃省河西 4市 7个猪场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血检和流行病学调查。1 流行情况和临床症状1993年 6月 ,甘肃省张掖市某猪场发生了一种类似猪瘟、猪弓形…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osis)是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中 ,引起发烧、溶血性贫血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192 8年Schilling和Dinger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检出球状附红细胞体 (E .coccoides)。此后 ,相继报道 30多个国家在兔、猪、牛、羊等动物和人体中发现附红细胞体。 1972年江苏南部“猪红皮病”是我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早发现和报道。此病原体基本被公认为立克次氏体目 (Rickcttsiaies)、无形体科 (Anoplasm…  相似文献   

5.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和血浆中的一种多形性的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疾病 ,以发热、贫血、黄疸为主要特征。近年来 ,猪附红细胞体病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越来越严重。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2月 ,广东省兽医生物重点实验室对广东、海南、江西省 110个猪场送检的 2 45 0份血样进行检测 ,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猪场为 10 2个 ,阳性率为 92 .7%。1 血样检测情况由广东、海南、江西省 110个猪场送检血样 2 45 0份 ,经涂片、染色、镜检 ,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猪场 10 2个 ,阳性率为92 .7% ;送检的血样阳性数 2 3 0 8份 ,阳性率为 94.2 %。…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动物红血球表面和血浆中的一种多型性单细胞微生物。急性发病时能引起寄主贫血、黄疸和体温升高。目前,在动物中发现和报道的附红细胞体种类有牛的文氏附红细胞体 E.wenyoni(Adler和Ellenbogen,1934);绵羊的E.ovis(Neitz,1934,1937;Liittlejohns,1960);猪的E.parvum和E.suis(Jenn-  相似文献   

7.
用物理方法纯化猪附红细胞体抗原,用纯化抗原免疫兔制备超免疫血清,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作为二抗,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葡萄球菌A蛋白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PA ELIS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用PPA ELISA方法检测猪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复性良好,完全适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1月~ 2 0 0 4年 4月 ,笔者所在单位兽医门诊共接诊病猪 2 87例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就有 134例 ,其中猪弓形体和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 38例 ,猪莲球菌病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 19例全部发生于专业户养猪场。  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不分品种、日龄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病猪表现食欲减退或废绝 ,精神萎顿、喜卧 ,体温略高 ,达 4 1.0~ 4 2 .5℃ ,呈稽留热。最初病猪两耳、鼻镜发红 ,有的全身发红 ,随后病猪背部出现红色斑疹 ,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有出血点 ;可视黏膜苍白 ,少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2对附红细胞体种特异性引物,对上海地区2个屠宰场采集的736份猪血液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将小附红细胞体特异性引物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分离物肌肉注射给5头切除脾的断奶广西巴马小型猪仔猪,感染后定期采血,进行显微镜检,并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另设3头猪作为不感染对照组,进行相同的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01份样品检测出附红细胞体阳性,阳性率为13.72%,其中54份为小附红细胞体单独感染,占7.34%。5头巴马小型猪在接种小附红细胞体后第13~16天起,至第34天试验结束,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液显微镜检和PCR检测均发现存在小附红细胞体感染;其序列测定显示,16S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与接种的小附红细胞体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筛选出小附红细胞体阳性血液,并成功实现了小附红细胞体对巴马小型猪的人工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10.
从山西省晋中、太原、大同、阳泉、晋城、临汾、运城、朔州和忻州市及吕梁地区的规模化猪场和散养的种公猪、种母猪、肥猪、生长肥育猪、断奶仔猪、哺乳仔猪采静脉血 170 2份 ,进行压片镜检 ,均检出附红细胞体 ,感染率达 10 0 %。对 5 0头产仔母猪于产后第 2d同时采母猪及其 3头仔猪血样检查 ,母猪及其仔猪均为阳性。表明了垂直传播可能是目前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各地报道较多 ,但在甘肃省肃南县高寒牧区发生本病尚属首例。发病情况  2 0 0 2年 3月 ,甘肃省肃南县城郊某个体养殖户从张掖农村购进 1月龄健康仔猪 6头 ,用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猪三联疫苗免疫注射 ,同时对猪舍用来苏儿、草木灰、生石灰等进行消毒。喂养1个多月后 ,同圈的 2头猪同时发病 ,临床表现为废食、发烧、腹泻。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病毒灵、柴胡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无效死亡 ,病程 1 0~1 5d。 4 0d以后 ,剩余的 4头猪陆续发病 ,其症状类似猪瘟、猪丹毒…  相似文献   

1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以发热、贫血、黄疸、皮肤发红为特征的传染病。近几年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 ,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给养猪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按照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的要求 ,2 0 0 2年秋冬季节甘肃省农牧厅组织人力对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定西和天水市的 11个规模化养殖场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调查 ,笔者就调查情况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对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定西和天水市的 11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猪进行抽样调查。1.2 调查内容 各地规模养殖场猪附红细胞体病收稿日期 :2 0 0 3 0 9 15作者简介 :高…  相似文献   

13.
对宁夏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病区和非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的3个不同气候类型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的不同与吸血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发病区、黄河灌区、中部干旱区和南部山区(六盘山阴湿地区)猪的感染率分别为100%、71.67%、36.67%和51.57%。发病区与非发病区差异极显著(P<0.01);发病区、黄河灌区在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中部干旱区、南部山区昆虫活动季节与昆虫越冬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外药敏试验和临床治疗试验证明,庆大霉素、长效土霉素、强力霉素、地霉素、贝尼儿、青蒿素、磷酸伯胺喹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皆有效,尤以磷酸伯胺喹啉、青蒿素和强力霉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附红细胞体 (Eperythrozoon)是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 1 978年Schilling等首次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 ,以后相继在其他动物和家畜中也发现有附红细胞体。近年来有关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较多 ,对深圳市规模猪场进行调查发现 ,猪附红细胞体的阳性率达 1 0 0 % ,多为隐性感染。随着城市中宠物犬日渐增多 ,作为人畜共患的附红细胞体病有可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为了解犬的感染情况 ,笔者于2 0 0 3年 1~ 2月对动物医院的就诊犬、健康寄养犬和养犬场的肉…  相似文献   

15.
选健康小白鼠 30只 (其中 3只为怀孕母鼠 ) ,随机分为 9组。A1、A2 、A3 组分别于荐臀部皮下注射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犬、人的全血 ;用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的全血分别接种B1、B2 、B3组 ,其余 3组分别混笼饲养 ,并在饲料中添加患附红细胞体病猪的全血 ,在被感染附红细胞体小白鼠污染的垫料环境中饲养。结果 ,猪、犬、人附红细胞体均可以感染小白鼠 ;被感染的小白鼠也可以再感染同种动物 ;母鼠可垂直感染 (传播 )胎儿。表明荐臀部皮下注射是直接的传播途径 ,接触和食入病原也可以传播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能定性与定量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猪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猪附红细胞体核酸载量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107~101 copies/μ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Sq=0.999)。能检测到模板的下限为30copies,灵敏度是普通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检测方法与其他猪常见病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临诊疑似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血液进行了检测,其检出率比常规PCR方法高1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临床上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家畜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1983年,河北省灵寿县确诊存在附红细胞体病。1986~1998年,笔者先后对该病的地理分布、易感家畜发病季节及媒介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分布于灵寿县周边的5个县及内蒙古的一些地区,感染动物包括牛、羊、猪、鸡等。1 材料和方法1.1 调查范围及对象 先后调查了河北省灵寿县、平山县、行唐县、鹿泉市、阜平县、沽源县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调查对象包括牛、羊、猪等家畜。1.2 病原检查 从可疑动物耳缘静脉采血,按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猪水泡病感染的猪舍空气为病毒标本。在多级采样器中,与6微米以上的尘粒相关的病毒滴度达10~(2·6TCID_(50),3—6微米的尘粒达10~(1·6),小于3微米的尘 粒,滴度为10~(1·4)或者更低。与猪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的工作人员的鼻中,病毒滴度达10~(2·4TCID_(50)。在发病2—3天过程中,曾从空气中检出病毒,通过接种 或接触而感染的猪体中,最高病毒滴度出现于病损泛化后的第二到第三天中,其病毒量比口蹄疫病猪少约160倍,自分泌物中检出病毒的时间和数量暗示,空气中猪 水泡病病毒的来源可能是损伤部位和皮肤,而不是呼吸道。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细胞表面或血浆的一种传染病 ,临床上以高热、贫血为特征。近年来猪、牛发病的报道较多 ,羊发病的报道较少。 2 0 0 3年 7月 ,清水县某羊场发生了该病 ,因确诊较晚 ,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确诊为附红细胞体病后 ,治疗效果较好 ,再无死亡病例。1 发病情况2 0 0 3年 7月 5日 ,清水县永清镇某羊场从山东省梁山县购进一批小尾寒羊共 370只 ,其中种公羊10只 ,母羊 36 0只。年龄为 4月龄至 1周岁。购进3d后 ,部分羊只出现拉稀 ,吃草减少或不食 ,按长途运输和饲草料更换引起的消化不良进行治疗无效。近…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病 (Eperythrozoon)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在急性发病时 ,家畜出现黄疸、贫血和高热等症状 ,一般多为隐性感染。过去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动物感染的普遍性及临床发病的不显现性 ,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近年来 ,人和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 2 0 0 0年 6月下旬 ,延吉市郊区某乡乳牛中发生了以黄疸、贫血和高热为主的疾病。根据既往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 ,确认为附红细胞体病。1 既往史该乡共有 30 0多头黑白花乳牛 ,几乎都是近几年由黑龙江省引进的。这次发病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