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兽医科技杂志》1984年第2期第24~27页刊载的《羊脑脊髓丝状虫病变态反应的研究》一文中,有几处提到从羊的血液中发现微丝蚴作为羊脑脊髓丝状虫病显症前的早期诊断,并由此将在血液中发现微丝蚴的羊作为变态反应的未显症试验动物。对此,提出几点不同看法。 首先,引起羊发生脑脊髓丝状虫病的不是微丝蚴,而是牛腹腔丝状虫童虫。根据其生活史,牛腹腔丝状虫的成虫(包括指状丝状虫和唇乳突丝状虫)寄生于牛的腹腔,其产生的微丝蚴(大小为0.202~0.2575×0.0075~0.008毫米,外被鞘膜)进入血液,当蚊虫吸血时(主要为雷氏按蚊和中华按蚊),微丝蚴随血  相似文献   

2.
脑脊髓丝状虫病在朝鲜、日本和印度均有流行,我国湖北、陕西、福建、山东、江苏和广东等省也有发生。主要危害山羊、绵羊和马,牛也有病例报告。我省许多地区多年来一直流行羊脑脊髓丝状虫病,发病率为3~10%,死亡率22.6~77%。本病因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虽然各年发病率有所差异,但总的趋势在逐步蔓延扩大。据对延安部分地区调查,八月上旬立秋前后开始发病,九月中旬达到高潮,十月中旬趋于下降。每当雨水较多年份,由于中间宿主得到大量繁殖的有利时机,本病就会大量爆发。如果  相似文献   

3.
脑脊髓丝虫病50例鲁山县近几年马、羊发生以腰和后肢麻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众称“软腿风”或“磨腰风”,经用抗菌消炎、抗风湿、补糖、补钙、中药、针灸等治疗均无效,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后确诊为脑脊髓丝虫病,左旋咪唑治疗效果满意,3年共收治马10匹、羊4...  相似文献   

4.
牛腹腔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Zinstow 1906)是引起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病原丝虫,它的幼虫(感染期幼虫)经蚊虫传播至马、羊体内,引起以后躯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脑脊髓丝虫病。中华按蚊是中间宿主,幼虫在其胸肌发育。 我们在进行马、羊脑脊髓丝虫病的研究时,为了获得更多的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  相似文献   

5.
羊脑脊髓丝状虫病在我县多发。从1980年起我们试用驱虫净防治,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三年来用驱虫净共预防治疗羊3806只,经观察至1982年10月25日止,有3803只羊未发病,有效率为99.9%,仅3只复发。发病率为0.09%,而1976~1979年,分别为22%、25%、26.3%、14%。治疗81只病羊,痊愈77只,治愈率为95%。  相似文献   

6.
羊脑脊髓丝虫病是牛腹腔丝虫产生的微丝蚴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微丝蚴随血液流到牛体表毛细血管,当中间宿主按蚊、伊蚊等吸血昆虫叮咬牛时,将微丝蚴吸入蚊体,在蚊体内蜕化发育成幼虫后到达蚊的吻突部,若蚊虫再叮咬绵羊或山羊(马骡等其它家畜)时,便将侵袭性幼虫传播给羊。幼虫在羊体内进入脑脊髓,损伤脑神经组织,而引起运动机能障碍。临床表现以麻痹为特征。本病发病率较高,约占12~60%,过去  相似文献   

7.
我县有些地区自1968年以来不断发生绵羊的一种地方性流行病,患羊的主要症状是后肢跛行,最后导致麻痹。开始由于对其缺乏认识,曾误诊为腰肢风湿症、外因性跛行、缺钙症、运动神经麻痹等,均未治愈。1975年初步诊断为脑脊髓丝状虫病,并采用驱虫净肌肉或皮下  相似文献   

8.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从Voller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寄生虫病抗体以来,ELISA作为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免疫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研究。 羊脑脊髓丝虫病是一种由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侵袭,而引起患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的寄生虫病。对于该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相继有琼脂糖凝胶双向扩散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应用ELISA检测羊脑脊髓丝虫病抗体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微量间接ELISA,对21只人工感染羊的攻虫后系列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羊鼻蝇病在张掖地区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全区六个县的羊只平均感染率为40.5%,感染强度为1~132个。其中山丹县为65.7%,民乐县为85%,其他各县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侵袭,还有不少社队羊只感染率高达100%。据吉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赵辉元教授的报告表明:羊患该病时,毛产量损失10~16.8%,肉减少15%以上。张掖地区约有539000多只羊患羊鼻蝇蛆病,若按此计算,每年仅毛、肉的经济损失即达200万元以上。为了给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有关的科学资料,研究易于推广的有效的驱杀方法,特进行了本调查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母猪产后不吃症,以母猪产仔后带仔期顽固性的少吃或不吃为特征。我们于1976年开始用草药羊红膻试验治疗,初见效果,后又在羊红膻统一研究中继续作了不少工作。(一)发病情况的调查据在我省渭南地区初步调查,备县均有此病发生,以渭北较  相似文献   

12.
60年代以来,周至县羊群中不断发生羊脑脊髓丝虫病。我们于1987年10月间试用了左旋咪唑擦剂治疗,获得满意结果。 (一)材料与方法 1.制剂:10%左旋咪唑溶液,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剂室王大林提供,批号87098。 2.病例来源:在了解流行病的基础上,选定病状典型的患羊,作为丝虫病临床治疗的病例。 3.涂药部位及剂量:助手用双手紧握羊的四肢,仰卧保定于平坦干燥处。术者一手从助者手中拉出病羊的任一后肢,充分暴露其鼠蹊部,一手紧压所执的塑料小并(容积为10ml),使滴出的擦剂均匀涂布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14.
剖检甘肃省定西地区7个县15个乡的157只羊,共采集到各类寄生虫41种,隶属18科28属。经对感染严重的4个县16个乡的8758只羊调查,每年春乏期平均死亡率达11.0%,羔羊成活率仅为50.7%;病区羊与进行程序化驱虫后的羊相比较,每只羊平均减重3.0kg以上,产毛量下降1/3以上。  相似文献   

15.
马脑脊髓丝虫病和马乙型脑炎都是南方军马多发的疾病。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变化类似,诊断比较困难。我们通过对马脑脊髓丝虫病的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病理学检查,并和马乙型脑炎作了比较,初步提出如下鉴别要点。 (一)病原体 马脑脊髓丝虫病为线状、乳白色、长约2~7厘米的牛腹腔指状丝虫  相似文献   

16.
羊传染性脓疱皮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orf”),俗称“羊口疮”,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羔羊口腔,以口腔粘膜出现红肿、水泡、溃烂为其特征。该病的传染性很强,发病率高达100%,致死率一般约为1%,如果继发肺炎和肠炎可引起大批羊死亡。我省羊传染性脓疱皮炎长期普遍流行,而以肃南、天祝、永昌等县尤其严重,随着家畜烈性传染病的消灭或控制,目前本病成了危害养羊业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疾病。就全国而言,本病流行的范围也很广,如青海、宁夏、新疆、内蒙、西藏等省(区)均有流行,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病原检查、蜱感染试验和除脾激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甘肃省13个地区(州、市)45个县对2168只绵羊和山羊的泰勒虫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甘肃省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定西、天水、陇南、临夏、甘南、庆阳和平凉12个地区35个县均有羊泰勒虫病的分布,其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它主要孳生于阴湿灌丛草原,具有代表性的陇南和天水两地区羊泰勒虫的感染率高达47.0%~86.6%。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以及辽宁、内蒙、陕西、甘肃等地区,母驴怀骡驹后,到妊娠后期,每年都有部分出现不吃不喝的拒食现象,称为“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也有的地区叫妊娠中毒症。若措施不利,治疗不当,死亡率很高。据涿鹿县1973年15个家畜配种站的不完全统计,1972年共怀骡的驴509头,患临产前拒食症者69头,占13.55%,其中死亡母驴25头,占36.23%,死亡骡驹45头,占65.21%。 近几年来,我们走访了宣化、怀来、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县、社配种站、兽医院和部分社、队,调查了防治驴怀骡临产前拒食症的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羊衣原体病在我国部分地区流行严重,羊的流产率为10~20%,羊群感染率高达60%。为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流行,我们开展了羊衣原体性流产卵黄囊甲醛灭活油佐剂苗的研究。经室内外免疫试验均收到了良好效果。该苗又经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其结果与免疫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认为此法可以作为羊衣原体性流产灭活苗免疫效果的辅助检测方法,也证实该苗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