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减 《中国减灾》2008,(10):5-7
9月27日,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回顾和总结了近几年救灾救助工作的新进展、推进救灾救助工作的新要求,部署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救灾救助工作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已形成一系列规范、严谨的抗灾减灾体系,但在抗灾减灾能力建设上还存在抗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意识差、抗灾减灾措施还不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3.
减灾教育与减灾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海玲 《中国减灾》1999,9(3):47-50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减灾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虽然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1998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发生特大洪灾,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暴露了我国减灾能力的薄弱。我国经济基础比较差,在短期内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建设各种高标准的减灾工程,发展非工程减灾措施可以缓解这一问题。而减灾教育是非常有效的非工程措施之一,在重视工程性减灾措施的同时,应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民政局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点,着力从健全救灾体系、加强设施建设、开展减灾宣传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不断开创安丘民政救灾工作新局面。加强减灾体系建设增强灾害救助能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安丘市防灾减灾工作委员会,建立了灾害预警、灾情会商、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综合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完善《安丘市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精心编制市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救灾网络体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在县级,抽  相似文献   

5.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要求:“各地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函(2011)120号)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6.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国发(2010)18号)要求:“各地要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函(2011)120号)强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12):41-41
定安县位于海南省北部,地处南渡江中下游,自然灾害多发,救灾任务十分繁重。近年,为提高灾害救助应急管理能力,提高救灾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定安县切实加强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县、镇(农场)、村(居)委会三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全县减灾宣传、灾害预警、灾情收集、灾后救助等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3,(9):14-15
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丰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地理地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要面对更加复杂的孕灾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的灾害主要包括两类。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随着全球气候剧烈变化,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成为农业生产的大背景,造成的损失平均占农业损失的8成。同时,反季节设施等栽培方式的变革和物流业的发展,成为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有害生物传播和动物发生疫病的重要原因。二是人为灾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3,(21):24-25
2013年以来,天津市民政局救灾处按照局党组构筑民政三大板块和8个体系的总体部署以及"三创、三求"的工作要求,在提高应急水平、强化基层能力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薄弱环节,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天津市救灾工作加快发展、争创全国前列奠定基础。取得的成绩一、有序推动基础性政策创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骨架和核心的重要政策性文件均进展顺利。《天津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经天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已正式出台;《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暨三年实施方案》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天津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甘肃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强调,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目的是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型。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发易发省份之一,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特别是近年来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经受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后,甘肃省民政厅深刻体会到,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12.
周萍 《中国减灾》2013,(21):20-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发生的总体情况。金海龙:"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自然灾害总体趋缓,2012年突现极值。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近年来天津市的自然灾害都呈现稳中有降趋势,但2012年,天津市连续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的袭击,不论从致灾因子(如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强度和频次,还是影响的范围、造成的损失,均为近年来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主题再次强调防灾减灾工作“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推动公众灾害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和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的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13):26-27
江苏省是自然灾害发生较频繁、灾害种类较多、造成损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频发的自然灾害给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江苏省减灾救灾工作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江苏"两个率先"战略需求为牵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工作导向,积极转变思维理念、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体系建设,积极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为实现"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钟鸣 《中国减灾》2008,(8):31-33
灾难是一面镜子.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对我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一次直接考验。当前,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以汶川地震为鉴.抓紧做好灾害应急救助体系的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临澧县地处湖南西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区),33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3.88万人。全县以丘岗平地为主,整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向东北倾斜,澧水、道水二河横贯境内,有大小河流119条,洪涝、干旱、龙卷风、冰雹、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是湖南省多灾区和重灾区之一。“十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3,(11):24-25
2013年以来,天津市民政局救灾处按照局党组构筑民政三大板块和8个体系的总体部署以及"三创、三求"的工作要求,在提高应急水平、强化基层能力上下功夫,着力破解薄弱环节,推动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天津市救灾工作加快发展、争创全国前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多年来,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家的综合减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主要表现在:一、建立了国家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构。国家减灾委员会是国务院领导下的部际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3,(9):54-55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端事件和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都在增加。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呈现种类繁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在2000亿元以上。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相对于减缓措施,适应气候变化显得更为现实、紧迫。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尽早制定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规划,并将灾害风险管理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战略规划,显  相似文献   

20.
王潇烨 《中国减灾》2013,(13):23-25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频发的自然灾害给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面对各类灾害的威胁,在民政部的关心指导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紧紧依靠全省军民,坚持"以防为主、主动防范"的原则,扎实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减灾体系构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灾害预警预报、灾害救助、灾后重建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日,本刊记者就江苏省防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