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丽虹 《群众》2024,(2):23-24
<正>品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强调要“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这进一步彰显了农业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农业品牌工作指明了实践路径。江苏是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较早出现品质化、品牌化特征。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培育了一大批品质过硬、特色鲜明、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农业品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借鉴山东潍坊、烟台等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经验,加快武汉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2001年5月武汉市委副书记韩忠学率团赴山东进行了学习考察。《山东农业产业化考察报告》全面介绍了潍坊、烟台等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并以此为借鉴提出了武汉市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业区域品牌建设 谱写美丽海南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芳兰 《新东方》2013,(4):32-35
区域品牌是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品牌。建设农业区域品牌是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但海南在农业区域品牌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必须加以解决,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谱写美丽海南篇章。  相似文献   

4.
<正>品牌是信誉的凝结,是产品质量和标准的背书,好的品牌能够带来产品的溢价。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发展品牌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品牌农业的五大特点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农业自主品牌建设,就没有强大的现代农业。发展品牌农业是农业供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了品牌时代,民以食为天,第一要"品"的牌子就是农业。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即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为深入了解漯河市农业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漯河市品牌农业建设力度,促进品牌农业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产品市场附加值以及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献计献  相似文献   

6.
富源县的农业农村经济如何适应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更好地组织实施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富源县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打响大河乌猪品牌,加快以大河乌猪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发展。现在是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富源县的大河乌猪已被列为全国两个国家级品种之一在全国推广,充分利用好这个机…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政报》2006,(11):11-13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取生态农业建设、建立专家大院、发展示范项目等措施,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调研发现,北碚区农业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意识不够、产业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意思薄弱等问题。该文建议通过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结构调整以提高农产品档次、搞活市场流通、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加快新技术普及等措施来发展北碚区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9.
江木生 《政策》2002,(4):29-30
京山“桥米”由长期畅销到出现积压的事实,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怎样提高农产品质量,创立、保护和经营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它关系到整个农业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农业品牌战  相似文献   

10.
将打造区域农业品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业强必须走农业品牌建设之路。通过积极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可以给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之下,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必须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令第473号现公布《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  相似文献   

12.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是"三农",关键在"三农",成效看"三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也要打出品牌,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此次会议旨在学习研究贯彻习总书记"三农"思想,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自主品牌建设,真正为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沈和  吴江 《群众》2020,(2):21-22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一种高级形态。2019年11月18日,南京白马国家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好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农高区”),既要系统谋划,更要落实关键举措,使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新引擎,带动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全面迈上新台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为推动全国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当前的区情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来看,从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来看,新时期广西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坚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信息农业为手段,以品牌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战略发展思路,抓好生态、信息、品牌“三大农业”,加快富民兴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农业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国第10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委员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履行自身职能,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为辽宁步入全国农业大省行列、推动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辽宁省农委着力推动的以百万农民上网工程为标志的辽宁农业信息化工作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农业信息化建设已被列入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辽宁省农委坚持“一主三化”的农村经济发展路子,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  相似文献   

16.
让云南的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不仅仅在于守护,更在于把握自然的法则、释放自然的力量,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这才是永续发展的科学路径. 在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践中,云南16个州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强绿色品牌,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现代农业农村转型升级“双赢”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政策》2003,(5):28-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鄂州市60%的人口在农村,同全国的情况一样,建设富裕型小康城市的重点也在农村。近几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农村经济的总体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虽然出在农业,但根源不全在农业。与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统筹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跳出农业认识农业,跳出农业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8.
发展特色经济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动力。分析鄂西北地区农业经济现状、自然环境特点,应知鄂西北优势在"山林"而不在"耕地",在地方"特色资源"而不在"大众资源"。鄂西北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定位是:发展特色经济,走"绿色农业"之路;发展农产品加工,培养一批现代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旅游经济,打造湖北的知名旅游品牌;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区位经济条件;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鄂西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现公布《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第三条农业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与农业普查有关的单位和个…  相似文献   

20.
岩甾 《创造》2011,(3):62-64
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普洱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步伐,要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通道农业、招商农业、创汇农业、和谐农业"为建设载体,努力打造茶叶、咖啡等八大特色品牌,构建优势农产品出口新基地,实现普洱农业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