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2.
<正>1975年9月,邓小平就提出:遵义会议之后,红二、六军团拥护党中央正确路线,创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那么,两军团为什么积极拥护遵义会议后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呢?第一,遵义会议前夕,两军团在"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都遭受了重大损失,会合后因地制宜,据理力争。从1930年下半年至1934年春,湘鄂西、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受到3次严重挫败。其间,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强行做出  相似文献   

3.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东进战略,开展湘西攻势。从此,留守根据地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黔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孙秀亮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芷江县上坪乡上坪村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土。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奉命从湖南桑植突围长征。为了跳出敌人包围圈,使敌军的“围剿”变为“尾追”,红二、六军团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6.
《湘潮》2021,(5)
正红三军于1934年5月至8月开辟了黔东特区根据地;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边境出发,最早迈开了西征步伐。1934年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师后,共同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再出发,纵横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宁夏、陕西8个省,到1936年10月22日到达西吉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7.
长征精神     
中文 《党史博览》2021,(4):封2-封3
长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是分6批从5个地区出发的,第一批是由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7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赣东北前进.其后备批是:红6军团于1934年7月下旬离开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同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红25军于同年11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2、红6军团(1936年7月,与红32军合编成红二方面军)于同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1935年11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简称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时,为了钳制敌人,留下了红六军团第18师(简称红18师)。红18师经过50天的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跳出了敌军的层层包围圈,胜利完成了留守根据地的任务。认真探讨红18师留守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对于深入研究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相似文献   

9.
贺龙,1896年3月生,湖南桑植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1934年在贵州与任弼时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师  相似文献   

10.
遵义会议     
《党课》2006,(9):88-88
1934年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中心议题是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方向问题,会上,多数同志同李德进行了激烈的争议。会议是终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永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和建立湘西根据地的原定计划。  相似文献   

11.
晓美 《党史文苑》2009,(6):30-31
贺龙,1896年3月生,湖南桑植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等职。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军长,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长、红三军军长。1934年在贵州与任弼时军团会合,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任红二、六军团总指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师长,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并任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相似文献   

12.
《红岩春秋》2006,(5):57-57
三大主力红军在重庆的活动范围图(图例:红色为红军活动区域)文俊制1933年底至1934年春,红三军进入渝东南,创建以酉阳南腰界为大本营的川黔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南腰界召开会师大会,开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创建。图为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文俊摄)1934年6月,红四方面军解放城口全境,开展土地革命,随后健全了重庆地区唯一成建制的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成为川陕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城口苏维埃政权纪念碑。(文俊摄)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所部保卫遵义会议,进驻綦江县羊角乡。随后,红一军团8000余人进驻綦江…  相似文献   

13.
王欣媛 《前线》2016,(12):115-116
正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离开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随后,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相继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在红军长征经过的众多地区中,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自治州)是最能体现长征特点与精神的地区。阿坝自治州以雪山  相似文献   

14.
长征精神永放光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经整整60年了。60多年前,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军事上节节失利,根据地不断缩小,被迫突围,实行战略转移。其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都受到严重的挫折,形势日益恶化,不得不另行开辟新的根据地。1934年8月,红军第六军团奉命西征,拉开了长征的序幕。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随后,红军第25军、红军第四方面军和红军第二方面军(原第二、第六军团)也分别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在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国  相似文献   

15.
夏曦同志是党的六届中央委员。他1931年10月任红三军政委,并任洪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中央分局书记和军委分会主席。我们在洪湖时常常见到他。他中等身材,体态匀称,湖南口音,是个知识分子。由于他贯彻王明左倾路线,军事上搞消极防御,政治上肃反扩大化,犯了严重错误。1934年10月26日,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会合,召开了会师大会;当时我担  相似文献   

16.
六军团军团长肖克 红六军团政委王震1936年2月上旬黔西会议后,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在黔西北地区深入发动群众,积极有效地开展根据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由于红军在黔西北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月,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又一次进入贵州石阡(1934年10月,由任弼时、贺龙、萧克等率领的红六军团,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首次转战石阡,并在此进行了长时间休整,曾先后召开了两次重要会议:一是1934年1月13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党的活动积极分子会议;二是1934年1月19日在县城天主教堂召开的二、六军团军委及总部负责人会议.这两次会议对指导各部在石阡开展一系列革命活动、推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张正坤是从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前身)出来的将领。原红二、六军团的老将军一提到张正坤,无不赞扬他在长征时立下的不朽功绩。1935年11月,张正坤奉命率红十八师留守湘鄂川黔根据地,孤军浴血奋战两个月,转战4省15个县,行程近4000华里,其间2500多名指战员血洒疆场,牵制敌军10万之众,掩护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萧克、王震因此夸赞他"带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英雄部队"。  相似文献   

19.
余玮 《党史纵览》2015,(1):9-13
<正>一1934年10月10日晚,蜿蜒的山路上,一条见首不见尾的火龙缓缓向西游动。这是由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革军委机关及直属单位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共8.6万人,正被迫踏上悲壮的战略大转移征程。战略转移的最初计划是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到湘鄂西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因此,出发时称之为"西征"。队伍之中,只见挑着各种物资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我红二、六军团,在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十一月,初步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反动派对此大为惊恐,于一九三五年一月,集中湘鄂两省敌人,十一个师又四个旅,约十一万余人,分成六路纵队,在各县保安团的配合下,采取堡垒主义和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的战法,对我根据地发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