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闽粤赣边界的物资集散重镇,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长汀还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长征前夕驻扎在长汀的中央红军有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等两万多人。松毛岭保卫战前,因江西兴国告急,红一军团奉命回师增援,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国民党军在长汀松毛岭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1934年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战斗。到钟屋村集结待命。30日上午,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堂门前大草坪上召开全村群众大会。下午3时,红九军团兵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经河田前往汀州城。钟屋村赤卫模范连、少先队也跟着部队一起转移,后来全部加入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0月3日,红九军团两路汇合到达汀州城后,在汀城休整了4天。6日傍晚,全军从汀州城西移,经瑞金、会昌,于10月16日下午4时许从珠兰埠出发,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根据地。红二十四师则奉中革军委命令留守中央苏区,并担任东线阻击任务。  相似文献   

2.
松毛岭战斗,是松毛岭战役继1934年9月1日至9月3日第一阶段温坊战斗以后的第二阶段战斗。在温坊战斗取得重大胜利以后,1934年9月26日至9月29日,在中央苏区东线战场松毛岭,朱德指挥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地方武装6000余人,抗击国民党东路军4个师4万余众的激烈战斗,也是红军出发长征之前在东线战场的最后一战。朱德摒弃了消极防御拼消耗的战略战术,指挥部队顽强战斗,在尽可能保存有生力量前提下,扼守中央苏区东线战场最后一道屏障,付出了重大牺牲,遏制了敌军西进与北路敌军合围长汀、瑞金的图谋,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的准备争得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汇》2021,(10):59-60
正在记忆的长河里,有无数难忘的回忆会在眼前浮现,有的如白驹过隙一闪即逝,有的却如定格的画面永久难忘。2020年11月15日,我随福建古田干部学院学员一起来到位于闽西长汀、连城交界处,参观松毛岭战役纪念碑。松毛岭,南北纵贯80多里,东西蜿蜒30余里,海拔近1000米。在松毛岭的一处开阔地上,矗立着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  相似文献   

4.
1 温坊,位于连城南部,越过松毛岭便是长汀的钟屋村,是中央苏区的重要门户。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在此周围驻下重兵:东路军第三师在朋口,其八旅驻温坊;第九师、八十三师、三十六师分别在莒溪、天马、新泉等地。朱德从1934年8月初就密切注视敌李延年纵队的行动,命令红一军团随时作好战斗准备,相机打击这部敌军。8月上旬,李纵队活动于永安、连城之间,构筑堡垒封锁线,以配合北线的汤恩伯、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项英,签署发布了关于将中央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中央军委命令》(第五号),命令红一方面军所属部队逐步撤退到指定地点集结,进行战略转移。9月28日,红九军团奉中革军委命令撤出"松毛岭保卫战"的战斗,进行转移。  相似文献   

6.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由红七军团军团部及其所属的十九师为主整编组建的,整编前,红七军团曾在连城一带活动。1934年7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抵达连城县境。在连城时,先遣队接到中革军委电令:配合红二十四师打击国民党东路军第四纵队李延年部。后因故未果,部队遂急速向东,朝永安方向前进。先遣队路经连城时,沿途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号召全国民众,包括国民党军队中决心抗日的分子,一致起来援助苏维埃和红军,援助抗日先遣队。  相似文献   

7.
1934年7月2日,国民党军李玉堂的第三师第八旅的两个团进抵福建温坊后,在红军松毛岭一线构筑工事.  相似文献   

8.
正由温坊战斗和松毛岭保卫战组成的松毛岭战役,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中国革命进程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场战役。1934年9月初的温坊战斗,中央红军以出色的运动战术,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中央红军主力获得的唯一一次胜仗;9月下旬开始的松毛岭保卫战,为迟滞国民党进攻步伐,掩护中央红军转移,实施了7天7夜的阵地战,付出了重大牺牲。两次战斗凸显了毛泽东正确革命道路与"左"倾错误执行者瞎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四年十月上旬,长汀钟屋村“松毛岭战斗”结束后,中央红军实行了战略大转移,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红十二军、红十九军经宁化禾口、石壁,到江西的瑞金、会昌集中,一起参加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是北上抗日先遣队后期军事活动的主要领导人。1934年11月,他带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称红十军团)深入国民党统治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由于兵力过少,孤军深入,陷入与数倍于己敌人的苦战境地。1935年1月底,弹尽援绝的红十军团灏临危局,方志敏被俘人狱。  相似文献   

11.
正松毛岭阻击战是1934年秋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东线的最后一场重大战斗。松毛岭在福建省连城县与长汀县交界线上绵延80多华里,是守护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1934年6、7月间,国民党军队分6路向中央  相似文献   

12.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夏,林伟所在的红九军团从广昌战役撤退,他时任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日本侵略军步步紧逼华北,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革军委命令红七军团为抗日先遣军,由江西瑞金出发东征闽浙皖,一方面调动钳制国民党军,使中央主力红军安全转移;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和党的影响。红九军团担负护卫红七军团的任务,也从江西东进至闽江流域。在红九军团的护卫下,红七军团顺利到达福州附近的闽侯连江一带,红九军团如期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4.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15.
1934年11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以后,方志敏奉中共中央军委电令,担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率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血战东南半壁。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皖浙赣三省交界的怀玉山陇首村不幸被国民党设下的重兵所俘。从身陷囹圄到慷慨就义,方志敏度过了6个多月的铁窗生涯。本文披露方志敏  相似文献   

16.
1934年7月15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连城塘前、尧家畲进入永安境内洪沙,与护送其渡闽江北上的红九军团先头部队会师后,旋经麟厚、冷水溪、大小吴地前往漳平县属的香寮。到香寮后,先遣队突然又挥师永安城关,经洪田、湍石、上石,18日到西洋。先遣队一部占据永安城郊的黄历、桂口,19日形成对永安城的包围;一部经桃源直奔大田。先遣队包围永安的同时,红九军团军团部及后卫部队也进入了永安境内罗坊、安砂、曹远,22日到达永安城郊。至此,两路红军对永安城进行钳形包围。当晚,先遣队将阵地移交红九军团第七团接替后,继续北上。这一日,先遣队和红九军团在城外南来北往,自由驰骋,其势蔚为壮观。永安被围之敌惶惶不可终日,慑于红军的声威,他们不敢出城迎战,龟缩城内,瞎放枪炮以壮胆。先遣队为了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在敌人没有觉察其入闽意图之前争取时间顺利渡过闽江北上,而对永安城围而不攻。红九军团接手阵地后,先遣队即穿过永安地区,直指闽江。  相似文献   

17.
1934年11月下旬,红军前卫部队突破国民党军在广西全州、兴安之间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27日,红一、红三军团主力迅速向西抢渡湘江。而红五军团梯次布置在湘江东岸掩护全军。30日,红一、红三、红九军团和军委一、二纵队勉强渡过湘江。然而,担负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由于军团部与师部的通讯联络中断,在此生死存亡之际,红五军团中央代表陈云写信派人火速送给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信中指出"这是紧要关头,关系中国革命的命运,希望你们下最大的决心,赶快渡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把1934年8月2日至9月底的温坊(今文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合称为松毛岭战役。因为这两次战斗是这一战役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互不相干的两次独立的战斗。军事意义上的"战役",权威的解释是为实现一定战略目标,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温坊战斗和松毛岭战斗,是为执行中革军委第五次反"围剿""六路分兵"、"全线抵御"战略,在中央苏区东线这一路唯一的一次系列战斗,符合"战役"的意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长征胜利75周年,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各种仪式、活动来纪念中国红军的壮举。8月23日,在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组织下。“学党史重走长征路”活动启动仪式在“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中复村隆重举行。我馆部分干部职工作为重走长征路活动的第一组人员参加了这个仪式。仪式结束后,大家参观了红九军团指挥部旧址观寿公祠,了解了当年红军松毛...  相似文献   

20.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率领红3军团多次转战宁都,留下了许多珍闻。黄陂发宣言1930年10月,国民党军纠集10万兵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对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1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部发出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的命令。可是,红3军团部分干部思想不统一,不愿渡江。为此,彭德怀在峡江仁和镇召开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斩钉截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