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五年来,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正确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工作,作为改进与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持之以恒地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央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连年攀升,企业形象不断改善,从而走出了一条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必须结合本行业特点和本企业实际大胆实践重在建设,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取得良好的成效.(一)普及共识,全员共建.(二)领导重视,组织保证.(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企业"作文章.(四)企业文化建设是全方位发展,企业全员参与的宏大工程,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要注意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 2 0世纪 80年代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被引入我国 ,由于对其认识严重不足 ,使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长期处于较低层次。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 ,就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 ,结合企业管理的实践和我国现代化进程 ,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以及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只有这样 ,才能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优秀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6)
一个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企业文化。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迈进,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一种形式"的现象,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要做到:统一思想,凝聚提炼企业文化;统一行动,自觉执行企业文化;统一价值,持续创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基层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重要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带动基层其它方面的文化建设,推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示范和引导作用。本刊编辑部、湖南省委宣传部共同策划本期文化前沿栏目,聚焦湖南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品牌的做法和经验。从宏观层面上,集中介绍近年来湖南省通过加强对全省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和引导,着力健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打造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品牌,促进和推动全省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从微观层面上,介绍了湖南大学通过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开辟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信·和”文化,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做法,为开展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5)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激励员工、提升企业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是因为企业员工既有经济需要,又有文化需要,即他们是"经济文化人"。中国企业应该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与文化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文化生产力,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中国应急管理》2011,(1):62-62
针对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011年1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公布了《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从多方面提出了中央企业必须坚决禁止的行为,以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10月26日,全国企业文化经典案例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中国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召开。此次交流会由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举办,旨在以优秀经验和典型做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中国政研会秘书长、中宣部政研所所长王学勤,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毛一翔,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研会常务副会长焦建俊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江苏、北京、河北、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政研会负责人、部(省)属企业党委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学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辽宁电力公司以实施雷锋工程为载体,创造性地把雷锋精神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探索"学习雷锋常态化、雷锋精神企业化"有效途径,着力培育具有雷锋精神的国家电网人,积极构筑中央企业责任高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世界一流电网公司建设,取得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传承:从民族时代精神中挖掘企业成长内生动力雷锋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11.
培育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攀钢作为中央直管的特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从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入手,努力构建新的企业共同认知系统、新的企业价值观体系、新的行为习惯方式,进而用企业价值观和目标把具有不同背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原油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石油企业特色文化的独特优势,研究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增强跨文化管理的能力,有力促进了海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姜佩峰 《学理论》2015,(7):202-203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正视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力建设具有历史传统和时代气息相结合的哈尔滨石化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用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和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14.
在全党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中国政研会在这里举办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这次论坛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寄予殷切希望。大家汇聚一堂,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和经验,研讨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对于推动企业文化创新,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借此机会,我就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来的,现已作为企业管理的新理论被广泛运用。企业文化能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结合,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内聚力,有利于企业管理职能的协调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是企业的灵魂,是决定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对企业兴衰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企业文化要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的基本要求,要从改革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等方面来塑造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内容同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相结合,达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效益相统一的“人企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3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文化"。通过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健康的持续发展起推动作用,还可以为企业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多种类型的措施。针对此,本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性展开了研究与探讨,旨在通过二者的相互融合,将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与经济效益作为工作中心,并对先进的人本管理思想展开引进工作,从而在整个企业中将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地树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孙学君  高春玲 《学理论》2012,(26):116-117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和"基石",加强其班组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要开展"五型"班组即学习型、和谐型、安全型、清洁型、节约型创建活动,创新企业班组文化应注意的问题有:注重个性与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抓好班组长培训。  相似文献   

18.
李彦军 《学理论》2015,(3):261-262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管理好企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积极到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积极引导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以及当前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探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改善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是管理科学 ,也是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 ,人本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诚信准则、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是其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1)
实践证明,特色效益文化建设意义在于,其是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支持,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奠基之石。建设和推进特色效益文化,重要在于:要把效益文化建设作为党组织的重要工作目标;要把效益文化建设作为基层单位宣传教育职工的重要内容;要把效益文化建设与生产区队成本控制工作有机结合;要把效益文化与企业勤俭节约精神相融合;要把效益文化做为检验干部、职工的一项职业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