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新 《侨园》2011,(6):51
当年,焦裕禄为使兰考人民尽快摆脱贫穷而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精力。兰考人民更是崇敬和爱戴焦裕禄同志,难忘他为兰考人民所付出的一切。当焦裕禄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四乡八村的老百姓涌到县委,都来打听他们的好书记焦裕禄住在哪家医院,非要到病房去看看他,县里的干部劝也劝不住。后来,焦裕禄不幸病逝,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个噩耗是真的。有个叫靳梅英的老大娘,听说焦裕禄去世了,冒着大雪黑天摸到县城,看见宣传栏里有焦裕禄的遗像,  相似文献   

2.
<正>50年前,焦裕禄的名字响彻神州大地;焦裕禄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5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的一生短暂而伟大。他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3.
人民呼唤焦裕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青  冯健  周原 《瞭望》1990,(28)
进入九十年代,在中华大地兴起学雷锋新潮的同时,人们深情地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 在这声声呼唤中,我们3个当年采写焦裕禄事迹的老记者重访兰考,专程到焦裕禄墓前献上了一个花圈。花圈的挽带上写着“焦裕禄精神永存”七个大字,表达了我们对这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的崇敬和思念。 焦裕禄去世已经26年了。兰考人民在明末黄河故堤的一个沙丘  相似文献   

4.
焦裕禄精神常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1994,(20)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为人民鞠躬尽瘁、英年早逝30周年。兰考人民、河南人民隆重集会纪念,表达了党和人民对焦裕禄同志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在兰考人民、河南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心中是不朽的,30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他的深切怀念就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5.
焦裕禄是党员干部的光辉榜样。他的形象光彩照人,精神影响深远,赢得全国人民的赞誉和敬佩。要把这个人物写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绝非易事。据我所知,从1966年至今,以焦裕禄为题材创作的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本已逾300个,但成功之作,至今未见,可见难度之大。当我去兰考,深入生活,采访焦裕禄的妻儿、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以及他关怀、照顾过的乡亲,  相似文献   

6.
电影《焦裕禄》问世了。还在试映时,银幕上的焦裕禄就感动了成百上千的观众,不论是曾身受其惠的兰考人,还是严格、挑剔的评论家。 26年前,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曾使千千万万的读者感动、激奋、鼓舞;26年后,电影《焦裕禄》所激起的热情依旧不曾稍减。这历久弥新的魅力本身,便是焦裕禄精神永在的明证。本刊竭诚向读者推荐这部好电影,并因此组织了这一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兰考,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兰考,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2014年,总书记两度前往兰考调研。2015年3月,在总书记兰考调研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将镜头聚焦于这片热土,真实记录了兰考人民的"评判分"。"这个总书记和焦书记一样"2014年,游富田老人亲眼看到总书记从乡间小道上走到了村委会院子里。在总书记身边座谈发言时,有着50多年党龄的他激动地落下眼泪,他说:"总书记太亲切了!当时  相似文献   

8.
殷晓章  卫红春 《侨园》2014,(5):26-27
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纪念日。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四张照片,其中三张照片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也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今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胡昌方 《民主》2013,(7):57-57
陈毅同志有诗曰:"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作为为官者,更应有颗"羞耻"之心。"羞耻"之心乃亲民爱民的生动体现。电视剧《焦裕禄》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焦裕禄一到兰考,正值无数灾民"大逃亡"。此情此景,使这位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百感交集,他对县委一班人说:"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了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  相似文献   

10.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说:"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学习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以及系列讲话精神,让我们坚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和践行"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11.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焦裕禄精神发源地——河南兰考。行至106国道和310国道交叉口,远远就能看到巍然吃立的焦裕禄铜像——身姿清癯、目光深情、意气风发,让人想起五十多年前他领着群众战风沙、斗贫穷的共产党人风采。与之相映成辉,在当下的脱贫攻坚主战场上,河南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践行焦裕禄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把“三股劲”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1从60年代的焦裕禄,到90年代的孔繁森,他们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却永远鼓舞激励着人们。人在社会生活中要有行为规范,法律、道德都是人的行为规范。法律的规范是外在的、被动的,道德的规范则是内在的、主动的。在一个社会中,只有道德规范充分发挥了作用,才会显示出高度的文明。焦裕禄、孔繁森的成长轨迹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唯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道德人格,才能自觉地扬善抑恶,达到崇高的人生境界。焦裕禄身患重病,但他拖着病体跑遍兰考的12O多个村庄,规…  相似文献   

13.
我含着热泪走出放映厅。虽然我对焦裕禄的事迹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这已是第三次看影片《焦裕禄》了,但依然止不住泪水潸潸。 记得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逾远而弥存”的人。兰考人镂骨铭心不忘他们的焦书记,这是对作为共产党员的焦裕禄的最高奖赏。  相似文献   

14.
正风建设的新要求新标准,为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准确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载体,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普陀区联系点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弘扬焦裕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当年与焦裕禄一同工作过的一位老干部到山东出差,专程到焦裕禄的故乡——淄博市博山区看了看。他是哭着离去的。他在焦裕禄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道:“故乡人民没有忘记你,故乡的领导干部具有你那样的胸怀和远见。安息吧,裕禄同志。”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致富一方。”这标语,镌刻在焦裕禄纪念馆的石碑上,更化作博山的干部们  相似文献   

16.
焦裕禄的名字,之所以在6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广为传颂;焦裕禄的精神,之所以至今仍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盛传不衰,其原因就在干他是我们党领导干部的光辉典范,他的精神是活生生的领导科学。今天,我认为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促进领导工作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 焦裕禄精神的实质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这种精神的激励和指导下,焦裕禄在领导工作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和修养,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与能力。在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作为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河南省开封市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到一条“焦裕禄塑像惹祸”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消息说,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前两年,某县政府原任领导决定在政府大院修造了一座焦裕禄塑像,以使这里的公务员们每天从塑像旁路过时,都能以焦裕禄为榜样,自觉地学习他那种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无私精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塑像建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县就发生了两起正县级干部的遇难事件。一起是一名领导外出旅游,到大海里游泳,结果溺水而亡。另一起是一领导坐小车外出,发生车祸而丧生。这两起事件发生后,有人便开始议论:“都是焦裕禄塑像惹的祸。”更可悲的是,县里的领导居然相信了这个传说。于是下令把焦裕禄塑像移走,为的是避免再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相似文献   

19.
孟盛 《党政论坛》2010,(10):56-57
1949—1978:推崇老黄牛式干部 官员评价标准:鞠躬尽瘁、亲民爱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代表人物:“永远的标杆”焦裕禄 典型事迹:山东淄博的焦裕禄,1962年12月调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从此,他的身影,在齐腰深的洪水急流里,在风沙最紧的风口上,在瓢泼大雨中,在风雪漫天时……他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植树、改地,和当时严酷的自然灾害作斗争;  相似文献   

20.
再现当年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与风沙、内涝、盐碱作斗争事迹的大型现代豫剧《焦裕禄》,近日在河南开封、兰考两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据悉,目前河南省话剧团及焦作、信阳、商三等地方剧团,也在积极创作演出反映焦裕禄光辉事迹的现代戏。 50和60年代曾以脍炙人口的《朝阳沟》、《人欢马叫》、《李双双》等现代豫剧赢得“现代戏之乡”称誉的河南省,近几年又接连涌现出反映改革开放现实生活的《金鸡引凤》、《倒霉大叔的婚事》、《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等一批现代戏。据文化部门统计,全省仅1989年上演的现代戏就有130多部、演出8000多场次,观众近1000万人次,均居全国前列。 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戏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