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中西部人口流向东部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道靓丽景观。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流动人口的犯罪问题也凸显出来,并成为我国控制犯罪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旨在为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提出一个基本环境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柳裕 《法治研究》2008,(11):55-58
第五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以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为个案,就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的相关法理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和探究.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和提升,就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控制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经验交流,并就流动人口法制的现状及其完善进行了深入评判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犯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当前城市犯罪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在帮助国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犯罪激增的问题。与此同时,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对待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曹丹萍 《法制与社会》2012,(34):291-29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大增加,随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犯罪现象亦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过程中,发挥刑事司法惩治和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职能作用,成为刑事法学界和社会各界思考的重大问题。4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研中心和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犯罪司法应对"问题,来自高等院校、检察系统的专家学者等分别对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我国人口流动的巨大变化加快了我国城市化步伐。如今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出现大批的流动人口,由于有关人口流动管理领域相关制度和法律仍存在着空白和限制,流动人口犯罪率也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尽快填补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立法活动、司法活动,转变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对预防流动人口犯罪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流动人口概念为起点,对流动人口犯罪管理、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公安流动人口的管理进行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朱慧 《法制与经济》2008,(10):58-5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流动的范围、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活跃、生产力发达、科技实力雄厚的一个重要地区,更是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涌人。流动人口在支持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缺少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流动人口犯罪,可以说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基于此,笔者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蓬勃发展,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这造成城市人口管理工作的负担,同时也对城市社会治安带来威胁。流动人口由于其自身特点,其犯罪现象也不同于城市常住人口。本文通过把握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的形成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必然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社会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其个人价值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但同时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后果,对城市环境与治安带来巨大的压力,流动人口犯罪便是其体现之一.如何在发挥流动人口价值的同时,预防和控制其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城市决策者所亟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流动人口的批捕率高于本地人口的批捕率已是一种不争的事实,但流动人口犯罪的轻刑化比例也较高。为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的批捕率,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人口同等的法律待遇,针对涉嫌轻微刑事犯罪的流动人口进行不捕风险评估工作,将逮捕的必要性予以规范化与量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利于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1.
黄飞 《法制与社会》2012,(19):71-72
针对目前流动人口犯罪多发的情况,实务界与学界开始注意并研究流动人口犯罪的相关问题。本文探讨了流动人口及其成因、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犯罪关系这两个基本问题。以期能为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提供基础且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人口资源的多元化,优化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但也给公安部门带来了诸多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治安问题。本文从分析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状况入手,提出了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切入点,以期能为公安部门的社会管理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石勇 《法制与社会》2010,(33):197-19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大量流动人口纷纷从农村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流动人口犯罪日趋严重,因此,剖析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探索有效遏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楚 《法制与经济》2010,(9):52-53,5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给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流动人口也给城市带来了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引发的各类刑事案件居高不下,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已成为关系到减少城市犯罪的关键。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城市犯罪,本文拟从出租屋管理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减少城市犯罪,以期建立一个依法管理外来流动人口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相应的社会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类型,其反映的人口是动态的.城市发展规模与相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与犯罪发生的数量呈正比——在一个国家中,城市规模越大,犯罪率越高已逐渐演变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发生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其它群体犯罪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两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似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李昊 《中国公证》2012,(6):31-33
“用工荒”一词最早出现在2004年的各类新闻报道中,直到如今,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近年众多国外研究机构、学者、政要纷纷预言中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对未来经济将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国内学术界也出现了一场关于中国人口红利期和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愈发突出。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中国长期被抑制的劳动力收入将迎来抬升的转折。那么,人口红利究竟是什么?而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又会对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呢?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18.
单民  陈磊 《法治研究》2013,75(3):109-114
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根源不在于惩罚之网疏或者力弱,而在于社会管理机制的落后。应当将流动人口的社会排斥以及代际之间的显著差异纳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考量因素。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融入愿望和融入条件的强烈冲突、转型社会正式控制力量的不足、陌生社会非正式控制力量的弱化、流动人口聚居犯罪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的具体原因。应当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城市流动人口融入制度、流动人口分类管理制度、流动人口主动登记的身份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9.
李琼宇  沈帅 《法制与社会》2010,(14):168-169
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犯罪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与对相关数据的统计,总结了贵阳市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犯罪具有犯罪对象的侵财性、犯罪人趋向年青化、犯罪地点集中于城乡结合部、犯罪组织形式趋向集团化、犯罪时间具有季节性等特征。进而针对贵阳市对于流动人口管理的具体制度对犯罪的原因发现与预防体系的建立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犯罪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更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和复杂的治安问题之一。本文指出流动人口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不能单一地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去把握,而应有机地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法律制度等多个视角更为透彻地分析,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