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必须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它具有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相适应、相辉映的实践特征、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建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要科学认识六个问题或正确解决六种关系,即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与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法学的科学性(化)与实践性(化),法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判断法学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与理论坐标,指导思想的一元性与学术流派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宣布剥削阶级在我国做为一个阶级被消灭,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恢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也不断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以来,法学界的思想极为活跃。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需要的推动下,法学的发展情况喜人,同时也提出了不少问题。这是好事情。就法学界提出的问题,做为一家之言,也是学习邓小平同志理论的体会,我谈如下个人意见,谨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总结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我国法学界开始摆脱“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某些过时的旧观念的束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潮为契机,对过去一些曾经视为天经地义的法制观念与法学理论,从市场经济的新视角和“三有利”的标准上,进行了审思。逐渐引发出一些发人思考的新观点,解除了“带着镣铐跳舞”之局促。这是法学界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一次新的理论进军。成就如何,还将拭目以待。但某些局部的新突破,已初见端倪。现就几个主要论点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是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是指导我们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主要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包括概括五个方面 ,即 :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法制立国论、依法治国论及法制建设论。  相似文献   

5.
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读《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张光博先生的《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以下简称张文)一文,觉张文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中国法学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方向性问题,需要法学界认真思考和研究。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探讨和学术争鸣精神,本文拟就张文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发表如下个人看法。 一、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界的新思想新观点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路线以来,尤其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已为中共中央所确认。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这个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具有指导性和遵循性的意义。江泽民书记提出并要求,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c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其中就包含着要学好用好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无疑是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内法学,也可简称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法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法学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国际间的新情况,研究国际法上的新问题,使现代国际法学更好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服务的科学。更具体地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际法学,要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法学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方强教授等三位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法学的构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上层建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期发表此文,期冀引起法学界广大专家学者的注意,并望有更多的同志投入到此项战略性课题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们的治国之策高铭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国家制定跨世纪发展纲要的一项宏伟目标。这项宏伟目标的提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新的...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展望江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伟大战略目标,市场经济要求加快法制建设,也呼唤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学理论建设。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间,民诉法学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研究,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宪政建设的实践,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现实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以及人类政治法律文明共识,为研究基础和资源,从中总结、归纳、概括和建构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国经验而又在约束条件下具有普遍真理性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这种研究不仅要致力于总结和概括宏观意义或者一般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框架,而且还要特别地总结和概括微观意义或者部门法学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构成。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包括回答了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问题。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这些论述,深入领会其精神,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至关重要的。现仅就学习的体会谈谈如下几个问题。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新贡献王启富,蒋传光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问题,也作出了一系列的论述和阐释,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发表的陈恢先生与张光博先生商榷的文章,题为《是“正确百降”还是误导》(以下简称陈文),拜读之后,颇感震惊。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愿就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个人认识。一、陈文是针对张文《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法学沿着正确道路向前发展》(中国法学》1995年第4期)提出商榷,字里行间竟带着莫大的情绪,什么“发表社论”、“口气过大”等等,这究竟所谓何来?依读者之见,张文不过是谈了学习邓小平“特色理论”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家之言.提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他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制定和贯彻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总结新时期的实践经验,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系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二条原  相似文献   

16.
跨世纪之交,我们喜迎重庆司法行政机关恢复重建20周年的光辉日子。20年来,我市司法行政工作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各级党政领财的重视关怀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个服务”,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十八条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修改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一自然段相应地修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8.
(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探索,并得到十余年的实践证明的一条振兴中华的生命线,是完全正确的。它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晶,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见之于实践的中介,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这一基本路线的贯彻实施,使中国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体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灿烂光辉,表现出它在被群众所掌握之后所发挥出来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它是长率我们一切工作的总纲,是带动我国经济腾飞,提高民族精神的动力泉源,是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国两制”下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 在本世纪末,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不 仅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曾有过论述,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国提出来的,不是日本提出来的,不是欧洲提出来的,也不是苏联提出来的,而是中国提出来,这就叫做中国特色。” 按照传统的理论和模式,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而绝不允许同时有另一与之对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发展。而实行“一国两制”后,就突破了“一国一制”的固有理论和模式,形成了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或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提法,以马克思某一学科理论和学科思想进行中国化,这容易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割裂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容易以偏概全地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这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利于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法学界要提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法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法学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而不仅仅是马克思法学学说中的论断和结论;我们要以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来推进,而不仅仅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学说,去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缺席和社会主义法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