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共和国在法治的航程上已整整扬帆10年.……  相似文献   

2.
法治领航共和国命运之舟 千年帝制,一朝变幻。 晚清时期的血雨腥风,开启了从皇权帝国到民族国家嬗变的序幕,也让国人踏上了制度创新与法治求索的漫漫征途。然而,无论是清未的戊戌变法、仿行立宪,还是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宪制探索,都由于缺乏稳固的政权基础而陷入绝境,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才为重塑法治奠定了根基。虽历经艰辛与曲折,法治终成领航共和国命运之舟。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过去,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法治勃兴画卷,记录着共和国法治发展的脉搏动律。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理念渗入国家治政肌理。  相似文献   

4.
法治领航共和国命运之舟 千年帝制,一朝变幻. 晚清时期的血雨腥风,开启了从皇权帝国到民族国家嬗变的序幕,也让国人踏上了制度创新与法治求索的漫漫征途.然而,无论是清末的戊戌变法、仿行立宪,还是民国时期的政党政治、宪制探索,都由于缺乏稳固的政权基础而陷入绝境,直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才为重塑法治奠定了根基.虽历经艰辛与曲折,法治终成领航共和国命运之舟.  相似文献   

5.
1994年5月12日,在历史的年轮中也许并不起眼。但在共和国立法史上,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纪念日,对一切关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崇尚公正人权理想的人们来说,这也是他们为之衷心欢呼、永远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共和国最高立法机关——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国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国家赔偿法》的出台,既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经典标志!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4日,新当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宪法颁布3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犹如法治的黄吕大钟,回响在人民大会堂。在学界内外回顾纪念的话语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莫过于"人权"。2004年将"国家保障和尊重人权"写入宪法,铸就了中国法治事业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而2012年的法治建设,更是开启了从"人权入宪"到"人权入法"的光辉历程,在共和国的立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夏钦 《法制与社会》2010,(28):161-161,175
对法治的诉求不仅寄寓了国人对历史的反思,也寄寓了国人对现实的理解和批判。在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法治业已成为共和国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依赖性资源。本文试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的研究上,寻找其与依法行政、实现行政法治的内在关联,希望能为我国新时期新的背景下法治政府的构建提供一些构思和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立山 《法学家》2014,(1):1-18
与成熟法治国家的情况不同,探索编制一套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坐标、以分析法治状况与经济社会指标的相关性为核心内容的"法治国情指数",可能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法治国情研究,并服务于宏观的法治决策。"法治国情指数"既不完全等同于国内各级党政部门已经普遍开展的、主要用于工作考核的法治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别于国际上通行的单纯评价法治状况的"法治指数"。  相似文献   

9.
从生活的维度研究法治是法治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法治实践探索和反思的结果。中国法治实践正在描绘的一幅可能的法治图景是从法律制度的完善到法治理念的凝练再到法治文化的型塑。文化其实就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法治文化的建设因此也是法治的生活关怀。对"生活"的研究滥觞于20世纪西方哲学界,胡塞尔、列斐伏尔、哈贝马斯等现当代哲学家的重要理论中都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主题。"生活"给法治提供了新的范畴体系、理解框架和理论背景。法治以生活为立场是对法治上层建筑立场的补充和完善,其拓展了法治理论,回应了法治实践,也为中国法治走向"生活世界"提供了路径。  相似文献   

10.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项伟大的发明.“依法治国”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过去,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法治勃兴画卷,记录着共和国法治发展的脉搏动律.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健全法制目标,到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理念渗入国家治政肌理.  相似文献   

11.
崇尚法治     
法治理念有着搏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和深刻内涵。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崇尚法治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品质,更是对共和国检察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震 《北方法学》2014,8(5):131-140
实现一种以应然性价值共识为指导,再返回到实然性的规范宪法主义,从而为当前政治治理的正当性提供证立与阐释,是规范宪法学研究的生命力所在。从世界范围来看,法治国概念经历了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概念,兼具形式法治国和实质法治国的内涵。从形式上看,包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个要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概念统合下的规范实质,仍然体现普遍法治的基本要义,须强调法治与宪法、人权的内在关系。站在规范宪法学的基本立场,对宪法文本相关条款进行规范分析,有利于为当下法治建设与国家发展提供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与法治的实践需求相呼应,人们的法治认识展现为正名法治、定义法治和量化法治三个主题环节,既共时共存,又陈陈相因、推演张开。其中,正名法治围绕着法律、法制和法治三个概念构成的思维链条展开,定义法治基于普世主义和国情主义两种对应的立场和思路进行,量化法治则是当下意图更加具体直接地连接法治实践的另辟蹊径的努力。总体说来,共和国的法治认识进程,已经使得法治作为问题在理论逻辑上完整展示开来;从结果看,完成了对法治的正当性正名,凸显了法治定义上的立场和观点分歧,开始了对法治实践的量化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镰刀与斧头托举的共和国的蓝天上,杲杲日出,法治的阳光辉映着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党的十六大如那冬日之阳,舞动着法治之光的翅膀.驱尽了深冬的寒意。从对政府和司法机关施政中”暗箱操作”的反思,到对文艺体育界“贿票”、“黑哨”等恶疾的愤慨,人们开启了一扇又一扇思想的窗户,让那法治的阳光映照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通过价值理性、价值真理的视角发现法治作为固有 价值、构成性价值的本来涵义,即以规则之治为载体,以宪法和法律至上为基本原则,以严格实施法律 规范、程序与制度为存在形式并以公共政治的规范化为实质;二是指赋予法治以神圣性的价值基础,它 作为“道”,体现为法治捍卫公民的自由,保护共和国全体公民的人权和尊严。法治的“形”指法治的 形式性,它使法治具有生命。它的出现在我国具有历史基础,但它的实现需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达成 共识、需要人们有意识地进行制度建构及社会的健康发展。法治的“魂”与法治的“形”二者之间关系 密切,法治的“魂”赋予法治以“形”。法治与德治在规范方式、形成方式、内容、表现形式、实施方法等多 方面均存在不同,它们各有其特定的涵义和功能,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各自独特的重要作用并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阎玮  董亚娟  霍科 《法制与社会》2013,(21):173-175
法治思维就是在法治理念支配下,在法律规范指引下的一种法治逻辑思维方式。其核心要素为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及法治逻辑。研究法治思维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包括法律支配权力的法治思维,权责一致的法治思维,"权利"制约"权力"的法治思维,程序正义的法律思维。而这些法治思维的形成路径主要包括培育领导干部的常态化法治思维;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必须摈弃"官本位"思想;必须建立和完善常态化的外部法治环境等。  相似文献   

17.
正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范畴,庄严宣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我们要建立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不限于法,还兼及规,不囿于法,还延及德。这是一种更为深邃宏远、更为磅礴大气的法治。一些人言及法治,动辄以西方法治为标尺。以罗马法为传统的大陆法系和以习惯法为传统的英美法系,糅杂进文艺复兴以来所倡导的"契约自由"、"天赋人权"  相似文献   

18.
黃進 《中国法律》2012,(2):5-8,63,68
中国政法大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在遣非同寻常的60年裹,中国政法大学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近代资本主义革命的产物,但是宪政的渊源却可以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代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共和国的立宪主义政治理想和实践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其采用财产取代身份作为公民社会的基础。在政治体制中贯彻民主、法治等基本原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立宪尝试。  相似文献   

20.
一、世界两大公证体系的比较 公证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起源于古代罗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为适应当时商品交换的需要,在罗马共和国出现了一种称为"诺达里"的家庭书记,专为主人办理法律文书事务.到了罗马共和国末期,由于罗马法的繁杂和处理法律事务的需要,"达比伦"一专业法律代书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