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雷星 《南风窗》2014,(1):74-75
中朝经贸合作已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正从战略安全导向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但面对朝鲜“经济建设和核武建设并行发展”战略,中国对朝经贸关系与防扩散责任问的张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雷墨 《南风窗》2016,(4):63-65
正朴槿惠总统即将进入"跛鸭"状态,不太可能动用政治资源开启对朝缓和外交。朝鲜这次核试很可能给中韩关系制造张力,客观上也会增加美国对华的战略威慑。核试验与导弹试射相伴相随,几乎已成为朝鲜近年来的"规定动作"。韩国情报机构1月28日表示,朝鲜平安北道东仓里卫星发射场人、车活动频繁,或将随时发射导弹。此前,朝鲜1月6日宣布成功试验首颗"氢弹",外界普遍认为从当量上看很可能  相似文献   

3.
雷墨 《南风窗》2014,(22):62-64
<正>朴槿惠想把"信任"作为韩朝和解进程的"无形基础设施"来建设,这同时获得了中美两个大国的支持。但朝韩的国家身份分别建构在"异于"对方的基础上,作为强势—方的韩国,很容易在对朝接触中威胁到对方的国家身份认同。据朝中社10月14日报道,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视察了一处新建成的科学家住宅小区。尽管"视察治国"是朝鲜政治的一大特色,但在"消失"40天后,金正恩"现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支持下,中非经贸关系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自2009年至今,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102亿美元。[1]非洲则成为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并且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援助对象。由此可见,非洲作为中国打造"走出去"战略升级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下,在中国构筑的"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愿景之  相似文献   

5.
彭念 《南风窗》2014,(14):82-83
<正>莫迪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会让中印经贸关系尽量免受政治干扰。而在战略安全领域,他将平衡中国崛起所带来的战略压迫感。纳伦德拉·莫迪率印度人民党时隔10年重掌联邦政府之后,周边国家纷纷递来橄榄枝。巴基斯坦总理罕见到新德里祝贺,日本媒体称莫迪是"印度的安倍",中国则有智库指望他成为"印度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和海外市场,构建对外沟通战略通道。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和中国发展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是这种对外战略的重要体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之间的战略关联性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4,(21)
<正>9月28日,美国国务院对朝政策特别代表戴维斯和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伊原纯一不约而同抵达中国。他们此行的目的都围绕朝鲜问题展开,不过戴维斯抵达的是北京,伊原纯一则去了沈阳。"朝鲜不愿听中韩美三国的意见,不知道为何愿意倾听日方的声音",戴维斯在首都国际机场对媒体说的这句话,显然不是对日本对朝外交的肯定。奥巴马政府至今未与朝鲜进行有实质意义的官方对话,而安倍却一直在单方面寻求对朝外交的"突破"。日美对朝外交的路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外交  相似文献   

8.
双周·言论     
《南风窗》2003,(5)
中国会告诉鲍威尔说,我们比你们更了解朝鲜,朝鲜不会屈服于压力,那种认为切断能源及食品供应和施加更多压力会使朝鲜就范的想法是错误的。——香港岭南大学政治及社会学系教授保罗·哈里斯认为,中国愿意在朝美之间斡旋或为朝美谈判当东道主。  相似文献   

9.
雷墨 《南风窗》2013,(11):36-40
美国海洋战略是"经济驱动+战略跟进",两者互为因果、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前苏联海上力量扩张属于"战略驱动"型,缺乏经济上的内在诱因,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20年,中国的大洋工作将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确立中国在国际大洋事务中的强国地位。"这是今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对于中国海洋战略目标的表述。该报告出台次日,台湾渔民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两年内第二次访问拉美,将中拉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拉美正成为中国全方位政治经济外交的重要板块,中拉论坛的创立又为中拉合作开辟了新的战略空间。随着中拉经贸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需要全面考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战略布局,有重点地建立以经济为基础的战略支点。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中,牙买加地理位置优越,制度条件规范,经济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苏联在重整东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制的过程中,把中日关系纳入了反美的冷战政治战略;在这种实用主义战略下,斯大林干涉日共内部事务、鼓动暴力斗争,既破坏了日共在国内斗争的地位,也使新中国的对日外交起步便受到挫折;而在朝鲜战争造成台湾问题的困难之后,苏联又背离中苏同盟寻求单独对日议和,陷于孤立的新中国对日外交走上了曲折的"以民促官"之路。  相似文献   

12.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0,(12):13-13
<正>美韩筹划两场大型军演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和韩国计划在朝鲜半岛沿岸举行两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威慑朝鲜类似于今年3月发射鱼雷袭击韩国战舰的行为。另外,韩国官员说,已恢复对朝宣传广播。韩国军方5月24日晚恢复了播放西方音乐、新闻以及朝韩政治和经济状况对比的广播,还计划投掷传单,让朝鲜人了解天安舰沉没事件。未来几周,韩国还将沿着朝韩之间重兵把守的陆地边界安装几十个宣传喇叭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朝核问题持续恶化,对东北亚安全局势产生严重影响。如何打破朝核问题僵局、如何应对朝鲜拥核的事实等一系列问题前所未有地摆在了国际社会面前。面对新形势下的朝核问题,无论是管控朝核危机还是逐步但坚定地寻求恢复政治与外交解决朝核问题这一唯一正确选择,都需要开展务实、积极的大国合作。近年来,朝核问题出现了显著恶化的趋势。朝鲜加速核能力开发的现实与国际社会追求和实现朝核  相似文献   

14.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5):5-5
中国正经历着复兴与崛起,这条追求光荣和梦想的道路却并不平坦。从"文革"的宏观政治决策失误,到改革开放以来某些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的失误;从  相似文献   

15.
试析新形势下的朝鲜核问题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鲜核问题是当前国际政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时隔十余年,朝鲜核危机不仅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朝鲜有无发展核武的可能性,如何看待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可能发展,以及中国如何做出战略选择,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美韩两国就在韩国部署"萨德"武器系统达成原则性协议,此举引起了中俄等地区大国的坚决反对。除了应对朝鲜的核威胁,"萨德"系统部署的背后还存在更多的战略意涵,并有可能导致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7.
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的召开为标志,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绘制"工笔画"的新阶段。中非合作更显精细化,尤其是在发展战略上逐步实现精准对接。同时,伴随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亮点效应,来自美西方的战略压力增强。受民粹主义、恐怖主义等因素影响,非洲内部政治安全形势的不确定性也有所增多,这给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一定困难和风险。中国需探索新路径加以应对,确保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亚洲的中国     
金秋时节,中国的外交也步入了快速道。在一连串的高层出访中,尤以胡锦涛主席对朝鲜和越南的访问最为引人注目。朝、越均系我国邻邦,又同属亚洲国家,因此,胡主席的此次朝、越之行不仅是中朝和中越双边关系中的大事,而且也是新时期中国亚洲政策的一次重要展现。迅速发展的中国在亚洲这样一个开放的区域框架中应该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朝鲜核试验后,朝韩关系难以在短期内恢复。但要维护朝鲜半岛和平,改善朝韩关系是必经之路。当前要改善朝韩关系,需双方做出"破格"举措。从影响国家关系的关键因素考察,实力优势方韩国需更积极地推动南北相互承认、相互尊重对方的根本利益,以长期稳定的战略推动南北关系改善,同时要逐渐淡化"安保离不开美国"的固有认识,提高本国的自主性,不能把朝核问题与朝韩关系过度关联在一起,更不应出现既要求"改善关系"、又要求"吞并统一"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和平崛起"是21世纪国际政治领域的一项重大战略挑战。中国崛起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有着深刻影响,未来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取决于欧美能否接纳复兴的中国。这里,本人有几点思考。中国崛起是21世纪的国际政治现实这是一个让欧美难以理解且不愿接受的现实,因为中国的崛起有着诸多"居然":中国居然能把市场经济活力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融为一体;中国居然可以在2025年前后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中国居然能在西方认为"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