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龙战冀中     
1939年6月26日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有一条通栏大标题:《华北新胜利与贺师长光荣负伤》。这篇排在头条的社论,占据了这张四开报纸头版的一半。更为奇特的是,这份报纸还在醒目的位置,登载了蒋介石、阎锡山以及国民党其他高级将领致朱德、贺龙祝贺“华北新胜利”的电报。这在《新中华报》上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黎辛 《党史文苑》2012,(19):40-44
1941年《解放日报》创刊的时候,我在清凉山做过5年多《解放日报》副刊的编辑。在那里我经受了整风思想革命与审查干部的组织考验,学习到了党报工作的知识,受到过奖励与表扬,这是我大半生最难忘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解放日报》的创办毛泽东与党中央历来重视报刊工作。1939年6月,毛泽东与党中央将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改为党中央机关报。毛泽东为《新中华报》题词:"把新中华报改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0月,毛泽东为《共产党人》杂志撰写的《发刊词》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党,必须有专门的党报。"可是,《新中华报》毕竟是一个四开四版的三日刊的小报,党中央的《解放》周刊每期也只有一  相似文献   

3.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4.
(一) 在长治城隍庙旧书摊上偶然淘到一册抗日战争时期出版的《解放》周刊第57期.该周刊出版时间为中华民国27年11月,公历为1938年11月,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中央机关报是《新中华报》,中央机关刊物是《解放》.除这两种报刊之外,还有《中国文化》《中国青年》《中国工人》《今日新闻》《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共产党人》等10多种报刊杂志.  相似文献   

5.
《必须制裁反动派》是1939年8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各界追悼平江惨案被难烈士大会上的讲演,最早发表在1939年8月4日《新中华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入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这两个版本有不少差别。  相似文献   

6.
中共历来重视宣传工作,而中共中央的机关报纸是极其重要的宣传工具。延安时期,中共在党报的出版发行方面,除了将中央苏区时期的《红色中华》改版为较大规模的《新中华报》,以后又将《新中华报》改版为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之外,中共还在国统区公开发行《新华日报》等。这些党报,为中共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1 9 4 1 年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决定将《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同时停办了陕甘宁边区的其他报刊、杂志。接着,中央又任命博古为《解放日报》社社长,同时兼任新华社社长。这样,中央就将创办大型机关报和新华通讯社的重任一下子全压在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博古的身上。从此博古两付重担一肩挑,在党的新闻战线上奋斗了 5 年,为党的新闻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这成为他革命生涯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博古主动请缨办报,《解放日报》一炮打响…  相似文献   

8.
<正>1940年7月,7名八路军干部在前往皖北抗日前线的途中,在安徽省太和县被当地反动政府残忍杀害。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员彭雪枫通过调查,揭开这一惨案的真相,并将"太和惨案"的经过电告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太和惨案"激起了我党我军和爱国同胞极大的愤慨,毛泽东为之在新四军四师"拂晓报"写了批示;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头版刊登了朱德、彭德怀给国民  相似文献   

9.
资料卡片     
墨迹“多想”是1939年2月7日毛泽东为延安《新中华报》的题词。竖写两字,取典型的纵长侧势,造成一种飞腾跃  相似文献   

10.
一、《中共中央关于克服投降危险克服抗战困难的声明》的时间 该文献的时间被误定为1941年2月。其实,它是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的后半部分,发表于《新中华报》,发表时间是1940年7月5日。 二、《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通报第二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正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在邯郸正式创刊发行,张磐石任社长兼总编辑。1946年6月底报社迁至武安南文章村,后迁入河西村,与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合属办公。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共出版746期,其中在武安出版702期。这是1946年在武安市河西村装订的全746期合订本,为三级文物。  相似文献   

12.
中共二大决定停办《共产党》月刊,另办全国性的政治机关报,以指导国民革命。1922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任主编,彭述之、瞿秋白也是主要负责人,半公开发行。第六期起迁到北京出版,以后又先后到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出版。《向导》发行量开始为几千份,后增加到2—3万份,最高达10万余份。它为16开本,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89,(6)
1925年12月1日,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旬刊创刊,这是最早的湖南省委机关报。该报由曹典琦、薛世纶任主编。第14期后改为周刊,1926年底停刊,前后出版了  相似文献   

14.
时序更替,甲子轮回。今年5月,是中共温州市委机关报《温州日报》创刊60周年华诞。《温州日报》是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在党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创办的有《新青年》、《共产党》、《向导》、《前锋》、《中国共产党党报》、《热血日报》、《中央政治通讯》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有《布尔塞维克》、《红旗》、《党的生活》、《实话》、《党的建设》、《红色中华》、《红星报》、《斗争》等;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有《新中华报》、《解放》、《群众》、《新华日报》、《共产党人》、《华商报》、《解放日报》等;解放战争时期创办的有北平《解放》报、《新华周刊》、《人民日报》、《学习》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创办的有《红旗》、《求是》等.中共中央机关报刊的历史,真实反映了我们党思想路线变化的轨迹,生动记录了我们党理论水平提高的过程,忠实记载了我们党英勇斗争实践的业绩.  相似文献   

16.
《先驱》报在中共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机关报,并曾一度发挥了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的作用。《先驱》存在的时期.正值中国共产党为“二大”的召开作准备。这个时期,由于《共产党》月刊已停刊,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向导》尚未创刊,所以它的一些文章,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的观点。 《先驱》创刊于1922年1月15日,创刊初期由北京地方团组织编辑出版,刘仁静和邓中夏任主编。从第4号(期)起改由青年团临时中央局在上海编辑出版,施存统任主编。从第8号起转归团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出版,先后任主编的有蔡和森、高尚德、施存统、寄吾等。原定为半月刊,但由于种种原因,常不能按期出版,1923年11月停刊,共出版25期。  相似文献   

17.
《红色中华》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这份红色报刊在中央苏区到底出刊到何时?有些同志根据人民出版社1982年影印出版的《红色中华》合订本提供的资料,断定《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只出刊到1934年10同3日,它在中央苏区的最后1期是第240期。  相似文献   

18.
1937年2月3日《新中华报》发表了丁玲的一篇散文,题名《彭德怀速写》。文章旁还配有丁玲手绘的一幅彭老总的肖像画。《速写》写于1936年11月,篇幅很短,仅780字,但写得非常生动,对人物的刻画亦很传神。  相似文献   

19.
<正>1941年5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到最困难的阶段。为适应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决定将延安的《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改名为《解放日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了发刊词。发刊词开宗明义地指出:"本报之使命如何?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一语足以尽之。"这也是《解放日报》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办报的宗旨。1942年初,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相似文献   

20.
解放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创立的出版机构,问世于1937年4月.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从陕西的保安迁驻延安.中央领导同志深感宣传出版书刊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遂由洛甫(张闻天)、博古、(秦邦宪)、凯丰、(何克全)、周恩来、王明等组成了中央党报委员会,专门负责报刊书籍的出版、发行工作,包括出版《解放》周刊,管理《新中华报》、新华通讯社、中央印刷厂等.中央党报委员会设有出版、发行二科,具体出版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等报刊书籍.由徐冰、(邢西萍)任秘书长(廖承志也担任过此职).主持日常工作;孙雪苇、(刘西苇)任出版科长(是年秋,调马列学院学习,由孙萍继任);徐国林任发行科长(后调中宣部,由王均予继任),黄植任副科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