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北京支部生活》2012,(9):F0002-F0002
沈鹏,1931年9月出生,江苏江阴人。 在人民美术出版祉担任编辑出版工作40余年。40岁以后扩充到书法创作与书法评论,并投入诗词创作,保持着不懈的追求。沈鹏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代主席13年有余,近几年又致力于书法高研人才的培养。曾连任六届中国国家图书奖评委、副主任。2008年,获“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  相似文献   

2.
艾琳 《共产党人》2005,(23):47-49
早在1986年,宁夏刚刚成立硬笔书法研究会时,李景杭曾任第一副会长,主持着宁夏书界的一些重大赛事及普及性群众书法活动。那时他正值不惑之年,精力充沛,加之他天性喜好社会文化的组织策划活动,经常利用节假日,率领一帮书法爱好者们上山下乡、进学校厂矿,深入县城村庄,怀揣满腔激情,到处宣讲习练书法的益处,并为爱好者们义务书写咨询卡,将示范的书法作品赠送给热情的青少年朋友。上世纪90年代初,他组织了几项重大的全国及自治区的书法大赛,均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3.
林青 《党史文汇》2007,(11):31-34
舒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出色的政治宣传工作者、军事理论家和中国书法界的一代宗师,为人们所深深敬仰着。舒同人生道路曲折丰富,颇具传奇色彩。论其贡献,除了革命事业,他的文才、口才和书法似乎更有成就。文中记述的几件事,反映了舒同的才学和人生光彩。  相似文献   

4.
罗斌 《湘潮》2013,(11):16-17
毛泽东是一位书法大家,他的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尊为“毛体”。然而,世人只知道毛泽东的书法挥洒自如,雄阔奔放,酣畅淋漓,却不知道他的书法师法何人。考其源,毛泽东的书法能有如此成就,除了得益于他的堂兄兼塾师毛宇居外,更得益于他的书法教师孙俍工。  相似文献   

5.
赵作卿手头珍藏着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的一幅书法,上面写着:作卿同志留念:春华秋实江渭清丙寅春书法造型端庄、笔力雄健,可以感受到这位老一辈无产阶  相似文献   

6.
“5点钟义务课堂”是东安路街道安培社区的一大创新。记者在社区办公楼3楼“5点钟义务课堂”看到,两间屋子大小的教室里整齐排列着7排桌椅。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张贴着辖区孩子在社区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南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展板,上面张贴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7.
王新明是改革开放初期与朱乃正、马西光等人同时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青海画家之一,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油画作品和美术设计、创意书法以及诗词作品,并且撰写了不少美术评论文章,发表于省内外报刊,对大美青海的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多艺术家弃笔下海的时候,他却始终坚守着艺术高地,保持着乐观谦和的生活态度,默默耕耘,成绩斐然。其油画作品曾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并发表于《人民日报》等诸多报刊,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其独创的功画、太极书画和创意书法亦为社会各界所注目。  相似文献   

8.
杨剑 《湘潮》2005,(3):42-44
宽大的沙发上,颜家龙身着白色的冬衣,随意地坐着,就他几十年的书法生涯,以及对书法的见解侃侃而谈。微微含笑的眼神,娓娓道来的话语,透露着一种世事洞明的练达;在为笔者展示书法作品,论及书法的方方面面时,更是渗透着一种对艺术绵绵不尽的热情。  颜家龙,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一个被中国书协授予“德艺双馨会员”称号的老人,为追求自我艺术完美,几十年矢志不渝,尺纸之间,浸润着他翰墨流彩的旷远与力度。隆冬的一天下午,笔者走进他的寓所“得德楼”,听他讲述自己与书法的“亲密”接触,欣赏他那些引起世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9.
那一天。西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功能大厅的门口比平日热闹,进进出出的人们络绎不绝。原来,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西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义忱的个人书法作品展览在此举行。省内一些书法界的名流驻足在一幅幅精品力作前细细品味欣赏。颇为赞誉王老的功底;不少初学书法的人看了展览后说,王老的书法让他们大开眼界。钦佩之余。学好书法的愿望和动力更强了。当时已经75岁的王老面色红润。一头银发纹丝不乱.神采奕奕中透着儒雅气质。他在热情地接待前来参观的人们,相互切磋着书法艺术和技巧。那是2003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艺术简历     
《党的生活(河南)》2014,(22):F0003-F0003
王誉文,山东省陵县人,自幼爱好书法,先习颜、柳,又习二王,有深厚的传统功底,作品曾获全国青年书法展二等奖,京津冀鲁青年书法展一等奖,2011年榜书精品国际巡回展优秀奖,入选文达杯“金刚经”书法作品展,2012年全球华人龙年龙字书法大展金龙奖,同年,应聘担任国际龙文化交流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毕业,原山东省书协会员,现任中华清风书画协会顾问、河南省清风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11.
陈治元     
陈治元,1964年12月生。1999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班,欧用币石先生指导的99级国内访问学者。从事书法教育、研究、创作20余年,美术学书法方向副教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书协教育委员会委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作品参展全国首届正书展、行草书展、青年展、行书展。第七、八届中青展。第七、八届国展。第一、二届兰亭奖,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千作展及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多篇书学或书法教育文章在《书法报》《书法研究》《中国书法通讯》等报刊发表。曾获青海省人民政府第五、六届文艺创作奖。  相似文献   

12.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学者书法.是一个充满古老气息而又时时表现出簇新风度的艺术现象。偶翻《中国成功人士》杂志,赫然看到目录上列着沈鹏、张海、高有鹏三个书法家的名字。书坛上高有鹏者,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还身兼中国神话学会、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等重要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这里也许并不是说高有鹏的书法水平真的可以与沈鹏、张海他们比肩.但确实是杂志的编辑独具慧眼,懂得作为一位学者书法家的高有鹏,他的书法艺术的高度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梁厚能 《湘潮》2012,(2):29-33
2005年11月,由艺术大师黄永玉题写书名,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作序的《欧阳允文书法作品集》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受到了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在京城书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中国书法》、《人民日报·海外版》、《书法报》、《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同时,书法评论家李中原教授对欧阳允文书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发表了《生命之流一书法家欧阳允文先生研究》长篇评论文章。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12,(4):62-63
他是中国当代最受关注和推崇的书法大家,却不愿意多谈书法,他说自己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定型;他是京剧行里公认的奚派传人,却身在梨园之外:。他教遍了从小学到博士后的所有年级,开创了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完整体系,却自称只是“一个教书匠”他治学广博,书法绘画音韵哲学文学……凡有所涉,俱臻化境,却自嘲为无“家”可归;他就是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15.
书法创作中经常提及到的"生熟问题",是书法创作中需要处理好的一对辩证关系,也是从书法学习到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包含着深刻的艺术哲理。从"生"到"熟"是必然、从"熟"到"生"是突破,即"由生而熟"是继承,"既熟能生"是创新。  相似文献   

16.
冯都 《世纪风采》2008,(5):24-24,25,26
毛泽东书法纵情翻腾,游丝盘金;舒同书法飘洒圆秀,弯弓盘马。他们的书艺个性和风格,都给人以愉悦的文化慰藉与审美感受。两位中华书法大家,在建国前后结下的翰墨情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寻访水洞沟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14):52-55
2008年7月7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向“中国书法之乡”隆德县授牌仪式在宁夏银川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为隆德县颁发了“中国书法之乡”牌匾,隆德县成为全围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县级“中国书法之乡”。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10,(11):90-91
艺术简介王文杰,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军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书法课题班成员,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名誉院长。著有《大风歌与垓下歌》等多部散文,报告文学集。自幼爱好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沉静而有书卷气。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  相似文献   

19.
乌海是墨海。十几年来,乌海市的书法活动普及和提高发展都很快,已经在外界产生广泛影响,被国内书界称为“乌海现象”。1995年,全国第三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在乌海举办,自治区共有入选作品22件,其中就有乌海的作品13件。近几年,乌海的书法作者和作品,在中国书协、省区书协、行业书协举办的展览中频频亮相,奖项之高,获奖人数之多,在全国地市级城市中十分罕见。1994年,乌海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书法城的决定,使书法这种占老的文化艺术活动变成了政府行为。书法活动的性质由此发生变化,由个人转向社会,由民间转向“官方”,由文化艺术领…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9,(22):43-43
秋阳潋滟、丹桂飘香。孕蕴着浓郁的贵州地域风情、民族特色,展现西部原生态魅力的“中国·贵阳南明‘大山之风’美术书法作品展”10月31日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