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艺术资讯     
海峤儒宗——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文物特展 为纪念利玛窦逝世400周年,澳门、内地、台湾三地与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合作举办此特展。展览展出利玛窦时代及其来华后相关的文化艺术珍品,内容包括美术工艺、建筑、科学、书籍、乐器、地图、器物、利玛窦中国友人之书法作品,以及澳门早期天主教文物等。展览于8月7日当年利玛窦踏足澳门的同日开幕。  相似文献   

2.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国论坛》2005,(2):27-28
2004年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10周年,是中国消保运动20周年,也是中消协成立20周年,在我国消费维权史上的确值得大书一笔。  相似文献   

4.
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绸的加工商又是经销商。古代时期,开封犹太社团的存在成为犹太人与中国人深层次交往的明证,也为中犹文化交流谱写了回荡千年的佳话。利玛窦的意外"发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6月24日),来自开封的举人艾田在北京慕名造访了颇具盛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神父,这次普通的拜访在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上掀开了不同寻常的一页。利玛窦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  相似文献   

5.
自郑和七下西洋以来,中国人最早睁眼看世界的是谁)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林则徐因为他主持编译了让中国人7解世界形势的(四洲志);或者是极力支持林则徐禁烟吟出”我欢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或者是编撰了(海国图志》。并且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其实明末的徐光启、李之藻和崇份帝等人就已经睁开眼看世界了。西方传教士东来始于西班牙人方济各当时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而在所有来华的传教士中间最有成就、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他努力钻研儒家经典与中国史书和许多士大夫又往名重一时。其中和他交…  相似文献   

6.
闫莉 《传承》2009,(10)
利玛窦在华期间,针对中国的现状,大力研习儒家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反映了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角度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7.
闫莉 《传承》2009,(20):106-107
利玛窦在华期间,针对中国的现状,大力研习儒家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反映了西方人看中国的视野角度以及方式。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北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意大利文化年”以“意向中国”为主题的招贴海报,上面大卫像和兵马俑互相用对方的语言问候“你好”。春节前夕,意大利人带着他们丰厚的艺术家底来到北京,提前让中国人过了一次艺术上的“小年”。  相似文献   

9.
2012年是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5,(2):99-99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中匡电影史上,有许多值得记住的“第一”:  相似文献   

11.
李永森  晋葆纯  李逢 《春秋》2010,(5):54-55
早在元朝时代.天主教就进入山东了。进入济南的西方语言.首推意大利语或者说是意大利文。因为继1554年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之后.意大利方济会传教士便相继而往.此后不久方济会士们便来到山东.来到这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济南府.在传教的同时开展拉丁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4):93-94
亓光、杨海蛟在《探索》2009年第5期撰文认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也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入宪十周年。回顾新中国法治探索和发展的伟大历程,可以更加确信: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要建设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尤拉 《今日上海》2014,(9):16-17
400年前,一个土生土长的徐家汇人徐光启和一个来自迢遥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以非凡的智慧和毅力缔造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传奇。 如今,徐家汇作为上海的一个时尚中心,依旧有着多元的文化风景。2014年9月19日到21日,一场名为“中意徐家汇”的嘉年华将给上海带来一场“意”味丰盛的狂欢。  相似文献   

14.
16世纪晚期,一位意大利耶稣会士,为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远万里东行,来到当时西方人几乎一无所知的中华大地;他遵循耶稣会开创者的遗训,创造性地将其宗旨应用于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之中;他在传播天主教义的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利玛窦——东西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独树一帜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商品在意大利黄思贤我国产品从机电、车床到丝绸、服装和皮革原料,由于价格低廉,质量较好,在意大利很受欢迎。意大利是中国在欧洲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1989年以后欧共体国家中首先与我恢复正常贸易和外交关系的国家。意大利的厂商和中小企业家对我...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1,(6):58-58
北京时间6月4日21时,中国金花李娜在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争夺战中,以2:0的战绩战胜卫冕冠军5号种子意大利选手斯齐亚沃尼,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位站在法网冠军领奖台上的中国选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做出了一个决定,允许国家队队员“单飞”,李娜、彭帅、郑洁和晏紫都选择了“单飞”...  相似文献   

17.
艾敬 《时事报告》2010,(2):77-78
《少林武魂》是由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集团出品、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术馆协同打造的大型原创功夫剧,问世以来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好评。近几年,《少林武魂》将目标瞄向了国外,先后赴韩国、印度、新加坡、意大利等国进行演出。2009年2月,《少林武魂》演出团载誉归来。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侯爵剧场演出上座率九成,成为中国第一部进入百老汇的原创舞台剧,也是中国第一部在美国纽约连续演出达24场的舞台艺术作品。2010年4月,这部文化精品再度走出国门,入驻美国大雾山国家森林公园,首期计划驻场演出三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五千年文明没有中断也不会中断,其奥秘何在?四百多年前来到中国的利玛窦,曾找到过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9.
《统一论坛》2010,(5):54-55
亚洲 2010年8月15日,印尼华人和平统一促进会在泗水市举行“庆祝印尼与中国建交60周年”和“第二届理事就职典礼”,出会议员玛斯甘、东爪哇省副省长赛夫拉·尤素夫、第五军区司令苏哇诺、中国驻泗水总领事王华根等,共700余人。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8,(1)
清代晚期的著名金石书画家赵之谦著有《勇庐闲诘》一书,简述我国鼻烟小史。“勇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鼻神之号,典故出自《龙鱼图经》。赵之谦在书中记述:鼻烟是明代万历九年,由意大利人利玛窦带入中国的。明末清初,我国已有人吸鼻烟。他们把烟草制成粉末,贮于瓶内,用鼻嗅之,以图兴奋。后来,贮鼻烟的瓶逐渐由口小腹阔的“壶”代替,即称为“鼻烟壶”。清雍正年间,罗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