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生隽语     
《民主》2014,(9):64-64
<正>金红光(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国际地位进入上升期,从一个贫穷的国家成功地转型为国际上瞩目的"大国"。但我们还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面临着如何从一个大国转变为一个"强国"的历史性转折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重大问题,如何协调和解决好,正是我们这代人现实和历史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但工业大而不强依然是我国工业的显著特征,走向工业强国是推进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正如2012年5月2g日,  相似文献   

3.
饶勤武 《学理论》2011,(31):69-70
新型工业化道路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原先的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转变,由外源式发展向内源式发展转变,由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型向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转变,这也正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从建国至今,中国的工业化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目前中国基本上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本文从意识形态和工业化目标的角度对这一历程进行解析,由此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从19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疲态"。经济增长乏力与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问题相叠加,加速了当代资本主义各国的"去工业化"进程。过度"去工业化"导致实体经济的衰退,引爆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困扰,西方国家开始推动再工业化,但"再工业化"成效甚微,既没有收到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成效,也未能使各国经济摆脱低迷不振的状态。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日渐衰微已是严峻的客观现实,也是一种难以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于晓媛 《理论探索》2002,3(3):53-56
自从 18 40年鸦片战争以来 ,现代化就始终是中国社会大变动中的一个根本性主题。工业化是使落后国家转变为先进国家的主要手段 ,是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曲折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时代主题 ,工业化发展又通过对时代主题的回应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目前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必须与城市化同步推进 ,同时推进市场化改革 ,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部工业化发展中 ,本文认为 ,应处理好工业化与市场化 ,工业化与地区脱贫致富 ,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 ,工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重化工业与轻工业 ,加工业及高新产业的关系。应采取如下发展对策 :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系 ,“等量资本能够获得等量利润” ;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用工业化成果推进农业现代化 ,把工业化发展建立在富民 ,特别是富农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调整工业结构 ;加速西部城市化进程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速发展私有企业等。  相似文献   

8.
曲波 《学理论》2008,(14):20-22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带给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太多的变化,也带给世界太多的变化,中国的30年改革开放让世界都看到了它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崛起,由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工业大国。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在国外屡屡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国、强国,30年的“世界加工厂”换不回来尊严,要想不被歧视,要想在国际上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我们就必须发展工业,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而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的基础.更需要振兴。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的实现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刘少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工业化口号,同时针对中国工业企业管理状况,倡导托拉斯管理形式用以管理社会主义企业,进行大胆、有益的启蒙性探索,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归纳西方主流经济增长的基本原理,提出帮助理解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促进中国以人为本的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阶段特征,以城镇化与工业化为载体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是"人本"因素,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有效纾解户籍、知识产权、教育三大领域的体制机制,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于欧洲,在封建生产方式解体和资本主义形成两个时期之间存在西方称作"原工业化"时期,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真正的手工工场时期"。原工业化是欧洲走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原工业化得以形成和维持的根本机制是机会劳动成本低。随着原工业化自身的发展,机会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消失时,原工业化内部所固有的矛盾和缺陷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最终走向衰落。欧洲原工业化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对原工业化的研究,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东北地区是极富特色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无论怎样改革,东北地区以工业化道路求振兴、求发展的方向不能改变。走依靠信息技术再造传统产业优势、传统工业与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可以避免产业发展的连续性被硬性割断,符合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东北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就在于充分认识问题,利用好优势条件实现转型,即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技术、知识驱动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张鹏  李宗强 《理论导刊》2003,(11):57-58
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在21世纪头20年要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这样,对一个地区来说也是这样。实现陕西工业化是陕西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陕西人民也为之进行了不懈努力。那么,陕西的工业化现在已进入到什么阶段?弄清这个问题,对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既胸怀大志又脚踏实地地推进陕西工业化的进程,至关重要。一、判断标准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工业生产方式的演进、渗透并最终取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现…  相似文献   

14.
<正>振兴实体经济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如下四个突出特征:(1)经济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期到工业化后期转变以"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为标志,我国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工业化进程(1995-2010)》,在2010年前后,北京、上海已处于后工业化发展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工业化后  相似文献   

15.
关于工业化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我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之一 ,就是要在 2 0 2 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同时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毋庸置疑 ,如何认识工业化以及走什么样的工业道路 ,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顺利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 ,本刊特邀请几位专家学者 ,就工业化的内涵、标准、意义及途径等问题进行讨论 ,希望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日本申遗:明治维新中的工业范本19世纪60年代,因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日本开始进行文明开化。从推行断发令到学制的施行,从修铁路到造西式建筑,西欧化渗透到日本的每一寸土地。除此之外,日本还引进了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改革,从一个闭塞落后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对日本来说,明治时期的工业革命遗址不仅是急速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梁珊 《理论探索》2004,(1):60-61
我国经济建设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新型工业道路。这是全面总结我国工业化经验 ,深刻洞察信息技术演进趋势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化 ,加快现代化进程 ,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当年选择苏联工业化模式并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十大关系";到第二代领导核心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社会全面、协调进步与发展";再到第三代领导核心形成新型工业化战略思想,是实践和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一条基本历史线索。本文试图从《论十大关系》对各种矛盾的辩证思考探究对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14,(5):30-31
依据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条件,基于生态工业理念对新型工业化体系进行调整与重构是将来一个较长时期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途径。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基于生态工业理念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当前亟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08,(9):61-6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对我国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总结,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