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广西农业部门提出实施以生态农业、信息农业和品牌农业为内容的“三大农业”,开始了新一轮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 在5年的实践中,农业部门实施以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为主要内容的粮食作物栽培“三免技术”和以塑料大棚、果实套袋等措施避雨、避寒和避晒栽培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三避技术”以及以频振诱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生态植保技术,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八桂大地呈现出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借助区位优势,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桥头堡”的广西一直探索在农业领域与东盟国家寻求合作。参加第五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专家表示,尽管广西农业“走出去”态势明显,但目前面临发展“瓶颈”,未来双方农业合作应重点从四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3.
钟振  贺亮军 《当代广西》2009,(20):14-15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糖蔗面积产量占全国60%以上、蚕茧产量连续4年全国第一、木薯产量占全国70%;“三免”、“三避”等农业创新技术叫响全国;生态、信息、品牌农业开创广西农业新纪元。一代又一代农业人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壮乡沃野的美丽华章。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规划开局的2006年,玉林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多区域合作新机遇,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致力打造泛北部湾中小企业名城,机械产业、水泥陶瓷、健康产业、服装皮革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集群迅速成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全面启动,第三届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中国·玉林)圆满成功,发挥广西最大侨乡优势,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5.
《前进》2008,(4):1-1
阳春三月,生机盎然。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贯彻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展示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部署,选举产生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和组成人员,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战略,围绕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坚定不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特别是以发展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增创新优势、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6.
林双川 《半月谈》2004,(9):32-36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把搞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断加以强化和深化。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新思路.中央重新审视中国农业的发展之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工作新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富裕农民的措施。政策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实为多年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7.
“三避”技术、“喷灌”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近年来,阳朔县引导农民将一项项农业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56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7350元,同比增长19.9%。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6977元的平均水平,连续5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领先全区。  相似文献   

8.
杨时功 《山西政报》2010,(23):27-27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委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1234”工程,即围绕一条主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两大目标(粮食产量4亿斤,农民人均收入7200元),抓好三项建设(实施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设施农业建设,以“四化”、“四改”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代广西》2008,(21):I0001-I0001
“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柜进农家”,这是忻城农业生产布局的生动写照。忻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122”工程(至2008年底,全县进厂原料蔗达到100万吨,桑园面积达到20万亩,至2010年底全县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今年甘蔗总面积发展到18.6万亩,桑园面积20.03万亩,步入“全区桑蚕发展十佳县”,金银花面积11.85万亩,位居广西首位,是广西著名的“金银花之乡”、“珍珠糯玉米之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的“新四化”就是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和信息化。“新四化”是我国农业加入WTO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和取胜法宝。  相似文献   

11.
寒冬时节,阳朔县白沙镇芭林村和古板村连绵10公里长的万亩金桔全部穿上能“避雨、避寒、避晒”的农膜“冬衣”后,恍如银蛇狂舞,蔚为壮观。据推广此项技术的广西农业专家介绍,农民在金桔成熟前给“树冠盖膜”的技术称为“三避”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曹琪 《今日上海》2011,(4):40-41
2011年不仅是开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更是上海各区县着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地处上海西北的普陀区明确提出,将深化完善原来的“三片五区”战略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的发展新布局,“一心”即真如城市副中心,“两轴”指中环产业集聚轴、苏州河文化创意轴,“三片区”指南片区(商贸核心承载片)、西片区(产业创新拓展片)、东片区(生活配套服务片)。其中,作为普陀区的第二大经济体,长寿路街道的功能定位也由“综合服务带”进一步提升为“文化商贸服务带”,迈出了“十二五”发展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3.
半月记事     
《当代广西》2006,(22):64-64
■10月24日广西启动“12316三农服务热线”。“12316”是针对广西农业经济情况制作的农业信息服务热线,全区用户通过拨打热线号“码12316”,即可获得农业专家在线服务,包括“三农”问题投诉受理、查询灾害预报信息、农业生产指导信息和农业产品供求信息等。■10月2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决定,拨出2000万元专款,支持我区开展以“城乡清洁工程”为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据悉,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所需的垃圾箱、环卫车和阅报栏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10月26日△自治区法制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广西全面清理…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区市、县、乡领导班子和村(社区)“两委”将集中进行换届。这是全区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事在人为,业靠人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换届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任期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时间段正好重合。“十二五”规划能否落到实处,“富民强桂”新跨越目标能否实现,壮乡人民能否开创幸福美好新生活,都与换届息息相关。搞好这次换届,关系广西发展大局和远景,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  相似文献   

15.
《今日广西》2007,(6):22-23
地处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广西,具有优越的农业条件,资源禀赋良好的八桂田野蕴含着丰厚的生产力底蕴。自古以来,为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壮乡人民释放着希望,然而。以“人、牛、犁耙组合”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令这一希望田野“守望者”摆脱传统的色彩,融入现代的“时髦”。信息时代的到来赋予了古老农业产业新的希望,但属于西部省区、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广西农业,如何与信息时代快速对接,如何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神奇之力来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是时代向广西农业人提出的新课题。经过对现实与发展的深度思考,广西农业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八桂田野上重笔写下了农业信息化的亮丽开篇。  相似文献   

16.
曹伟 《世纪行》2012,(7):30-31
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破解“三农”问题.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荆门建设“中国农谷”。荆门市正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各级政协当应势而为,充分发挥优势,服务“中国农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即将告别成就辉煌的“十一五”,充满期待的“十二五”迎面向我们走来。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三次全会通过的广西“十二五”规划建议为广西未来5年的发展绘就了新的蓝图,广受关注。尤其是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8.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08,(10):44-44
在广西北部湾区域发展的新坐标中,位于中越两国和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的百色,通过全力打造“四地一带一枢纽”(“四地”即中国生态铝工业基地、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商贸物流集散地;“一带”即广西右江河谷城镇带;“一枢纽”即通边达海的大西南交通枢纽),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  相似文献   

19.
邱烜 《当代广西》2013,(8):60-62
在广西,说到“圣女果”,很多人都会提到“壮乡河谷”,而因了“壮乡河谷”,人们也会很自然就想到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同区(以下简称“百色园区”)。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10,(2):30-30
2010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坚持“一个中心”(即促进农民增收),突出“两个重点”(即培育基础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实现“三个转变”(即单纯农业生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农产品生产大县向产业强县转变、资源大县向经济强县转变),推进“四个创新”(即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