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卓元 《新视野》2012,(4):21-23,29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既是对1978年之后1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和理论界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深化的结果。由于改革目标明确,新体制基本框架设计合理,我国在1992年以后改革全面大步展开,已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是简单的外部结合,而是要互相渗透的内在结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改革,正面临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在这一特定时期,基层企业工会应当干什么?企业工会工作的目标、任务怎样科学定位?笔者认为企业工会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定位是:服务企业发展,凝聚职工人心,实现企(业)职(工)共赢。服务企业发展,就是按照  相似文献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这一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过渡的帷幕。在这一转轨换制进程中,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首先受到冲击和震动,在思维态势上必然发生一次极大的革命,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会被历史所淘汰。 一、由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过渡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同志的伟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贡献在于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地位 ,解决了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 ,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实践在中国的发展 ,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老工业基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怎样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其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唐山市的实际谈点体会。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老工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摆脱高度集权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市场经济转轨,是原社会主义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共同选择。综观原社会主义各国转轨的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依靠休克疗法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中国以渐进的改革方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已发生…  相似文献   

7.
曾培炎 《求是》2012,(11):10-14
今年是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回顾总结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个过渡是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过渡”,当然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渡,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特别是在要素市场发育尚不完全、法制建设尚不健全、保障机制尚不完善、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尚未最终确定、许多外部环境还需进一步开拓或创建的时期,如何正确地把握、稳妥地推进这场变革,这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不仅是对我国十几年来改革实践的科学总结,也是我党领导人民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征程上所取得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目标的确立,预示着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将由计划向市场过渡。而这一过渡,势必推动和影响着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举措的演变和革新。尤其是广大教育者肩负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重任,在这一过渡面前,更需要变革旧观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破除旧的思维模式,思维定势和思维框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思维方式。 那么,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应当进行那些方面的变革呢?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11.
姜月忠 《学习论坛》2004,(11):34-37
改革浪潮将中国推上一个崭新的社会发展阶段 :一个现代化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相互交织、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同时并存的过渡社会阶段。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的基本矛盾 ,是社会主义过渡阶段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 ,是社会主义过渡科学理论研究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2.
理论广角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艰巨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纪念邓小平同志的文章中指出,从今天的实际情况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巩固和发展中围绕着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根本问题,面临着一系列亟需研究和解决的复杂课题。其中主要有四大问题,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平目标之间的矛盾。三是参与经济全球化与防止“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四是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与遏制腐败蔓延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十五大报告对此作了科学论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着眼于充分有效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然,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面临的矛盾也是更深层次的。例如,在思想认识上,还有相当多的人对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搞好市场经济信心不足,换言之,还有相当多的人对实行市场经济后还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表示担忧。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否搞好市场经济呢?笔者回顾改革20年的实践,特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04,(1):2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打开了局面.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改革迈出了更大步伐,经历了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相互促进的生动过程,从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框架,到十五大、十六大,都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大的方面有: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尹航 《求实》2012,(5):4-8
1992年邓小平南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南方谈话,在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尤其是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进而也从实践层面极大地推进了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为指导,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由放权让利历史性地转为制度创新.邓小平南方谈话,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解决了改革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闯过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口,使中国改革不可逆转地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陈坚 《求实》2004,3(8):11-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模式的确立 ,前后长达 14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改革的总设计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为这一目标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有两件大事,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一个是90年代中期面对经济过热实施国家宏观调控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我1990年至1993年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1993年至1998年又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直接参与了这两件大事的研究和相关实施工作.现将有关情况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终济体制过渡这项历史重任,就必须强化各种  相似文献   

19.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明显增多。本文论述了社会利益矛盾的形成、表现和正确处理社会利益矛盾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经济改革政策不断完善和深入,生产要素的分配调节逐步要由市场运行的规律所代替。这也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和发展的必然规律。在这个阶段,生产要素的分配调节不可能全部由市场运行机制所代替,政府必然要保留部分权力来对一些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和调节,以保证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搞好审批制度的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认识。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