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范忠程 《求索》2008,(10):227-229
邓中夏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领导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和理论家。他在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同时,十分关注中国的农村和农民。1923—1926年间,他就农民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现状,农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工农联合,以及农民运动的政略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十分精要和别开生面的论述,指出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国民革命的基本动力;农民中蕴藏有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创造能力;工农联合是胜利之本;政策和策略是农民运动的生命等。这些思想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指导了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春秋》2013,(6):1-1
毛泽东生于农村,农民家庭和农村生活使他对农民有着最直观而深刻的认识,对贫苦农民怀有真挚而深厚的感情。学生时代,他多次深入农村调查农民情况;投身革命后,他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斗争;  相似文献   

3.
李汉民 《广东民政》2010,(10):57-59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多年来中央和国务院的一号文件,几乎都是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中国的根基问题。20世纪中期,土地改革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一次革命浪潮;70年代,安微凤阳吹响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第二次革命的号角;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伏晓 《淮海论坛》2006,(1):10-12,15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构建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农村出现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大多与农民利益受到侵犯有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利益的保护,把农民利益保护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上.尽快建立合理有效的农民利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民和农村问题。这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毛泽东曾敏锐地指出 ,中国的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农民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实际上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肇始于1979年的中国社会历史性改革 ,也是以中国农村的改革为突破口。半个多世纪以来 ,从农村的武装革命到农村的经济改革 ,无不证明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进入九十年代 ,当中国现代化面临从经济到政治全面转型问题的时候,不容置疑的是 ,中国现代化的新阶段也必然以农村改革的深…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尚未摆脱不发达状态,  相似文献   

8.
解放农民,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陈财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中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刘泽民 《前进》2003,(3):4-7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符合国情,顺应民心,催人奋进。它对于调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性,同心同德把我国建设成为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就目前的形势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一、提高认识,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关心农民从历史上来说,关心农民是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将中国人民的主体———农民引为自己的依靠力量,在土地革命、国内革命期间,我们党都能调整对农民的政策,激发、保护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从而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对待农民问题上,既有教训,又有经验。我们党曾经超前估计农村形势,所制定的农村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中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党的农村改革所带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11.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析蔡和森对农民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蔡和森通过对农民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农民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阐述了工农联盟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现实性,并在如何实现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问题上提出了独特的理论见解。他的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探索,成为党制定关于农民问题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农民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对策冯兰,李守经中国的农业、农村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问题,因此,“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归根到底,要靠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①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农民是社会的主体、市场的主体,如果农民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陆静 《长白学刊》2003,(2):85-87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群中,毛泽东所以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1930年前后率先成功地找到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较之党的其他领导人之前,就格外关注中国革命成败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并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作了极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8,(10):35-35
2008年10月20日,河北沧县,农民王林清在自家小院向邻居展示他32年以来记录的农村日记。今年42岁的王林清是河北省沧县达子店村农民,他从1976年开始记生活日记,至今已有32年历史了,共写下了50多本日记,伴随他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王林清在每本日记扉页上写有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感悟,这些日记也从一个侧面细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农村实行﹃村务财务公开﹄的调查中共四川省委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如何理顺农民情绪,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头等大事。近年来,四川省...  相似文献   

17.
《今日中国》:您认为中国共产党得天下,多大程度上是因为赢得了农民? 温铁军:建国前夕,中国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城市人口不到15%,其中工业人口不到5%,所谓国民就是农民。因此,从阶级革命的角度讲,新中国的建立是农民革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统 《同舟共进》2011,(5):46-49
【陈独秀的挣扎与毛泽东的彷徨】 平心而论,陈独秀从心里不赞成农民运动。他是大教授,虽然从事的是唤起民众的革命,但广大农民真正起来了,他又怕得要命,属于毛泽东所说的“叶公好龙”之类。  相似文献   

19.
“民工潮”与都市街角文化的变化张士军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那么,中国农民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中国农民的能量和冲动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当我们还沉浸在分享农业丰收喜悦的时候,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和毛泽东都对农民运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出了各自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