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旅游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而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正因为如此,高校要充分认识新时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正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环节着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素质,进而促进旅游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司艳宇 《学理论》2009,(12):125-126
河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省份,如何发挥河南旅游人才资源的优势为河南旅游业发展做出贡献,是现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高校提供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却不能为企业充分利用,本文通过调查河南省部分高校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给出一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旅游专业的大学生寻求更多的就业途径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王爽 《学理论》2012,(11):231-232
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旅游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呈旺盛增长趋势,但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却出现了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差,实训基地少,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专业实践教学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观念更新与心态调整。同时,进行旅游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和应用性,注重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使实践教学工作能够适应旅游市场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增强哈尔滨旅游业发展后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颖 《学理论》2015,(7):96-97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但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是提升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增强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因素。旅游公共服务是否完备是衡量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特点,也对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挑战。基于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力图以前沿性、应用性为视角,从发展旅游公共服务的价值入手,并对哈尔滨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发展哈尔滨旅游公共服务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5.
覃美绒 《学理论》2013,(21):285-286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特色专业,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然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中国右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进军的世纪。为此,国际旅游业发展对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能力本位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进行探讨,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拥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陕南旅游产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通过扩大招生规模、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就业倒逼学习、推广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培养出适应陕南"山水""人文""历史""生态"旅游特色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现地方教育产业发展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概念也逐渐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深度旅游理念在旅游业中有了广阔的前景。从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深度旅游理念已经广泛运用到各大旅游业中,成为较为个性化的新兴旅游方式。文章首先对深度旅游理念的内涵进行简单概述,其次分析临沧茶文化旅游的优劣势,进而深度分析基于深度旅游理念下临沧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要素,最后探究深度旅游理念下临沧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具体内容。希望对促进我国临沧茶文化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28)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完善,旅游者道德意识薄弱,不文明行为增多;旅游资源的破坏,浪费,不合理开发;旅游管理的缺失,黑导、黑社、零负团费等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我们可以把儒家思想应用到旅游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义",把儒家思想与旅游主体、客体、介体相耦合,以儒家思想为思想支撑,以施仁、取义为目标,与旅游结合,调和旅游业的发展,去糟粕,集精华,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苏北地区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供需失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育学和经济学视角,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构建基于就业目标的苏北地区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从旅游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职业性"特点出发,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为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最为直接、最为实用的智力支撑.形成适应苏北区域旅游发展需求的,既相对稳定又实时可调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制度等,以此来保证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培养,提高就业率,加快苏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3)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旅游美学课程,近年来在完成美学与专业课程嫁接的同时,也意味着当代美学研究从理论繁荣朝向更活跃地参与现实——高校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向发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旅游业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旅游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多角度阐述了其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慧  庄元 《学理论》2011,(9):50-51
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群体,有着独特的旅游行为及特征。对包头市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旅游偏好作了较详尽的调查分析,希望通过了解这颇具潜力的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为这一旅游客源市场的开发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包头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的应用。本文从旅游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和意义入手,以某市为例,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了论述,找出了现存的诸多问题,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国内外企业和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市永定区旅游事业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全国最早进行旅游业探索的区县之一。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巨大成就:一批海内外知名的风景区建成,立体旅游交通体系形成,旅游接待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壮大。30多年来永定区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思想创新、必须坚持管理创新、必须坚持旅游带动。  相似文献   

14.
李燕 《学理论》2010,(26):229-230
独立学院的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实习是独立学院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旅游管理专业来讲,实习尤其重要,因为旅游管理专业对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很高。对于独立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了符合其培养计划,就更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拟讨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怎样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相应的实习。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9)
宝鸡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旅游资源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针对不同类型人文旅游资源所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政府、企业、游客三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建议,希望可以对宝鸡市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典型代表,近些年旅游业的从业人数、消费群体、经济总量都在不断提高。为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南宁市作为研究案例,研究旅游品牌的打造方式,并结合当前北部湾区域发展的实际,对打造南宁旅游品牌的可行性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前,旅游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愈发严重,主要表现为景区名称商标频被抢注,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安排及旅游商品抄袭严重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既要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工作职能,又要提高旅游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同时还需要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8.
四川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针对四川实际,对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人文资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旅游危机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时代,旅游者的利益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最为关注的话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旅游危机无处不在.作为湖南省旅游业龙头,张家界在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中,必须高度重视旅游危机,大力加强旅游危机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旅游危机能力,有效化解旅游危机,以实现旅游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使张家界的旅游业驶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1)
陕西眉县旅游业长期以来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自然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旅游,当前在国内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旅游资源区域优化的大背景下,眉县旅游业应着力于优化区域旅游资源的发展结构,加强旅游业优势资源的质量工程建设,深化特色旅游产品的深加工和加大品牌推介。通过旅游资源的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眉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