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工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击疫情伟大斗争,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2.
“我们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坚决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要求扩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举全国之力抗击疫情。  相似文献   

3.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它践行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领域,也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重要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表明,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实践,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创造。人民至上并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成果中。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真正坚持人民至上,实现我们党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4.
孙煌 《人民论坛》2021,(9):98-100
以人为本的思想由来已久,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的基本思想,深远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发展。正确把握我国古代人本思想的内涵,对于深刻理解、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位一体”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重要论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明 《群众》2021,(1):71-71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真情致敬平凡的英雄,铿锵号召“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必将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的奋斗书写抗疫史诗,彰显中国精神。习近平主席饱含深情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骄傲。  相似文献   

6.
《党建研究》2020,(3):32-34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闻令而动、迅速响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重庆市委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要求,全力做好重庆市工作,更好服务全国防控大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史。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尽管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目标有所不同,并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人民理论、群众路线,但本质都是一样的,即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幸福的使命。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理论的中国化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直面疫情大考,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抗击疫情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为民履职的庄严使命,率先在全国通过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地方立法决定,为战"疫"提供法治保障;在当前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乘势而上、主动出击,为推动上海经济发展早日步入正轨贡献智慧和力量,用作为与担当书写了"人民至上"答卷。  相似文献   

9.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生命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命至上强调人的生命价值至高无上,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生命至上有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为:生命至上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生命至上内蕴中国文化的仁爱传统、生命至上凝聚全民抗疫的强大合力、生命至上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相似文献   

10.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勃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携手春日,如期而至。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栉风沐雨,播撒希望的种子,如今回首,已是繁花似锦:这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韧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相似文献   

11.
季勇 《群众》2023,(5):59-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既是“人民至上”的直接体现,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最直观的成效。事实上,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还是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控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起点,以人民立场为价值取向,以共产主义为目标归宿。新时代“人民至上”从这三个向度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刻诠释,以不断与时俱进精神坚守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以不负人民印证初心使命,凸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利益为先贯彻落实治国方略,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人民至上”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思想起点更加深厚科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解析“人民至上”是明确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本质的一种阐释,也让我们对百年来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坚守与传承有了更加透彻的领悟,有助于未来道路上转化为强大动力,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21,(1):4-5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最大亮点是系统地阐述了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主要包括人民主体、人民至上、人民民主、人民幸福等观点。文章比较系统、深入、全面地探讨了"七一"讲话阐发的人民至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钟瑜 《今日海南》2020,(2):17-17
疫情面前,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自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这场分秒必争的生死竞速中,举国上下,无论是引领在先的党员干部、还是战斗在前的医疗战士,亦或是日夜攻关的科研人员,他们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政治优势,用行动践行生命至上的理念,用真情唱响人民至上的赞歌!  相似文献   

16.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将人民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经过长期探索与建设,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创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制,构建了保障民主真实有效运转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其基本经验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始终坚持持续不断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和发展人民至上这一宝贵经验,建立并完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7.
群仲平 《群众》2020,(11):1-1
我们常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试金石。而越是危难关头,越是面临挑战,就越能展露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的本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这一掷地有声之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宗旨、展现了人民共和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其中蕴藏着的大担当、大智慧,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细细品味、铭记践行。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中首要的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的文化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的坚守;是现代化视域下人的需要发展、自我意识觉醒的内在意蕴;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20.
陈雷 《群众》2023,(1):20-21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用民生情怀书写人民至上的时代答卷。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东将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中寻找发展动力,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推进现代化新如东建设,不断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火热的现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如东绚丽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