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晓明  李睿 《学理论》2013,(15):293-29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相应的就业问题已非常严峻。"一切皆可抛,唯有读书高"的信条被颠覆,不再是"学而优则仕",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价值的重要尺码,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席卷大学校园。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基于对自身能力的高估或贬低而对大众教育所能带来社会价值产生的怀疑;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离与扭曲,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1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不断攀升,无形中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基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提出了扩大就业这一发展方针和战略,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共青团是高校基层的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策略如下:注重引导大学生转变自身就业理念;拓宽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服务的渠道;注重强化学生就业和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3.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艳丰 《学理论》2015,(3):155-15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剧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教育已引起高校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和就业满意度低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和谐稳定的发展。高校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思路,实现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薇  何红霞 《学理论》2013,(30):283-287
近年来由于"英语热"使得英语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专业教育质量也有所下降,导致许多英语专业毕业生陷入了就业困境。以下沙高教园区本科高校为例,面向在校大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三方开展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措施,帮助其有效提升其就业质量,为解决就业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和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殷向阳 《学理论》2010,(29):209-210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给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让大学生充分、全面、安心、满意就业,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在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考验。女大学生承受着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大环境,又受到传统观念、生理心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显得尤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并提出女生生理心理障碍的克服;用人单位的理性排斥行为的解决;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丽霞 《学理论》2012,(23):198-199
男女平等就业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以及某些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以西部某H大学十三个文科院的女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对H大学文科女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落实法律保障机制;优化高校考业调整途经;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情况严峻,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以及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上升,使得大学生失业率开始增加,一些大学生摒弃了就业带来的压力,选择创业。对于各大高校来说,能够很好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才能很好地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并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8)
"特殊群体"作为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跨越式的发展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以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个人访谈,从学校角度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家庭经济就业困难群体、少数民族就业困难群体、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心理障碍就业困难群体给予相应的援助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随着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不断变化,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择业价值观教育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因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就业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对于大学生心理以及观念上的精神冲击。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进行分析,剖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强大学生择业观培育的对策如下:积极开展正确的舆论宣传;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挥高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6)
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为探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问题,以便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在对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建议如下: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行个性化咨询辅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10)
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模拟面试是提高大学生面试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参与模拟面试的情况调查,对有效开展模拟面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分析,探索高校在大学生中有效开展模拟面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2)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创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视。可以从优化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等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制度法规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张德亮  吴文龙 《学理论》2011,(14):281-282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现实看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比较薄弱,创业所需要的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社会实践经验、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不足。这些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良好的创业培养,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毕强 《学理论》2012,(19):246-247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国各高校都采取各种方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而切实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才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才能验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理论阐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学理论》2013,(3):57-5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立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揭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各种表现及危害,并通过探究表象之后的深层原因,寻找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14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毕业生在家庭之外所认识的人的地位对于他们的就业质量有着广泛的积极的作用;家庭地位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找到工作并解决这些城市的户口;强关系更有利于毕业生找到一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意义且个人满意度更高的工作,而弱关系则更有助于毕业生在热门城市就业;帮助者地位越高越有助于毕业生在所谓的"好单位"找到工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强弱关系各有其优势,强关系有利于突破规则而为求职者提供实质帮助,弱关系则有利于延长资源链条。社会资源理论得到普遍的支持,但发现社会资本对就业的作用往往是间接性的和联合性的,社会资本对就业存在"跷跷板"效应。雇主动机理论获得部分支持,员工推荐求职者有可能为了雇主利益而忽视求职者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剖析了大学生择业就业时容易出现的几种心理问题,并提出大学生应该如何自己来排除这些心理问题,以及国家、高校、家庭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应采取哪些有利引导和教育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