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确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与构建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必须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具体地说,就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技术创新成果运用的主体。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就是要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国各类企业普遍面的紧迫问题,而目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就是资金缺乏,创新基金的设立楞可以解决科技形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两个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企业是社会经济生产的细胞,技术是社会生产的动力。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必然在我国实现“两个转变”的过程中起到开路先锋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应把软技术创新作为我国多数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短期突破口。一、影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是指把科学技术成果引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导致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或生产函数的转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属性.企业技术创新根源于企业内部的利益冲…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肩负着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深入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了解各个动力要素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对深层次挖掘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进而增强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但世界各国还没有从危机中完全走出来。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持续产生影响。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技术创新才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创新型国家的主体是企业,民营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活力决定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成败。通过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产业特征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创新面临的问题,最后从民营企业自身角度提出解决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会受到来自企业内部因素的制约,而且也会受到自来企业外部各方面与技术创新目标不相适应的环境因素的限制。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种种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的因素日益显现,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1.制度因素我国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其所有制形式大多属于非国有制经济的范畴。在非国有制企业的贷款申请、上市资格、市场竞争等方面不能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的待遇,未形成有利于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体系。从世界范围看,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想。创新的形式主要有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创新的动力是资本内在的逐利动机、竞争的外部压力、市场需求的驱动以及劳资双方的博弈;创新依托的是分工、资本积累、信用和教育;创新的价值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创新思想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是: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加强科技和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因此,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与外在动力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改革的进程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本文即着眼于此,从几个方面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政治体制改革在社会结构转型、全球化趋势和政治领导人的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步入正轨。  相似文献   

9.
民营科技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民营科技企业主要从事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在进行研发和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等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融资困难成为制约民营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调查访问和数据分析,论证了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以及影响企业融资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担保业、尽快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密不可分,科学认知其历史进程、演进逻辑和动力机制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可以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演变划分为艰难起步、快速发展和深度融合等三个历史阶段。制度的稳定政策场域、自适应机制和思维定式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渐进发展产生了强烈的路径依赖。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地位的确立、绿色技术激励体系的构建、绿色技术体制改革的深化、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等,是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变迁的关键节点。在动力机制方面,政治、经济和社会构成制度变迁的基础动力;学习效应、协同效应和适应性预期构成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微观行动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构成制度变迁的直接动力。未来,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通过加深市场化、增强国际化、深化智能化,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怎样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九龙 《理论导刊》2003,(11):17-19
建构我国的技术创新系统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国外技术,进行吸收消化,实现二次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国家和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国家、企业、高校、科技机构应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转化教育模式,调整教育结构,为技术创新培养创造性人才。  相似文献   

12.
姚建亭 《团结》2002,(4):25-26
科研院所转制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其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中华民族的兴盛。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知识科技创新体系提出了明确方向。科研  相似文献   

13.
企业创新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元 《瞭望》2005,(49)
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多次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竟争力的中心环节,要摆在全国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又面临一个重大调整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实现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创新不单纯是一个技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仅是投资者、生产者、产品销售者,它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转换、实现产业化必然要采取的市场组织方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种技术创新是一个经济过程和一个市场的实现过程。创新必须谋求市场价值,必须真正被市场所接受。因此,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应当成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创造环境的一个基本起点。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获取、应用、推广和市场的实现总是由企业进行,更重要的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世界上大致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这五次科技革命具有一些规律性机理:发生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其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其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是重要动力,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重要趋势.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大力发展民生科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的耦合,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缺失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紧迫战略任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然十分困难,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缺失存在着直接关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缺失主要表现在发展观念上的动力缺失、政府推动上的动力缺失、企业参与上的动力缺失和国家发展战略上的动力缺失等方面.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缺失,一是加快行政体制转变,合理规范干部利益引导机制,二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企业治理结构建设,三是优化技术创新的环境,推动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四是适度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是存在于主体周围的外部因素。就企业这个主体来说,环境是广义的,它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和自然资源等诸多内容。环境是企业的不可控变量。企业只有通过管理不断地调整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科技创新是实现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创新要转化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就离不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高度融合。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以企业牵头建设创新联合体,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已经成为国家面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李小丹 《学理论》2014,(5):12-13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进行到今天仍步履维艰,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阻碍,其中政治文化动力不足是关键原因之一。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动力不足的原因。传统文化中呈现出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依附大于自主、重家族轻社会、重情感轻理性等特征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主要的文化障碍,危害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今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部署。推动国有企业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从宏观上看,实现科技和经济结合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建立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但是,技术创新并不仅仅是一项科技的发明和创造活动,在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投资、收益评价,在一次技术创新完成后,也会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的均衡与利益分配关系,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任务以来,我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扩展。改革正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主题。去年九月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会议,进一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设想和实现步骤。把改革作为我们首要的任务,坚决地、有步骤地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