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提到中國畫,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毛筆。的確,用毛筆蘸墨作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而李冰奇作畫不用毛筆,却是用手指。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畫壇上,指晝只能算是一個小小流派,而且時間不算太長,大約只有三百來年的歷史。這門獨特藝術的開創者是清朝(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初年的高其佩。近代指畫大師,則首推本世紀七十年代去世的潘天壽^潘天壽之後,把指畫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便是山東奇才李冰奇了。這有一九九○年九月間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的一百多幅指晝作品為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用一個半小時仔細鑒賞之後,語重心長地讚道:“晝花卉很  相似文献   

2.
漫畫是時代的產物,它總是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如果我們重視十九世紀歐洲的戈雅和杜米埃的貢獻,那麼我國許多諷刺畫家在反帝、反封建以及大革命年代裹的功績,同樣也是不可磨滅的。近幾年在北京,每年葉淺予總要召集三十年代的漫畫作者聚會一次。於今我們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把中國漫畫家在抗日烽火中的經歷紀錄下來,在中國漫畫史上留下有意義的一頁,是我們這些老人的樂趣,也是我們的責任。一九三五年日本帝國主義併吞中華的兇燄愈演愈烈。全國人民抗日情緒日益高漲。在中國漫畫的發源地上海,編輯《時代漫畫》月刊的魯少飛、王敦慶與《獨立漫畫》月刊的編輯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畫廊擧辦的《阿傅的版畫展》,是一次新颖的藝術展覽。所謂新颖,一方面指這次展出的阿傅近期創作的四十六幅版畫所表现的技法,另一方面也是就這位藝術家作品的境界和内容而言的。這次展覽是在中央美術學院院長靳尚誼教授等藝術家支持下擧辦的。從開幕到畫展結束,冒着刺骨的寒風趕來欣賞阿傅新作的人羣中,既有首都的藝術界前輩和同行们,也有在北京的外籍藝術家、評論家、收藏  相似文献   

4.
福肘果至递(逮)生贵子臃滩属楊柳青年畫中的兒童~~  相似文献   

5.
敦煌壁畫     
位於中國甘肅省西部的敦煌石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藝術寶庫谟谐汕先f精美的塑像和壁畫,生動形象地反映了中國四世紀至十四世紀的社會生活以及中外友好交往痪虐似吣晡逶露?郵電部發行《敦煌壁畫》(第一組:四世紀北凉、北魏時期的作品)特種郵票一套,共四枚。  相似文献   

6.
隨着改革開放,西方文化的浪潮不斷拍打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我們各個方面都面臨着挑戰谥袊鴤鹘y畫這一歷史悠久的領域裏,中年女畫家杜衡勇敢地迎接了這一挑戰,摸索出一條中國民族傳統畫與世界文化相結合的新途徑,以別具一格的風貌爲畫壇所矚目。杜衡少年時便嶄露頭角,青年時期主攻中國山水畫,從師於秦仲文、關松房,蕭芬等名師。她臨摹過許多歷代山水畫大師的真迹,悉研過名家流派的表現技巧與繪畫論述,數十年如一日,奠定了中國山水晝技法理論的堅實基礎。  相似文献   

7.
在中國古代,爲了安葬死去的帝王,都要爲他们構築豪華的地下墓室。在墓内的牆壁和室顶上,還常常繪制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不但具有珍贵的史料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秦漢南北朝時期根據中國古代大史學家司馬遷(前一四五——?)的著作《史記》记载,第一個统一中國的秦始皇(前二五九——前二一○年)的陵墓修築在酈山(今陕西省臨潼縣境内)。墓室裏‘以水银爲百川江河大海’,並且‘上  相似文献   

8.
茫茫戈壁灘上,波斯商隊正趕着駱駝緩緩前行。忽然狂風大作,商隊迷失方向。他們跪伏沙丘,祈求蒼天指示生路。果然,遠方出現了一團跳動的光環,漸漸向商隊靠近,原來是一頭光彩奪目的神鹿。晓身上有九色斑紋,閃閃發光。它帶领商队冲出風暴,直奔長安。 這是中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畫家馮健男創作的彩色連環畫《九色晓》中的一組畫面。這本畫册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一九八二年度兒童圖書插圖比賽中獲銀獎。一九八二年度評委、日本著名畫家安野光雅先生對這本取材於敦煌壁畫佛經故事的畫册評價說:‘九色鹿’之色彩完美地掌握住了古典  相似文献   

9.
新疆是中國古代岩畫遺迹比較豐富的地區之一。不論是蒼翠的阿勒泰山,還是綿延數千公里的天山,以及阿爾金山、崑崙山、帕米爾,都有大量古代岩畫遺迹,而且仍不斷有新的發現。最近見於烏魯木齊市附近的呼圖壁縣境內天山深處的岩雕刻畫,可以說是罕見的珍迹。它通過明確的藝術語言,宣示了當年人們對種性繁衍的極度  相似文献   

10.
我國嶺南畫派,始基於清末廣東名家居古泉氏。高劍父、陳樹人先生,均古泉高弟,其後劍父、奇峯兄弟及陳樹人先生留學日本,得以接觸東、西洋畫法,因以其渾厚之中國畫基礎,參照東、西新法,遂創爲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畫之新風。其始曰‘折衷派’,然國人均以‘嶺南畫派’稱之,以其發源於辛亥革命策源地之廣東故也。嶺南畫派以最早吸收外來技法使中國畫面目一新震動當時。今二高弟子若方人定、關山月、黎雄才等,均有聲國際,而趙  相似文献   

11.
梁晚年是在十年前由廣東江門去澳門定居的。為了繁榮當地的文化藝術事業,他在澳門開辦了一所美術學院,招收了八十名學生,年長者已過半百,幼小者尚屬稚童,可謂老少咸集,乃澳門之繪畫英才而育之了。在這所新創建的美術學院裏,梁晚年輔導學生練習素描,鑽研書法,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方法和精神進行探討。去年他還在澳門籌建澳門畫院。顯然,這位畫家是打算在澳門這塊祖國藝術傳統不足的土地上傳播中國傳統繪畫的種子,並發揚光大。梁晚年在籌建澳門畫院的同時還有個計劃,準備組織一批內地名畫家的傑出作品向澳門公衆展示,並邀請京、滬、穗畫家去澳門進行藝術交  相似文献   

12.
中年書家楊光華,以開创中國水墨畫新技法而聞名畫壇。最近,在北京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第二次個人畫展。观众雲集,都為他精美、独待的作品所陶醉。杨光華以新的創作方法,豐富了中國畫的表現意境。以《奔腾》這幅山水畫為例,作者描繪了雨后长江三峽,高山流水傾瀉而下及江水奔腾的情景。以往的中國畫,表現流水等白色物象時,只能用白紛或其他顏料精描細琢,  相似文献   

13.
在人才濟濟的中國畫壇上,吳團莨的名字對許多人還是陌生的。他今年三十六歲,是中國北方大草原上的少數民族——達斡爾族人。他的創作經歷下足十年,在藝術上却已顯示出獨特的個人風貌和民族特色。一九八二年在北京擧行的全國少數民族美展中,這位三十歲的畫家送展的《煙鄉秋色》獲得了佳作獎,並由民族文化宮收藏。這件作品嚴格評論起來藝術特色尚不突出,但却題示  相似文献   

14.
在中國繪畫史上,肖像畫在漢(前二○六——公元二二○年)、唐(六一八——九○七年)就已流行,元(一二七九——一三六八年)、明(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以後逐漸走下坡路。到了上世紀末、本世紀的清末,人物畫就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了。新中國成立後,人物画有了起色,但其中肖像畫的發展却非常緩慢。十年動亂以後,在肖像畫的園地里仍然顯得寂寞,它遠遠比不上山水、花鳥和流行的牧歌式人物畫、仕女畫。當然,說它寂寞,並不等於說沒有人问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蘇州市文聯副主席、蘇州市工藝職工大學教師劉振夏,就是孜孜不倦地長期從事中國畫肖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四年五月,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偕夫人南希訪問中國回到白宮後,發出一封致中國領導人的信,感謝中國對他們的慷慨接待,並表示:“非常感謝你們贈送的繪有我個人畫像的鼻煙壺抑  相似文献   

16.
六十七歲的著名中國畫家東方人,以水墨畫魚著稱。他的近四百幅佳作,早已在日本、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香港等地流傳,為篗飧鹘缛耸克R愛。從捕魚到晝魚東方人,原名陳施仁,後來,他取姓名中每個字的一半,故稱東方人。他於一九一九年出生於中國南方湖南省安仁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五六歲時就跟着父親捕魚,每當夏夜降臨,父子便點燃松根火把,在水田旁、池塘邊照來照去,一羣一羣的鰱魚、鯽魚、鱔魚見到光亮,紛紛游出水面,一動不動麄兾兆鹏~叉向它們剌去。一個晚上能捕四五公斤哩!  相似文献   

17.
鼻煙壺     
鼻煙壺是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始見於十七世紀中葉,是盛放鼻煙的孲闷髅蟆1菬焿氐莫毜窖u造藝術在於它的內畫:將畫筆伸入髮簪粗細的壺內繪畫書文,而且一律反面落筆,正面顯像。因此,它一直是人們樂於收藏的袖珍藝術品。圖中鼻煙壺爲中国著名鼻煙壺內畫大師王習三的作品之一,畫面爲兒童嬉師舞。  相似文献   

18.
關於施榮宣先生及其夫人林玉琦女士,作爲居菲華僑畫家,由於有一顆熱愛祖國和熱戀祖國傳統藝術之心的驅使,在菲國開展了許多可貴藝術活動的故事,早在幾年前我就曾從香港鄉友的來信中獲悉了。我企望得到與他們結識的機會。不料想,今年五月,施榮宣夫婦趁來京與中國友誼出版公司簽署出版畫集合同之際,帶着香港鄉友的信前來訪我,並提出要我爲他兩人的畫集作跋。  相似文献   

19.
畫家吳忠翰的大作《白雪曠野》,三十年前就在我的記憶中刻下難忘的印象。他描繪當時雪地行軍的小型套色木刻,畫幅雖小,可場景之大,構圖之妙,色彩之和諧,刀法之鏗鏘有力,無不使我感動。這幅畫連同另兩幅緊扣時局的套色木刻《牧馬》與《秋騎》,均是一九四三年參加全國木展時被選送英、美、蘇、印等國展覽之名作。早在抗戰初期,他就讀梅州中學時,團結了二十多位同學組織‘抗戰漫畫木刻宣傳隊’,後又在國立厦門大學組織木刻研究會。堅持新現實主義的道路,進行創作  相似文献   

20.
中國漆畫,有悠久的歷史傳統,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曾發掘出朱漆碗。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發掘的漆器殘片,除有雕刻花紋,還加綠松石鑲嵌。河南信陽楚墓中,戰國時(公元前四七六——前二二一年)的漆瑟,彩繪龍蛇和舞樂場面,色彩有鮮紅、暗紅、黃、綠、藍、白、金等九種之多。漢代(公元前二○六——公元二二○年)是我國漆藝最盛時期。馬王堆出土的漆棺,畫滿人、神、禽獸、雲氣,真是風雲流動,氣勢雄偉,漆晝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南北朝時期(四二○——五八九年),山西出土木板漆晝,又有新的創造和發展,已接近當時人物畫大師顧愷之作風。唐、宋、元、明歷代漆藝均有發展,能手不斷出現。晚清及建國前後,福建、山西、陝西等地傳統的漆工藝多半是保留在工藝品方面,特別是在“特種工藝”製品上。藝術上到封建社會末期,已開始走下坡路,使材料、技術向畸型發展,風格上追求繁縟堆砌。製作這類工藝品浪費大量人力和珍貴的金、銀、珠、玉等裝飾材料,而走向審美價值的反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後,在六十年代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