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人被放在了核心位置,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安居乐业。上海是全国特大城市之一,近年来面临人口问题的困扰。人口的急剧增长及无序流动,以及人口结构和空间分布的不合理,使得当前上海的环境资源濒临难以承载的挑战,也使得上海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通过人口调控新政策实现上海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上海常住人口的生活品质,就成为上海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客观要求。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努力建设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减少及城市化的发展和各个高校的大量扩招等因素的出现,导致我国社会就业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时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探讨我国的就业问题与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州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开展优质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口安全,改善人口结构,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促进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一)应遵循的原则:一是遵循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关注人口安全,正确处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发展全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是我国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维护实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是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口、资源、环境构成生态环境系统的基本要素,对人口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评价可以通过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来实现。运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分析,陕西人口与资源协调发展水平越好,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越小;反之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成果丰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现代化加速进行。但我国毕竟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地区亟待走出贫困。实现这些农村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人口集聚、土地集中、资源集约、以人为本的薛团村模式,对其他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海南人大》2006,(6):F0002-F0002,I000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全社会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推动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凸现,解决不好会损害公民的基本环境权利,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群体性事件,危及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公安院校及公安机关培训部门应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科学设计和安排课程内容,讲究教授方法,为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二、对策思考华北地区作为我国的核心地带 ,所存在的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从长远看 ,由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的继续增加 ,对本来已被污染、破坏的环境和生态将带来更大的压力 ,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将更加尖锐 ,成为关系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处于500—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 ,往往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同时也是经济容易失调 ,社会容易失序 ,生态环境容易破坏(此时人为的破坏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1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将建设主体功能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可以让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获得高效利用,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政策,发挥各地优势,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会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资源、环境等构成的系统整体,处于普遍的联系中,所以其发展不能是单一的,唯有兼顾全面发展,才是和谐的发展。只有一个领域的发展,没有其他领域的协调发展,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就是不和谐的、不全面的,也是不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兼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贵州由于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制约了农村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全面推进贵州新农村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目标任务,应采取六种措施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 ,特殊的国情、现有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城乡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 ,决定了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之时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努力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桑杰 《青海人大》2006,(5):16-19
当前,生态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生态问题正在演变成为当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中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人类社会正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与基础,是当代社会的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经历生态工业文明过渡阶段,这将赋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的内涵。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下区际经济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因素关联互动的科学发展,包括经济效率、社会公平、生态平衡、政治联合和文化融合五方面要求。经济效率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其他内涵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经济效率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并非不可调和,通过系列的制度创新,可以实现生态文明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正在成为当今世界的共识。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构建生态文明,是当今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非传统模式的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发展道路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9.
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支撑着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昂贵的资源环境代价,从经济学角度审视,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因此,必须用经济的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建立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人口老龄化理论、市场理论和产业理论,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态势,采用人口与社会保障的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老龄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分析了老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老龄产业、培育老年市场的政策建议,进而达到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