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但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屡禁不止。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塑化剂"到"地沟油",不一而足,国人不禁对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产生了严重的质疑。当前,立法欠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关键原因,而刑法是打击食品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梁 《法学杂志》2012,33(9):151-154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凸显,违法犯罪事件频发,刑法保护不力。从"民生"的视角审视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存在的问题、刑法以及刑罚设置缺陷,然后在立法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但法律保护明显滞后。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应该承担行政刑法责任。本文指出在完善食品犯罪惩罚机制立法方式的基础上,应从刑事立法和行政立法两方面指出具体实现行政刑法责任的方式,同时指出食品犯罪的其他惩罚形式。  相似文献   

4.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艳 《行政与法》2010,(3):76-79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以法律手段保护食品安全成为必需。《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和现实情况,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提出了新要求。反思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做好法律规范之间的衔接,重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而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法对诸如三鹿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漏洞作了针对性的规定,涉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安全标准、生产经营、检验、进出口等多方面。食品安全法已于2月28日颁布并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  相似文献   

6.
张银海 《政府法制》2011,(16):30-31
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是当下中国最热门的一幕丑剧。瘦肉精事件尚未平息,4月,上海染色馒头又像一重磅炸弹引爆全国;随后接棒的则有温州毒馒头、广东墨汁粉条、辽宁毒豆芽等。常年风起云涌的食品安全事件,像一双双粗重的钢琴手,一次次肆虐地撩拨人们敏感的神经。似乎与以往的任何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雷同,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的处理同样遵循"权威媒体揭露、相关领导表态、几个部门突击、若干人员服罪、过段时间冷却"的五段式套路,戏法陈旧老套,了无新意。  相似文献   

7.
民生风险是指包括生产、生活在内的社会活动对民生可能造成危害的风险,规制民生风险的刑法就叫做民生刑法。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食品生产制造(包括储存、运输等所有"食品入口"之前的环节)时难以避免的"工艺风险"、对食材配料定位不断变化的"认识风险"及生产和配料中的"人为错误"。其中"人为错误"是行为人能够或应该认识到并加以控制的对食品安全的侵害。而工艺风险和认识风险因难于预测、不易避免,其刑法适用尚待进一步探究,而不能简单地引入"风险"观念,通过加大打击力度、增设新罪来解决。民生风险和民生刑法的概念就避免了"风险"理论对刑法基本底线的违背,较好地把握了理论节度,成为规制食品安全较为合适的刑法指导性理念。  相似文献   

8.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食品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其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从世界范围来看,每年都会有上百万的民众因为食品的安全问题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这一事实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食品安全保护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下,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犯罪行为比较恶劣,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这一严峻形式下,我国相关部门正在积极完善食品安全刑法条例,确保人民的人身安全。文章结合当前食品安全刑法保护现状,探索如何有效地对相关刑法保护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魏慧茹 《法制与社会》2014,(14):244-245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对我国食品产品和食品工业的形象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文献整合、深入分析、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和立法体制。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界定食品的概念应当以《食品安全法》为法律依据,两者在范围上应当保持一致。食品添加剂从食品功能拓展的角度来看,应当属于食品原料。"食品安全"的内涵需要从"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以及"不造成任何形式的危害"三个方面加以认定,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的就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有毒有害的食品"的认定应当以"毒害性"作为具体的判断标准,对象是否属于"非食品原料"不能作为否定罪名成立的消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为《食品安全法》)已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民众急盼用严刑峻法惩治食品安全事故的民意,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做出积极的法律修改。  相似文献   

12.
闫鹏 《法制与社会》2011,(35):88-88
食品安全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是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食品安全事故的频发促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来维护食品的安全。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不法商贩的行为,但是如何能够更好的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求不断优化和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犯罪法。  相似文献   

13.
食品,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我们生产了许多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也为我们监测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然而,先进的技术也被许多不法分子所利用,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犯罪频频发生。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完善刑法对食品安全的规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彭凤莲 《法学杂志》2018,(2):98-107
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然而对其治理一直主要局限于行政监管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效果。为扭转食品安全形势,我国新《食品安全法》提出了"社会共治"原则,学界通常在管理领域、行政法领域探讨该原则,所以司法机关是否为共治主体尚未进入视野。司法机关作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最后屏障,理应成为共治主体。从刑事法治看,《刑法修正案(八)》修订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罪状、法定刑,并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加大了惩治和监管力度;司法解释明确了对食品安全犯罪可以适用禁止令;《刑法修正案(九)》增设了可以适用于食品安全犯罪的职业禁止。这些均为惩治食品安全犯罪提供了更严密且更严厉的法律依据。然而,当前食品安全犯罪仍然存在打击范围偏窄,禁止令偏软,职业禁止期限偏短等不足,需要予以补救。在司法适用上,建议罚金刑数额不要低于行政处罚中的罚款、职业禁止适用最高期限;在立法上,需延展食品安全犯罪的环节、增加食品安全犯罪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入手,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管制体系,实现从"食品安全生产(生产者)→食品安全经营(经营者)→食品安全监管(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消费(广大消费者)"全程控制食品安全的法律管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直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来说,出现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事件越来越多,造成了一定的民众恐慌出现,因此必须要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下面本文就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适用理念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刑法修正案(八)》自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各地在查办食品安全犯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些不法奸商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超量使用亚硝酸钠、勾兑地沟油等案件纷纷被媒体瀑光,一些犯罪分子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作为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食品监管过程中,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却鲜有被查办的案例。对于一个已经生效的法律,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渎职犯罪的事实,却难以  相似文献   

18.
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引起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反思,同时也引发出一个问题,那便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本文试图由三鹿奶粉事件,来引出对我国现行食品召回制度的检讨。召回,作为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制度设计,其理应获得应有的重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山西省娄烦县寺沟村尖山铁矿发生的山体滑坡事故、河北张家口蔚县李家洼煤矿矿难……近半年内,几起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财产损失牵动国民心魄。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事件再一次引起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反思,同时也引发出一个问题,那便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消费者权益?本文试图由三鹿奶粉事件,来引出对我国现行食品召回制度的检讨。召回,作为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制度设计。其理应获得应有的重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