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07,(1):121-126
她的温度始终如一 不认识她的人会觉得她接近冰点 认识她的人却知道 实际上她以达沸点 她不喜欢轻易抛出自己的情绪 于是 她选择了音乐来表白她的心声 一个 极具个性的创作型女歌手 她 就是潘美辰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陷阱     
曾经有人问我:认不认识她?我想说,不认识;又想说,认识。为什么如此矛盾呢?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我的的确确一次也没有见过她。可对她,对她认识的人和围绕她发生的一切,却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都说她很美很美。如果一个女人拥有一个“很美”,想必她已是美得可以了。而她竟拥有重叠在一起的两个“很美”,对于她来说,就不能不算是一种灾难。诸如红颜薄命、红颜祸水一类的褒贬就是专指。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是在一张漂亮的名片儿上。平日里骄傲狂放,自认“眼中有水”的一位朋友,将手中一张薄薄的名片儿翻转若干次,口中喁唱:“好一个…  相似文献   

3.
不等爱情     
爱上一个人,常常这样说,我等你,五年,十年,五十年,好不好?似乎很坚贞,又有点无可奈何的哀怜。认识一个女孩,为了一个男人等了五年。从她认识他,从她爱上他,她一直都在等,等他爱上她。五年来,她不理任何异性的追求或者淡如水的友谊。她守身如玉,清清白白。她28岁了。他知道她所做的一切,他知道她等他,只是他不爱她。他先后有了几个女朋友,过去式,现在进行式,将来式,都不曾考虑她,她都知道。她一个人内伤。她还是等。她希望云开日出之时,就像歌里唱的:万丈阳光照耀你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感动于她的执着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家:小家与大家“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几年前,一个叫做潘美辰的台湾女歌星,曾以这首歌打动了成千上万颗心。可见家之于人是多么重要!然而,“身在此山中”,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你究竟对自己和周围别的“家”了解多少呢?还有一种社会现象翻...  相似文献   

5.
九妹     
九妹贾辉九妹没当过警察,但有许多警察朋友。我也是其中一个。九妹说她的“警缘”多亏了我,听着这话,我心里挺感动。我知道,一个人能影响另一个人的好恶,这是不容易的。认识九妹是7年前夏季一次文学笔会上。那时她还是一个单纯、活泼的小女孩。小巧的身材,瓷娃娃般...  相似文献   

6.
王玺 《中国保安》2005,(10):52-54
前段时间,我们家搬到一个新的住宅小区,收拾废旧书报的时候,我到楼下找来了一个等着收废品的人,当她动作麻利地拆装捆绑称好我堆放在楼道里的东西,抬起头来跟我谈价钱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在那顶破旧的帆布帽子下面,竟隐藏着一张年轻的、非常俊秀灵气的脸庞,和我平时见的收废品的人形象太不一样了。好奇心大增的我禁不住问她:“你是哪里人,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干这个呢?”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话问得挺让人尴尬的,“湖北黄石。”她淡淡一笑。我和翠菊就这样认识了,交往几次后,她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我她的故事:我今年20岁,老家在湖北黄石农…  相似文献   

7.
一个苹果绿的出口,它是环保的,是不妨碍别人的,是可以让自己心灵恢复弹性的。一次朋友聚会上,我认识了米拉。那一天,她抹着苹果绿的眼影,显得格格不入。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所以看了她一眼后就收回了目光。那天,我一直很少说话,因为出门时我跟家人吵了一架,情绪不太好,加之长久以来生活压力过大,已没有太多能让我高兴的事,工作、家庭,像个停不下来的磨盘。我一个人坐在一边闷闷地喝着酒,想着自己不知所以的未来。这时,米拉端着酒杯微笑着走了过来,我起身准备回避她:这个人怎么这样自讨没趣?可是她却开口说了一句:“我知道你心情不…  相似文献   

8.
生活的本质     
我的母亲是个文盲,除了看得懂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外,就少有认识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交流,即使我和母亲谈论网络问题,她也有自己的见解,当然,这样的见解对内行人来说显得十分好笑。来城里的日子里,她总觉得我一个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和网络里的人交流,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既花钱,又伤身体。母亲相信运动,认为一个不运动的人是十分可怕的。她就运动了一辈子,耕种了三亩地,一年三季。然后养蚕、养猪、养  相似文献   

9.
李子 《福建乡土》2008,(2):15-16
你一定要跟我一起认识苏文菁,一定要跟我一起读她的《福建,海洋文明发源地》。因为,这样的人目前福建只有一个,这样的理论目前世界只有一个。冲着她的理论贡献,她有权被叫作发现和伟大。  相似文献   

10.
特别的日子     
女朋友芬终于答应了我,今年夏天请假一起回我家,得到这个承诺可真不容易,因为她不愿意我请假,况且一个月的时间,她说“很长很长”。这个理由使我一度怀疑她是否真爱我,真爱一个人,是巴不得天天与他在一起呢。不过,现在好了,她总算答应,我心头一块巨石落地,心情无比快乐。刚才站在岗亭上还一不留神从嘴里哼了句歌儿,被班长训了一句,但训得我乐呵呵的。“嘟嘟嘟”,手机响了,低头一看,芬发短信过来:“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请你过来陪我吃晚饭。”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呢?她的生日?不会,她是腊月初十生日;我俩认识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1.
我至今仍不认识她,确切地说是没有同她说过一句话。惟一一次见她是在一个大会上,400多名公安民警坐在一个会场里。随着主持人宣布“请民警家属代表发言”,一个30岁出头的女性走上了主席台,当时我对她也没太在意,粗略的印象是瘦高个、秀气、白净。她上台讲道:“...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普通的保安员,最近因为和女友吵架的原因,让我寝食难安,情绪暴躁,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情,在工作中屡屡出错。我在一家台资厂上班,去年十月认识了一位同乡小妹,她温柔、可爱,我们很快就相爱了,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开心的日子。可这段时间我们闹别扭了,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我们宿舍里看电视,因为加班后我有点累,就不让她看,她偏要看,我上前就把电视关掉了。她骂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感受的人。我听了很生气,就这样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后来她说再也不理我了,到现在已经半个月没有跟我讲话了,想向她主动…  相似文献   

13.
刘艺 《世纪行》2006,(5):21-22,27
在全国翻译界,有一个人的名字很响亮。 在湖北出版界,有许多人不认识她。因为她执着于事业,低调于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张伟君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夫人,我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认识了她。每次到荀宅,她总是很热心地“留”我说话。其实只是让我安坐客厅的沙发中听她一个人静静地独白——她当时身体已经不太好了,自己也仿佛有些预感似的,总是要把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感慨“倒”给我。她讲述过这样一件“细腻的”往事:在荀先生中年的大红大紫之际,她和众多的妙龄  相似文献   

15.
认识林丽珍是在一次台湾学生的聚会上。那天我到得晚,进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丽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她清秀娴雅的气质,还因为她怀抱着一个活泼而精致的宝宝。当她告诉我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已做了妈妈时,我惊得有点目瞪口呆。“妈妈学生”在大陆高校绝对少见。“她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丽珍在北大的宿舍。  相似文献   

16.
赴台探亲记     
终于盼到海峡彼岸有关部门的批准,得以让我成行,跨海赴台探望我那阔别了四十年的“家”了。当我怯生生地走出桃园机场,走进接待大厅时,立刻,从迎候的人羣中走出一个中年妇女,一路嚷着“哥哥”向我扑来,我惊呆了。这是谁?就是我朝思暮想的小妹么?乡音依旧,人却完全不相识了。我们分别时,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我常牵着她的手去上学,老嫌她走得慢。可如今,她已经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稿子,准备了一点素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引证。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今天我是来跟大家谈心的。我一直要求自己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做事,用心写文章。对于文学艺术家来讲,可能还要求你们用心创作,用心演出。许多老的文学艺术家,是我的前辈,应该说我是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许多比我年轻的文学艺术家,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又感到非常高兴。在座的许多文学艺术家,你们的许多作品我读过,有些人认识,有些人未曾谋面,有些人还通过信。但是,你们不一定很了解我对文学家、艺术家的感情。记得那年冰心老人去世的时候,我在夜里赶到了北京医院,向老人作最后的告别,她的女儿拿出一个笔记本让我签个名。我非常尊敬老人的为人,喜爱她的作品。她是一个有风骨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有爱心、有感情的人。2003年,我到上海看望巴金先生的时候,他已经不太清醒了。我过去读过他的不少作品,那本《随想录》出版后,我读了受到极大的震撼,感到那是一部写真话的著作。吴祖光先生病重期间,把新凤霞先生画的一幅牡丹送给我。我不懂得画,但也觉得好,  相似文献   

18.
一个晴朗的下午,温暖的阳光把我拥进了北京林业大学正在装修的生物中心实验室.正当我面对着施工现场和忙碌的工人不知所措的时候,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陈师傅,今天二楼的工作台能装完吗?""争取吧.""不能争取,一定要装完.谢谢您,一定帮帮忙."循声望去,我看到了我要找的人,仍然顶着那头不加整理的卷发,仍然穿着一身不入时的便装,快言快语,充满活力.不认识她的人很难相信,这个不修边幅的女同志,就是这个生物中心的主任,一位接近退休年龄的老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幼菊.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下的蕲春一中,出了一个全国优秀班主任——余友梅。消息一传开,她的同志、亲友,她现在的学生,学生家长,纷纷向她祝贺。就是那些远在祖国四面八方的学生也纷纷寄来贺信。不认识她的人则打听着:“余友梅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就让我们作个简介吧:她是一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虽然不掌管任何部门,也不指挥任何部队,但常常是早晨第一个见到总统和晚上最后一个离开总统的人。康多莉莎·赖斯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担任这一重要职务的女性,以她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成为华盛顿最有权势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布什对她评价说:“赖斯不仅杰出,而且经验丰富。她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我相信她的判断力,她充满了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