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基本内容,这一主题明确回答了中国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怎样塑造国家形象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塑造大国形象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其基本特征是人民性、整体性、开放性。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家形象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不仅为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作出了顶层设计,而且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应以此为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国家形象塑造,努力向世人展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切实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良好的形象支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国家形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重大创新成果。这一思想内蕴着习近平对当代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理性思考,是指引当代中国对外宣传工作、全面塑造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基本遵循,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日本为了实现"日本制造"从"质量低劣"向"质量过硬"海外形象转变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品牌大国"的转变,采取了以生产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创新为基础、重塑国家形象和企业品牌塑造为策略的立体海外形象重塑的策略并获得成功。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国家形象塑造和企业品牌塑造策略及其对消费者价值感知和购买意愿的影响,阐释了"日本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策略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日本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经验,提出"中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需要从战略高度关注并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建立国家机构和机制消除"中国制造"的负面影响、在国际上塑造"中国制造"高端品牌群新形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话语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在对外传播中,中国话语如何消除既有国际偏见、彻底突破西方舆论阈限,建立本位体系、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引导外界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5.
警察影像作为国家形象的展现,主要是以艺术的方式塑造能够体现当代中国形象、符合国家意识形态和人民警察精神的人民警察形象。从艺术创作讲,影视作品塑造的警察形象在将人民警察视为整体时,应旗帜鲜明地表现出人民警察是国家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体现出其所代表的国家形象;将人民警察视为个体,应着力表现当代警察精神和当代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李莉 《前沿》2012,(21):25-27
对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中应对方式的质疑,提出了中国在和平崛起发展道路上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问题.国家形象的物质本源性使其更是对国内民众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文化话语冲突、现代性和网络时代给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新的“以人为本”的国家安全观,促进社会参与并重视构建青年的国家形象塑造的社会认同应对.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现象,对外宣传肩负着塑造国家形象,建构国家认同的历史重任。当代中国对外国家战略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转变,形塑了当代中国对外宣传的机制和战略。政党领导与社会参与并存的对外宣传机制和以主权与人权为核心的对外宣传战略,塑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三种形象,即和平国家、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对外宣传在以往所取得的成功对今后实践的启示,主要包括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善用外力和加强针对性。  相似文献   

8.
崛起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国际传播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通过国际传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国家形象也是负责任大国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制定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战略。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远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需要完备的长期战略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总体发展的战略中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交新思维:从“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兵 《湖北社会科学》2005,3(10):101-103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邓小平针对特定的历史环境而提出的应对措施,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外交体现出重“韬光养晦”轻“有所作为”的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家利益的拓展,中国外交应从“韬光养晦”转向“有所作为”,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大力推进多边外交。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论述,大致包含四重深刻的时代内涵:一是树立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二是树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三是树立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四是树立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深入学习研究这一论述体系,对于学深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所谓西方叙事话语,是指西方人在其游记、日记、小说、散文、论著、戏剧、新闻等纪实或虚构作品中对中国各方面情况的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话语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西方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从历史的角度对西方语境下的中国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演变进行简要的回顾和梳理,有助于揭示叙事话语与中国形象塑造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借鉴和启示,促使人们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治理这样一个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问题中谈形象塑造,与中国能否在国际社会中获得大国形象有着必然联系。中国应在气候治理事务中努力塑造承担责任、客观公正、积极推动和扶助贫弱的形象。而这其中,中国将会面对来自结构、行动和话语三方面的困难。为克服困难,在相关问题领域塑造良好形象,中国应采取行动与话语相结合等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交往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经.国家形象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视角有着不同的界定.基于认知的角度诠释国家形象的内涵,有助于把握国家形象的本质,为国家形象的塑造及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语境中,我们传播中国文化必须通过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融汇,思想与思想的互动,让对话双方能够在交流中撷英咀华。文艺工作者应该在内外联动的大好格局和形势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弘扬好中华文化,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感知当代中国的发展活力,从而塑造出文明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稳健的风格中散发出自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何以赢得这般殊荣,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源自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内部和外部公众对其历史和现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活动成果的综合印象和评价认知体系,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很重要。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扭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很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  相似文献   

16.
周丽 《理论月刊》2023,(8):103-109
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是将中国传统村落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现象与内涵是其旅游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村落旅游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具象呈现,是对内连接中华文明古今对话,对外建构国家形象、文明互鉴的传播主体。传统村落旅游文化的传播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促进文化消费、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意义重大,它是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形象的根源,在国家层面进行形象塑造与价值传播至关重要。在具体路径上,需要整合差异化资源,建构村落多维故事体系,整合多元传播路径,搭建社交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村落品牌。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历来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近代以来,中国国家形象先后经历了由泱泱大国到"东亚病夫"的形象,又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国家形象的历史性嬗变。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理论来源,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习近平关于塑造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有关论述,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重视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思想,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学深弄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丑则静 《群众》2017,(4):8-10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其重要性正目益凸显。当今世界早已进入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塑造一国的国家形象成为摆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通过设议题、讲故事来主导国际社会话语权,竭力展示其“民主灯塔”“全球领袖”“科技创新大国”的美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9.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国家形象思想,是邓小平特色理论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着如何创立和塑造当代中国新形象、中华民族新形象的主题而展开。认真学习与研究邓小平同志有关塑造中国良好形象战略,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在民族漫长的历史画卷上,曾经历过多少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谁不知道中国曾经是使著名的西方旅行者马可·波罗惊叹不已的“东方大国”?谁不知道中国有一个让欧洲君主惊恐地以为是“黄祸”的庞大民族?谁不知道是拿破仑警告西方“不要去惊醒的一头巨大的睡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