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一再把改革与革命相联系,他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性变革,我们把改革当作是第二次革命。他在一次同外宾谈话时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十四大以来,许多论著都在论述阐释这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论著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很不一致,甚至观点相左。 对于改革是一场革命的理解,大致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中国“第二次革命”唐峻罗飞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正确地、全面地理解“第二次革命”,本文就其形成的历史动因、基本内容、特征以及小平同志对第二次革命的历史贡献作一浅析。一、小平同志设计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历史动因“改革是第二次...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本文拟以邓小平同志对自己的评说为基本线索,仅就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谈谈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几点体会。 一、“我是实事求是派”——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7年3月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改革派,  相似文献   

4.
邓水平关于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王洪模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卷中,有许多篇章表达了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光辉思想。有的篇章以此命题,有些篇章则把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的鲜明特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5 邓小平首次公开介入香港问题,是在1974年.5月25日,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参加了毛泽东、周恩来与希思的会见.当天晚上,邓小平在欢迎希思的宴会上发表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邓小平说:“尽管中英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在我们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在适当时候予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1975年、1977年,邓小平会见第二次、第三次访华的希思,在谈到香港问题时,也都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6.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刻,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当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向城市推进,从经济领域向各条战线拓展,从沿海特区向全国范围发展的关键时刘,邓小平以高超的执政智慧于1985年3月28日至8月28日的五个月中。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必由之路,这一关系“前途与命运”的重大课题,连续发表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是很大的试验》《抓住时机、推进改革》《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等五篇著名讲话。实践表明,正是邓小平这一系列关于改革的重要论述,为我国近20年来的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解放了思想、扫除了障碍。本文在重温这五篇改革论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二次革命”的理论基石与根本任务.基本性质与伟大意义.鲜明特点与创新贡献等方面.作哲学思考与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1983年邓小平在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说:“任何国家的革命道路问题,都要由本国的共产党人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别国的人对情况不熟悉指手划脚,是要犯错误的。……一个国家的革命要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经验,找出自己的革命道路。任何大党或老党都不能以最高发言人自居。在斯大林时期,中国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7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郭义福中国正在进行的全面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把这场改革称之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核心内容。这一崭新的命题,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待点、改单的深度和广度,表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温乐群《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收入的《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两篇文章,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这两篇文章充分表现出邓小平善于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勇于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殷真 《前线》1994,(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过了15年发展历程。今天,我们通过实践已经对改革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根本性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这集中表现在邓小平同志这样的论述中:“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1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同上,第113页)“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同上,第135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其“文选”第三卷中明确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88年5月2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常说一句话,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十年来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是正确的。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也不是二十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相似文献   

14.
改革问题是邓小平同志论述最集中的问题之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提到“改革”两字的达300多处。小平同志把改革同革命联系起来,同发展联系起来,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邓小平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正确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鲜明的特点."改革"与"革命"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社会矛盾范畴,30年前在中华大地上推行的改革是中国第一次革命的继续.第一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步,第二次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步.第一步是革旧制度的命,第二步是革旧体制的命,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的发展.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发展要求,在中国推进的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从根本上长远上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冯治 《唯实》1994,(12)
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多次讲过:“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见了成效,我们才有勇气进行城市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30页),“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2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3页)。因此,农村改革的源头也就是中国全面改革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霞飞 《党史博览》2009,(9):12-17
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经过20多年的实践,回过头来看,双方都讲了许多空话。”邓小平的这段话,算是对当年中苏两党那场争论定了性。  相似文献   

18.
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过程中所作出的一个重要论断。深入理解改革的革命性质,对于揭示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刻变革作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改革理论和革命学说,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西班牙政府副首相格拉时说:"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一千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这是我们的雄心壮志。"①1988年6月3日他又说:"改革和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第一步是达到温饱水平,已经提前实现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07,(6):F0002-F0002,I0001-I0004
【一;‘j,月............口.目~....几~.一’“一刁‘:~j一二11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中国在80年代的三大任务,并把解决香港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982年9月24日,又卜小平同志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曾说:“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