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蔡宁 《台声》2014,(12):78-79
<正>我的外祖父李应章(又名李伟光)1954年10月2日在上海去世时,我才4岁,我家已经从上海搬到北京,对外祖父只有很模糊的印象。长大后,从家里的照片上看到外祖父很英俊潇洒,从父母的口中了解到外祖父是一名医生,领导过台湾彰化二林的农民运动,在厦门、上海参加中共的地下党活动,在上海领导旅沪台湾同乡会……他的传奇人生,使我感到外祖父是  相似文献   

2.
冀冰 《人民公安》2010,(23):58-59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外祖父是晚清时代的官员,酷爱书法绘画。早年家里存了很多名家书画,只可惜在日本侵华的时候基本都丢失了。在故乡,每逢春节或谁家办喜事总要请外祖父为他们写对联,请母亲为他们绣花,描花样,做嫁妆。在家乡一带,外祖父和母亲算是小有名气的了。  相似文献   

3.
袁剑平 《协商论坛》2011,(10):14-16
河南辛亥革命中被记人《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的革命党人事件共三条,我外祖父章培余占有两条。 去年蒙河南辛亥革命后裔的提醒和协助,我开始搜集外祖父章培余的资料。我母亲是遗腹独女,在外祖父29岁牺牲后6个月才出生,她一生致力搜集外祖父资料,因种种原因没有多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岳迅飞 《黄埔》2007,(4):32-34
元旦休假,我与妹妹从日本回到内蒙古老家,在全家喜庆团圆之际,父母亲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小红木盒子,取出一枚精致的纪念章郑重地告诉我们,这就是2005年政府颁发给外祖父的抗日纪念章。我的外祖父高宪岗(字雪樵)是作为抗日将领身份获此殊荣的。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件爆发,身处第一线的外祖父时为二十九军值班少校参谋,当他接到部下紧急报告,  相似文献   

5.
我出生于封建的农村家庭,父亲一生喜读诗书,母亲在我前清"举人"外祖父的规教下品性贤淑,常以外祖父教她的古典诗书诵教于我,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很多诗文了。我舅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6,(4)
正外祖父吴忠亚,祖籍湖北省云梦县。他出生于一个耕读世家,家族按"元、亨、利、贞、忠、厚、传、家"排辈,由外祖父上溯五代的"元"字辈世祖吴鼎元是清道光进士,在咸丰朝位居监察御史,为人廉能刚正,当时在全国颇有名气,晚年退职回乡,两袖清风,设馆教育子孙。他的儿子吴道亨,孙子吴利彤、吴利彬,曾孙吴禄贞等,都是从小勤奋耕读,身有功名。在祖辈中,最知名的应该数清朝末年的吴禄贞,他是外祖父的叔叔,少年时,在县里得中秀才,从军后成为首届官派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加入了同盟  相似文献   

7.
李林 《春秋》2013,(4):36-37
外祖父栾钟垚(栾星壑)是山东籍最早的同盟会成员(53人)之一。在日本东京时(1905年),出身寒门的外祖父就积极倡导武装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1906年回国后在青岛主持《晨钟》报的国内发行事务,并为策动武装起义做各项准备。后应秋瑾之邀去南方诸省参加革命活动。南方暴动失败后,外祖父辗转去东北协助曾是山东同盟会主盟的徐镜心发行《盛京时报》。这期间,他曾向刚回国(1909年前后)的丁惟汾(山东后任主盟)提出了"山东起义必先取烟台"的战略主张。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和表亲肖廷枚(也是革命党人)亲赴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9)
<正>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军人。小时候别人爱听摇篮曲我爱听进行曲,但是有首闽南歌他会唱给我听,因为他的故乡在台湾,那时的我听不懂歌词里的意思,但是却很喜爱那个调子。外祖父常常给我讲他童年的故事,也因为这个原因,小时候我对台湾已经有了模糊的印象,渐渐长大以后,通过电视新闻,网络和台湾偶像剧,我对台湾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印象     
马德 《乡音》2014,(10):49-49
一个人是靠留给他人的印象行走江湖的。《射雕》中,洪七公不必使出"降龙十八掌",所有的侠客见了,都会一抱拳,叫一声"洪老前辈"。让一个人扬名立万的,不是武功,而是侠肝义胆。 二舅那一年去当兵,临走的时候,外祖父嘱咐他说,到了部队里,每天起得早点儿,先把营房的院子扫了,这样,可以给部队首长一个好印象。在外祖父看来,好印象就是一个人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  相似文献   

10.
黄健 《当代广西》2008,(4):52-53
小时候,母亲经常对我说,我的外祖父是江西吉安府人,由于战争和灾荒,早年随曾祖父从江西迁移广西柳州,解放前,外祖父常带母亲他们兄弟姐妹到柳州的江西会馆参加在那里举行的老乡聚会。当时的广西交通十分落后,信息不发达,会馆是同乡聚会的重要场所,聚会是传递信息、交流情况、互相帮助、怀念故乡、寄托思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江西的情结也许就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从小就深深地留在我的血脉之中,寄托着我的情感和思绪。  相似文献   

11.
何秉政 《春秋》2010,(6):16-19
老老苍苍竹两杆,长年风雨不知寒;好叫直节青云去,任尔时人仰面看。这是南京博物院著名文物专家、书画家、全国书画鉴定专家徐石桥先生,在赠予号称"江南颜体第一书"、我的外祖父林伯众先生的一幅画作中的题诗。  相似文献   

12.
宫春虎 1954年生于天津,属马.自幼随外祖父养马并练习画马,其画马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被海内外收藏家所喜爱。  相似文献   

13.
陆铁明 《黄埔》2011,(4):36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我的叔外祖父张柏林(张显义),188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云南省武备学堂,曾在湘陆军中任管带。青年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继承法》制定出台二十多年,其关于法定继承制度的部分规定已经不太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从溥仪继承案件入手,比较德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定继承制度,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应将我国的法定继承范围扩大为配偶、父母、直系卑血亲、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第四代直系或旁系血亲。继承顺序为:第一顺序为父母、直系卑亲属;第二顺序为祖父母、外祖父、兄弟姐妹;第三顺序为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伯父、叔父、姨母、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四亲等之内的其他直系或旁系血亲。配偶的继承顺位采用浮动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5.
昆明萧质斋、萧绍庭先生 ,前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名士显宦 ,周一良先生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从史志和萧氏父子及同代人诗文集中的有关资料 ,可以一览萧氏父子的业绩 ,寄托周先生对生母和外家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6.
一个明亮的清晨,一个小女孩打开一扇窗子向外张望,她看到窗外有个人正在埋葬自己心爱的小狗,女孩为动物生命的殒灭而泪流满面。她的外祖父看到了,把小女孩牵到另一个窗台,打开窗,窗外是一片盛开的玫瑰花园,花瓣上的露珠正在晨曦中闪耀着光芒,那种晶莹剔透就像是颗珍珠一样。  相似文献   

17.
谢兰 《同舟共进》2009,(7):22-23
谢兰,生于北京,1990年留美,2007年被美国蒙哥马利市市议会推举为新泽西州第一位亚裔女市长,2009年回任该市副市长。外祖父为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副席,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周培源。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7,(34)
正卢乐山先生是新中国学前教育学科的奠基人,是幼儿教育的拓荒者,用一生见证了百年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变迁。她所著《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蒙台梭利教育的专著。11月9日,先生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0周岁。让我们重温她的口述史,品味先生对幼儿教育一往情深的初心。我出生在一个教育家庭,因此我与幼儿教育结下不解之缘,首先是受家庭影响。我的祖父、外祖父都生于  相似文献   

19.
联语杂记     
联语,俗称对子,是方块汉字特有的文学形式。我从读书识字至今,一直对此有兴趣。并没有什么深意,只是觉得好玩。这大概同故乡春联比较盛行有关。在儿时的记忆里,春节前两天写春联、贴春联,是一年之中少有的几场文化娱乐活动。 我从小随妈妈常住外婆家。堂外祖父是乡村知识分子,一条街的春联大多出自他的手。我跟着他做些打杂儿的工作:研墨和展纸。耳  相似文献   

20.
一、麻烟引起的命案阿不都拉从小生长在位于喀什噶尔河畔的巴楚县.他的外祖父是兵团某团场政委,父亲是某单位正式职工,家庭环境还算优越.但阿不都拉从小就喜欢打架斗殴,横行霸道,因而臭名远扬.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影响,南疆有非法种植、贩卖、吸食大麻的现象.阿不都拉对当地人俗称麻烟的大麻产生了浓厚兴趣,染上了吸食大麻的恶习. 1997年10月20日,犯了烟瘾的阿不都拉找到麻烟贩子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