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97,(38)
全球要闻(9月8日———14日)蒙博托客死摩洛哥据外电8日报道,原扎伊尔总统蒙博托7日死于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不满67岁的蒙博托曾统治原扎伊尔近32年。今年5月16日,当反政府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兵临金沙萨城下时,蒙博托悄然离开,开始了海...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初刚果(金)内战爆发后,卡比拉总统邀请安哥拉、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和乍得出兵协助清剿反政府武装,乌干达和卢旺达则以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为由,在刚果(金)境内部署部队,并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意在推翻卡比拉政权。近一年来,交战双方谈谈打打,打打谈谈,都已被拖得疲惫不堪。经过国际社会的全力斡旋,7月10日,刚果()总统卡比拉以及卷人刚果(金)冲突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安哥拉国防部长昆迪·帕亚马以及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终于汇聚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在停火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3.
世界迈入了新的千年 ,但上个千年“遗留”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仍在对人类构成挑战。1月25日 ,新千年的和平祝福余音未散 ,联合国安理会就迎来了新千年的第一番唇枪舌剑。一方是刚果(金)总统卡比拉和派兵支持其政府军作战的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 ,另一方是派兵支持刚果(金)叛军武装的乌干达总统穆塞维尼和卢旺达总统比齐蒙古。会上 ,卡比拉严词谴责乌干达和卢旺达在刚果(金)发动武装叛乱的“干涉行为” ,批评联合国对发生在非洲的“侵略行径”纵容姑息。而穆塞维尼和比齐蒙古在发言时则强调 ,刚果(金)的“内战…  相似文献   

4.
金沙萨专电 在非洲和世界的政治舞台上,人们经常看到一位头戴豹皮帽、手执权杖的肤色黝黑的政治活动家。他是三千多万人口的中部非洲大国扎伊尔的总统,名字译成中文长达十六个字——蒙博托·塞塞·塞科·库库·恩关杜·瓦·扎·邦加,含意是“扎伊尔河边一位不可战胜的勇士”。五十四岁的蒙博托是黑非洲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几个领袖之一。到今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他担任扎伊尔共和国总统已整整十九年。他的又一个七年总统任期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郭铭 《瞭望》1997,(21)
1997年5月间日,扎伊尔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一天,卡比拉领导的“解放刚果—扎伊尔民主力量同盟”武装进驻首都金沙萨,攻克了这个黑非洲疆域和资源大国的最后一个大城市,宣布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从此,蒙博托时代宣告结束.头戴豹皮帽,身着豹皮衣——自从1965年6月30日政变上台以来,每次公开亮相时,这位扎伊尔总统都是这副打扮.正是这位豹子一样凶猛的非洲铁腕人物,将这个拥有234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中部非洲头号大国整整统治了32年,从而成为独立后非洲大陆当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但是今天,扎伊尔当地报纸这样描述:“蒙博托就像一只孤独的、疲惫的老豹.在他身边,羚羊、绵羊、山羊和所有他往日的猎物,都满不在乎,自由自在地  相似文献   

6.
江翔 《瞭望》1995,(Z1)
危机与转机并存──黑非洲形势回顾与展望江翔九十年代初,黑非洲由于受“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以及冷战结束、两极格局消失后内部固有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经济危机的困扰,政局急剧动荡,战乱不止。利比里亚和索马里爆发了持续四五年的内战,安哥拉内战再起,扎伊尔多次...  相似文献   

7.
安哥拉双雄握手言和本刊特约记者邱孝益卢萨卡专电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和反对派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主席萨文比5月6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1992年内战再起以来的首次会晤,讨论曲折的安哥拉和平进程中的问题。近20年内战中的奴雄握手言和,重申...  相似文献   

8.
刚果(金)前总统老卡比拉1月16日遇刺身亡,其长子约瑟夫·卡比拉同月26日宣誓就任新总统。这里的观察家们认为,这一悲剧的发生可能有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然而,不管怎样,刚果(金)领导人的这一顺利更替开辟了刚果(金)新的局面。1月16日刚果(金)发生了震惊世人的刺杀总统事件,洛朗·德西雷·卡比拉总统遇刺身亡。16日下午刺杀事件发生后的当晚,约瑟夫·卡比拉从卢本巴希飞回金沙萨。17日上午政府紧急召开包括高级军官和各方人士参加的扩大会议,推举小卡比拉为代理军政首脑。24日下午刚果(金)过渡议会一致通过政府关于小卡比拉任共和…  相似文献   

9.
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的反政府武装的代表10月29日在扎伊尔宣布接受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的调停,以寻求解决卢国内冲突的办法。这表明调解卢旺达国内冲突已取得一些进展。 10月26日,卢旺达及其邻国乌干达、布隆迪和扎伊尔等4国元首在扎伊尔北部  相似文献   

10.
金沙萨专电 气势雄伟的刚果河(1971年扎伊尔改名扎伊尔河)蜿蜒曲折,奔流不息,流经4000多公里。当它流向刚果人民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和扎伊尔共和国首都金沙萨附近时,河道突然舒展宽阔,浑黄的河水,浊浪涟涟,烟波浩渺。河面上轮船往返,两岸连绵青翠的山谷时起时伏,河边椰林绿树摇曳,城市高楼林立。夕阳西下,万道金色的霞光映红了河面,鱼贯似的独木舟,绕过河心急流,缓缓地分别驶向大河两岸,构成了一派壮丽的非洲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7,(44)
全球要闻(10月20日—26日)10月25日,“明星’97”联合军事演习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及沙漠地区全面展开。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演习中训练沙漠阻击利苏巴逃抵布基纳法索布基纳法索外长韦德拉奥果20日宣布,刚果流亡总统利苏巴18日逃抵瓦加杜古,布...  相似文献   

12.
布拉柴维尔专电 刚果内政部宣布,泛非社会民主联盟主席帕斯卡尔·利苏巴当选为刚果共和国第6任总统。 利苏巴是刚果自1960年独立以来第一次由民选产生的总统。经过8月2日的首轮投票,利苏巴战胜14名候选人,其中包括刚果劳动党主席、即将卸任的总统德尼·萨苏一恩格索、过渡政府总理安德烈·米隆戈等,同刚果民主和全面  相似文献   

13.
郭铭 《瞭望》1996,(47)
本世纪初,长期采访非洲腹地的英国文学家约瑟夫·康拉德曾写过一部描写西方殖民统治给昔日刚果(今日扎伊尔)播种罪恶的名著《黑暗的心脏》。世纪将临尾声的今天,扎伊尔这个中部非洲大国,一夜之间又成为一颗“爆炸的心脏”。作为殖民统治后遗症的部族冲突,正引发一幕百万难民大逃亡的惨剧,甚至可能导致这个黑非洲幅员最大国家走向分裂的深渊。 从10月下旬到11月初,居住在扎伊尔东部与卢旺达、布隆迪边境地区的一个名叫班亚姆伦加人的少数部族武装,一举攻克了乌维拉、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28)
·事件· 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和俄罗斯总统普京4日在莫斯科签署了两国《基础政治条约》,标志着罗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科特迪瓦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的代表4日下午在阿比让的总统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持续数月的内战结束。  相似文献   

15.
国际要闻     
《瞭望》1995,(36)
伊拉克决定向联合国提供所需全部武器资料伊拉克总统萨达姆8月21日决定,向联合国提供1991年海湾战争停火决议提出的禁止伊拉克使用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的全部资料,承诺将同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特别委员会进行合作,提供有关武器资料的全部档案.联合国干预扎伊尔遣返卢难民问题联合国秘书长加利8月22日派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绪方贞子赶赴扎伊尔,与扎伊尔政府协商停止强制遣返卢旺达难民的问题.扎伊尔政府认为,因躲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0,(47)
(11月7日-13日)本刊国际新闻编辑部 美国总统大选11月7日开始,但到13日,总统选举仍未有结果。 桑给巴尔选举委员会7日宣布,执政的革命党桑给巴尔总统候选人阿曼·阿贝德·卡鲁姆当选,任期5年。 坦桑尼亚总统、执政的革命党候选人本杰明·威廉·姆卡帕8日再次当选为联合共和国总统,任期5年。姆卡帕现年62岁,在1995年坦桑尼亚第一次多党选举中首次当选总统。 国际性恐怖组织“日本赤军”最高头目重信房子8日被警方逮捕。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日本赤军”在世界各地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 联合国大会9日…  相似文献   

17.
陈铭 《瞭望》2002,(51)
刚果(金)政府与各反对派的70多名代表12月17日凌晨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就结束长达4年的内战、建立临时联合政府、实现和平签署协议,从而使5000多万饱尝战争苦难的刚果(金)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这对非洲大陆的和平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铭 《瞭望》1997,(23)
金沙萨专电.5月中旬,记者从千米高空俯瞰,只见扎伊尔首都金沙萨绿荫蔽目,广厦参差,公路纵横,静卧在奔腾的刚果河西岸。如果不是四起的狼烟,你根本无法看出,这座拥有500万人口的中部非洲第一大城市,正在面临一场战争浩劫。有消息说,已经控制了扎伊尔90%疆域的反政府武装,已经突破了城外最后一道防线,正在向市区挺进。由于金沙萨机场早已关闭,我们只好从内罗毕飞到同金沙  相似文献   

19.
1998年堪称跨世纪进程的多事之秋。除东亚金融危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扩展外,两次伊拉克核查危机、印巴核试验危机、科索沃危机以及刚果(金)内战等局部动荡高潮迭起,不同程度地冲击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然而,从总体上看,多数危机均...  相似文献   

20.
3月8日至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访中美洲尼加拉瓜、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四国。这是1982年里根总统访问以来第一位踏上中美洲这块以往内乱频仍的土地的美国总统。如果说里根的前往表明美国更深地卷人中美洲内战的话,克林顿则是在局势终趋平稳之后,借出访来洗刷美国干预别国内政,严重侵犯人权的不光彩的历史,以图确立冷战后新的伙伴关系。美国干预中美洲国家内政由来已久。50年代初,危地马拉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府因为不合美国心意而遭到颠覆c自此以后,中美洲各国军政府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暴力冲突就持续不断,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