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然 《前沿》2012,(11):108-110
内蒙古中部经济带主要以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为主体。在这一主体下构建锡赤经济带,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锡赤经济带是连接内陆经济体与欧亚经济体的主要通道。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经济带已经融入东北亚经济合作。这一区域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第二增长极"。是继呼包鄂"第一增长极"之后的内蒙古自治区又一发展具有活力和动力的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2.
庄红韬 《台声》2004,(7):68-69
上月26日,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会议,在地处京津走廊、环渤海腹地的河北省廊坊市举行。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商务部有关负责人、环渤海地区七省市区政府省级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建立地区合作机制,加快经济一体化步伐,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0,(8):94-97
以城市化发展为基点的新的区域经济格局已经逐渐成型,围绕"超级都市"进行的区域版图规划和建设,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进程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好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环渤海区域各省、市应下力气抓好本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创造凝聚力、形成吸引力、提高生产力,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覃坚谨 《传承》2012,(21):28-31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实施,明确了广西在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实施"两区一带"(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西江经济带)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至此,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广西发展战略由实施"三大战略、六大突破"演变为实施"两区一带"战略。如今,广西通过全面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与东盟合作已经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突出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点;  相似文献   

6.
飞地经济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是对经济运行的跨区域重组与治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重构策略,飞地经济逐渐被国家、区域和城市重视,展开了不同形式的实施和有益探索。飞地经济的产生需要满足分离性、差异性、互利性等条件,其发展受到产业梯度、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前,探索总结飞地经济的发展逻辑和机制、理顺"飞地"管理体制、提升飞地经济的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建设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和将要形成的中国-东北亚经济合作区都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区域将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民族地区应尽快制定全面实施向外开放,与周边国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战略,抓紧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国家应尽快制定《区域经济合作开拓法》,与周边国家签订《区域经济合作投资保护协定》,建立多级对话与合作机制,推进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实现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覆,以各种形式参与各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30年,我国沿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征日益明显,目前已经形成了在全国乃至亚太都具有较大影响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位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台湾、福建、浙江南部地区、广东东部地区以及腹地江西中东部地区,其人口和“长三角”相当,经济总量超过“长三角”,有条件形成一个经济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新的增长极。顺应国际经济潮流,加快两岸区域经济合作,促进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构建海峡经济区,是两岸经济区域分工走向不断深化并取得最优资源配置和相对竞争优势的最佳出路,也是台湾经济避免被“边缘化”和产业“空洞化”的理性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海峡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功能定位,并探讨了海峡经济区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这对于海峡经济区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飞地经济”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区域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越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把飞出地的资金、技术、管理、项目等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和互利双赢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钟振 《当代广西》2012,(8):12-13
"十一五"以来,广西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合作意识,大力推进以东盟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国内省际合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等重大区域政策,区域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2)
<正>"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上存在差异或互补的行政区域间,通过跨越或突破原有体制界限和机制限制,由一方在另一方区域内独立或合作进行经济及项目开发,通过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和资源互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区域发展及合作的新思路,"飞地经济"顺应了近年来日益增强的资金、技术从发达地区向经济腹地的"双转移"趋势,并以其优势互补共享、合作共赢的特点,为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领域、拓展了新空间。  相似文献   

12.
赵普  金小波 《求索》2010,(8):27-30
本文在对"资源诅咒"现象及其成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从理论上探讨破除"资源诅咒"的可能性。论文从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入,认为资源富集地区可以在区域经济战略合作中采取博弈行为,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这一杠杆来获得所需的资本、技术等要素,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文章以澳大利亚、非洲和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为例,说明资源富集地区通过强化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博弈行为,完全可以变"资源的诅咒"为"资源话语权",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城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主要空间载体,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城市要在更高层次上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着眼于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提升全球合作水平;加快建设以物流为主导综合配套的自由贸易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王毅武 《新东方》2010,(6):29-34
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区(简称“9+2”)是新时期新阶段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深入研究与探讨“9+2”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内在逻辑性,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9+2”的正常、健康、顺畅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泛珠三角,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实践。其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区域城市网络,加强省会城市合作,强化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飞地式合作是指发达地区输出技术和项目,欠发达地区提供土地进行开发;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把引进的项目安排在经济发达地区来运作的合作模式。它以地方政府经济事务管辖权的让渡为特征,可以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民族地区可采取的合作模式有"外飞地式合作"和"内飞地式合作",前者适用于生态条件脆弱、开发成本大的地区;后者适用于地理区位和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为鼓励民族地区开展飞地式合作,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曹向杰 《人民论坛》2011,(7):168-169
凉山州与周边市州有很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整合发展的基础,区域合作与整合发展对凉山州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三江经济协作区域建设已经开始破局,在已有条件下,要树立区域整合和区域经营理念,实现跨区域资源与产业整合,加快区域交通与通信一体化进程,建立区域性权威管理机构,提高区域协同效率。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研究中,人们已经习惯了从有限要素合作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合作。而当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来临时,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模式及演变业已发生深刻变化。一体化条件下区域经济全要素合作,将成为东中部地区合作互动的主要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6)
正2017年6月2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鼓励合作方共同设立投融资公司,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